教育研究相關論文

  長期以來,教育研究中存在著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種根本對立的方法論傾向,由此也直接關係到人們對教育理論性質的理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感恩教育研究綜述》

  摘要:感恩教育應是我們幼兒教育關注的一部分。本文幼兒感恩教育進行了以下五方面的研究:幼兒感恩的現狀調查、影響幼兒感恩的因素包括家庭、幼兒園和社會三方面、幼兒感恩行為的培養策略、幼兒感恩的理論基礎和幼兒感恩的發展階段研究。研究最後指出幼兒感恩教育研究的不足。

 關鍵詞:幼兒感恩 感恩意識 感恩行為

  中華民族擁有優良的感恩傳統,悠悠幾千年的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個人都應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感謝師長、感謝朋友、感謝生活,感恩是一種文化素養,感恩是一種思想境界,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感恩是一種社會責任。對感恩的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而對幼兒感恩的研究則更晚。感恩作為幼兒親社會行為之一,對幼兒的學會理解他人、幫助他人,奉獻愛心等行為都有積極的影響。

  一、幼兒感恩的內涵

  《說文》曰:“恩,惠也。從心,因口。”《現代漢語詞典》說:“恩惠:給予他人好處。”“感恩:感激別人對自己的恩德。”概言之,感恩是指個體對自然、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有益因素的積極認知和感激之情,並提供相應回報的行為。它既是一種積極認知,也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更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行為。

  幼兒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將感恩教育內容與幼兒進行對話,使幼兒擁有感恩的意識並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感恩行為的對話活動。

  二、研究幼兒感恩教育的意義及其內容

  一研究的意義

  感恩作為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幼兒道德發展水平的一個標準,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其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愛心、同情心及幫助他人等良好的品質,促進其人格健康的發展,為幼兒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內容

  我國現有的關於幼兒感恩教育的研究大致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基於家庭教育情境中幼兒感恩教育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到家長是否有培養幼兒感恩的意識、培養方式,以及幼兒在家庭中表現出的感恩意識和行為現狀;另一方面是關於幼兒園對幼兒感恩教育的研究,從幼兒園角度對幼兒感恩教育進行研究主要是從感恩的四個環節進行解讀:識恩、知恩、報恩、施恩。以上這兩個方面的研究都從自然、社會和他人三個角度來探討了幼兒感恩的培養。

  三、幼兒感恩教育研究的熱點

  一幼兒感恩的現狀調查

  在對幼兒感恩的現狀進行調查的研究中,研究者們基本上採用的是文獻研究法、問卷法、訪談法和觀察法。在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後,研究者們發現:現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的佔76%;認為現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動去表示關心的佔68%;受到別人的幫助或關心,卻不懂得要主動地向別人表示感激或感謝的佔58%,這一結果說明現在的幼兒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1]在幼兒園中幼兒表現出的感恩相對家庭有所提高,但是僅表現為對熟悉的教師打招呼等禮貌行為。在人際關係上,78.35%的幼兒認為幫助自己的人很少[2],在接受幫助後有部分幼兒知道說“謝謝”,其中女童說謝謝的比例略高於男童。通過分析已有的研究資料發現:幼兒普遍缺乏感恩的心態。

  二影響幼兒感恩的因素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杜文婷2009探討了幼兒感恩教育缺失家庭方面的原因是:家庭教育襁褓式理念、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方式和網路的衝擊等。家庭作為幼兒最早接觸的環境,是幼兒最先感受到人間真情的地方,父母對幼兒的愛,在生活中點點滴滴匯成人生長河,家庭本是幼兒最早感受到愛,也應是最早懂得感恩的地方,然而父母的家庭本位的價值觀所形成的思維習慣植入到家庭成員的語言和行為中,悄悄地“潛入”到幼兒的頭腦裡,而形成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愛而凝固成父母事事包辦,孩子遇事言聽計從,毫無感恩之心最終形成唯我獨尊的冷漠態度。

  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並沒有培養幼兒感恩的意識。長輩對幼兒的溺愛,父母忽略對幼兒道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甚至認為對孩子的付出天經地義無需感恩。父母是幼兒出生後接觸最頻繁,關係最親密的物件,培養幼兒對父母的感恩是感恩教育的起點和基礎,但是唯有樹立父母正確的兒童觀,父母通過與幼兒對話,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從而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和行為。

  2.幼兒園感恩教育的薄弱。

  幼兒園作為人生教育的基礎階段,強調的是體、智、德、美全面發展。但是,在當今的社會中,重智輕德的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在私立幼兒園,為了吸收生源,迎合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幼兒園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開發智力的學習課程,在傳授知識時以“問題――答案”邏輯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並在“獎勵――懲罰”強化模式下讓幼兒學習知識的各種各樣隱形規則。幼兒園竭盡全力開發各種各樣智育課程,而德育課程卻以理想的觀念來引導幼兒,卻不注重從幼兒實際生活中來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這種停留在口頭說教的感恩教育方式與幼兒以生活經驗為主的學習方式相互衝突,從而使幼兒園的感恩教育猶如小鳥雖從天空飛過,卻不曾留下任何痕跡。

  3.社會感恩教育的缺乏。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使人類的生活日益富足,使幼兒從小就過上了優越的生活而從未接觸過艱苦樸素的生活環境,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在幼兒園中也初見端倪。因此,社會應該大力弘揚感恩文化,共同發揚知恩、報恩的優良傳統,為幼兒的成長創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世界。

  三幼兒感恩行為的培養策略

  1.家長的言傳身教。

  幼兒正處於自我中心階段,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父母在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時應以具體形象的生活事件激發幼兒的感恩情感,如通過閱讀圖畫故事書中的感恩故事、參加感恩親子活動、參觀孤兒院或敬老院等活動。同時,父母自身也應該加強自身道德修養,通過自己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的感恩行為來影響幼兒的思想和行為。

  2.教師的表率和教育智慧。

  教師是幼兒的第二父母,在幼兒心中,教師是他們崇拜的物件,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影響深遠。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注意多向他人感恩,對幼兒為班集體做出的工作也應該表示感謝。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可選取豐富多樣的教材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感恩類的幼兒圖畫故事書和兒歌是貼近幼兒生活的素材,採用移情訓練法可以使幼兒與文字中的人物更好的產生共鳴,真正理解人物的感恩情感。教師在充分運用資源的同時還應時時把握住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課程,運用教育智慧為幼兒創造一個感恩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

  3.家長、幼兒園、社會三方合作。

  在正確引導幼兒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的同時,家長和幼兒園的合作是保證感恩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途徑。家園合作可使家長和教師很好的交流幼兒德育發展的狀況,並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策略,可使家長和教師互相理解和支援幼兒感恩教育的各項活動。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體,相互滲透,使幼兒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更好的成長。

  四、幼兒感恩教育研究的冷點

  一幼兒感恩的理論基礎

  幼兒感恩教育的研究基本上是處於事實描述階段,其實驗研究相對還很薄弱,所以其理論相對較少,起步也較晚。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論是McCullough,Kilpatrick,Emmons等在2001年提出,他們詳細論述了感恩的親社會本性,提出感恩具有三種特殊的親社會功能或道德功能,即道德計量功能、道德激發功能及道德強化功能。[3]費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於1998年提出了感恩的“拓寬建構理論”。該理論認為,某些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有拓延人們即時思維行動的能力,並能構建和增強個人資源,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調性等。而感恩也經常被認為是一種離散的積極情緒。[4]張晶2010提出幼兒感恩教育的理論基礎包括:社會學習理論、生活德育理論、情感德育理論和遊戲理論。綜上,筆者發現幼兒感恩教育的理論均是從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引進而來,幼兒感恩教育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基礎。

  二幼兒感恩的發展階段

  陳志瓊2004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5]趙曉芳2006提出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三個層次:一是認知層次,二是情感層次,三是實踐層次。其中情感層次連線認知和實踐層次,在感恩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6]筆者在翻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發現:幼兒感恩的發展階段並沒有如幼兒的認知發展階段一樣有一個大致的時間界限和相應的特徵。現有的研究把幼兒感恩教育看成是一種通過教育措施是可以達到社會對幼兒期望的最高水平,對幼兒感恩的培養並不會受到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

  五、結論

  幼兒感恩這一理念自古就有,然而將其作為一種培養理念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卻是近幾年的事。幼兒感恩教育雖有大量的研究,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研究現狀是從幼兒感恩的表現狀況進行的描述分析,並未進行深入的科學的內在機制的研究。研究的理論基礎均是建立在心理學、社會學的基礎之上的一種推理分析,缺乏自己獨立的理論基礎。並未對幼兒感恩年齡的發展階段進行任何研究,使用的發展理論和中小學及成人感恩發展階段一致。研究方法單一,多是觀察法和問卷調查法,其設計方式多基於定量設計。

  參考文獻

  [1] 張月芬.學前幼兒感恩教育的思考與對策[J].教育科研論壇,20095.

  [2] 周素珍.家園合作培養幼兒感恩意識[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6.

  [3] 王定升.感恩對助人行為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

  [4] 楊小青.學會感恩:一種提升幸福感的途徑[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7.

  [5] 陳志瓊.關於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