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益
新的課程改革提倡改變教學方式,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我們對新課程認識不到位,我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於成績我們應該肯定,對於問題,我們也無法迴避,只有面對問題,加強反思,改進方法,才能解決問題,提高數學課堂效益,促進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
一、課堂過於追求形式,教學的本質內容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發現,新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公開課,還是觀摩課,大都存在這樣一個模式:今天我們分組合作學習,於是教師一聲令下,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教師出示問題後,各個小組分頭嗡嗡地討論起來,不過幾分鐘,教師叫停,繼而是逐一彙報。其間也並無大錯,幾乎合乎教師的預料,偶爾某一小組有一小小的偏差,教師就會就此大做文章,追問這個小組,你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想?誰的想法同他們不同?其他組的同學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說服他們?完成之後便是“同學們的想法可真多”,“我真為你們高興”之類的表揚話,同時還夾雜著請為他們精彩發言鼓掌的聲音,最後,就是回顧本節課,談談你有什麼收穫,如此等等。教學模式死板,沒能較好地落實新課程提出的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的目的。
新課追求新的教學方式,但教學方式的選擇一定要與這節課的本質內容相吻合,必須結合本節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具有個性化,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獲取情感的體驗。也就是說,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該講的講,該演示的演示,該練習的練習,該討論的討論,該合作時合作,該記憶時記憶,切不可為形式所累,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任何事物都以一定的形式出現,形式是內容的外地表現,不存在不具有形式的內容。但是外在的形式必須從屬於內容的需要,為本質內容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學到教材中的本質內容。
二、注重解法的多樣化,影響了解題能力的培養
重視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提倡解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中要求的,依據課程標準所編寫的多種版本的教材,在教學時也往往出示幾幅圖對學生加以引導,如:小明是這樣做的,小亮是這樣想的,小穎是怎樣做的?你還有別的做法嗎?於是乎,解法多樣化成為現在教學中的亮點。再加上“多樣化”做法的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又非常“精彩”,看上去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無形之中又為這樣的課堂增加了新的“看點”。無疑挖掘題目的多種解法,也許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有所幫助,但要注意思維方法的層次性,重點強調一般方法。
如何提倡解法多樣化,而又能保證優化出一般的方法,不影響學生對後繼內容的學習,並保證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必要的練習,是每一個課改教師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關鍵是把握好一個“度”,把握好多樣化的“度”,做到適可而止,及時地優化出一般方法,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教學效率低
進行新課程改革,要求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學生個性發展放到突出地位。這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角度講都是了不起的進步。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過於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致課堂失控,教學效率低。這樣的課堂,展現的是學生的膚淺的、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化,失去的卻是教師有價值的引導,智慧的啟迪,思維的點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既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想;當學生的思路狹窄時,教師要引導啟發他們拓寬;當學生迷途時,教師要把他們引上正路。實現主導與主體的和諧統一,保證課堂效率的真正提高。
四、刻意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忽略了教學的主體內容,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執行者,教師要注意課堂生成資源,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種資源,鼓勵學生對教材質疑和超越,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的教學資源中學習。由於種種原因,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背離文字內容的現象。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分為有效生成和無效生成,對於那些無效的生成,教師要加以甄別,注意取捨。要選取哪些對本節內容有關的或相近的內容進行研究,決不能不顧文字內容,一味強調生成資源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我們一是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想認識、更新觀念,切實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實質;二是直面存在的問題,在改中學,學中改;三是教師的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要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進行業務培訓,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改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得到完善,課堂效益不斷提高。
一、課堂過於追求形式,教學的本質內容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發現,新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公開課,還是觀摩課,大都存在這樣一個模式:今天我們分組合作學習,於是教師一聲令下,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教師出示問題後,各個小組分頭嗡嗡地討論起來,不過幾分鐘,教師叫停,繼而是逐一彙報。其間也並無大錯,幾乎合乎教師的預料,偶爾某一小組有一小小的偏差,教師就會就此大做文章,追問這個小組,你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想?誰的想法同他們不同?其他組的同學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說服他們?完成之後便是“同學們的想法可真多”,“我真為你們高興”之類的表揚話,同時還夾雜著請為他們精彩發言鼓掌的聲音,最後,就是回顧本節課,談談你有什麼收穫,如此等等。教學模式死板,沒能較好地落實新課程提出的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的目的。
重視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提倡解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中要求的,依據課程標準所編寫的多種版本的教材,在教學時也往往出示幾幅圖對學生加以引導,如:小明是這樣做的,小亮是這樣想的,小穎是怎樣做的?你還有別的做法嗎?於是乎,解法多樣化成為現在教學中的亮點。再加上“多樣化”做法的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又非常“精彩”,看上去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無形之中又為這樣的課堂增加了新的“看點”。無疑挖掘題目的多種解法,也許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有所幫助,但要注意思維方法的層次性,重點強調一般方法。
如何提倡解法多樣化,而又能保證優化出一般的方法,不影響學生對後繼內容的學習,並保證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必要的練習,是每一個課改教師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關鍵是把握好一個“度”,把握好多樣化的“度”,做到適可而止,及時地優化出一般方法,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教學效率低
進行新課程改革,要求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學生個性發展放到突出地位。這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角度講都是了不起的進步。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過於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致課堂失控,教學效率低。這樣的課堂,展現的是學生的膚淺的、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化,失去的卻是教師有價值的引導,智慧的啟迪,思維的點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既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想;當學生的思路狹窄時,教師要引導啟發他們拓寬;當學生迷途時,教師要把他們引上正路。實現主導與主體的和諧統一,保證課堂效率的真正提高。
四、刻意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忽略了教學的主體內容,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執行者,教師要注意課堂生成資源,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種資源,鼓勵學生對教材質疑和超越,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的教學資源中學習。由於種種原因,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背離文字內容的現象。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分為有效生成和無效生成,對於那些無效的生成,教師要加以甄別,注意取捨。要選取哪些對本節內容有關的或相近的內容進行研究,決不能不顧文字內容,一味強調生成資源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我們一是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想認識、更新觀念,切實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實質;二是直面存在的問題,在改中學,學中改;三是教師的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要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進行業務培訓,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改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得到完善,課堂效益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