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力和運動命題思路

     從近幾年的中考命題來看,這一節考查的知識點有下列一些內容:
  (1)參照物及選擇
  (2)速度及計算
  (3)力的概念及受力分析,力的圖示法
  (4)慣性現象和牛頓第一定律
  (5)平衡力及力的平衡條件
  (6)力和運動的關係
  (7)二力的合成
  (8)摩擦現象,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這一節的命題特點是以考查概念為主,除速度的知識涉及計算外,其他內容的考查形式是以分析受力、分析現象得結論.也有些是用概念表述出來或用畫圖的方式表示出來.
  1.速度
  2.有關力的概念
  這一部分知識的考查,在中考出題時,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綜合了“力的概念,平衡力的知識,力和運動”的關係等知識.要掌握這類題的解法,首先要掌握下述概念.
  (1)正確理解力的概念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孤立的一個物體不會出現力的作用,且受力物體存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存在.
  b.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甲、乙兩個物體之間產生力時,甲對乙物體有作用力的同時,乙對甲物體也有力的作用,這一對力互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平衡.一對平衡力的合力為零.
  (3)力和運動的關係
  一個物體不受力或只受平衡力時,它將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速度的大小和運動方向都不會改變).
  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時,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所以說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4)慣性和慣性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稱為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慣性.
  3.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合力: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
  (2)求合力: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方向相同時,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力之和,方向與二力方向相同.
  當同一直線上二力方向相反時,合力的大小等於較大的力減去較小的力.合力方向與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摩擦力
  在中考時,主要考察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滾動摩擦遠小於滑動摩擦.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壓力的大小及兩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解題方法側重於對概念的理解,只有在掌握概念的基礎上,才能綜合分析問題.下面是對一些容易出錯概念的分析和說明,並在中間穿插例題介紹和解題方法.
  1.如何選擇參照物
  在研究機械運動時,我們要選擇一個假定不動的物體作為標準,這個用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靜止:一個物體相對於參照物位置沒有改變,叫靜止.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參照物位置發生了改變,叫運動.
  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通常我們是以地面或與地面固連的物體作為參照物的.
  2.如何求速度(v)、路程(s)和時間(t)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這種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3)變速直線運動: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這種運動叫變速直線運動.
  (4)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在數值上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來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快慢情況.如生活中:飛機的速度,汽車的速度,人的步行速度,自行車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
  (6)速度單位:
  國際單位:m/s(米/秒)
  常用單位:km/h(千米/時)
  換算:l m/s=3.6km/h
  (7)速度計算公式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或做變速直線運動,公式均為:
      3.如何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
  (1)由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例如:當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如果它受力,則一定受的是平衡力.
  當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時,它所受的力一定是非平衡力.
  (2)要熟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力:如重力,用符號G表示,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還有:壓力(F),支援力(N),拉力(F),這一類力屬於彈力,產生的條件是施、受力物體互相有擠壓作用,且施、受力物體之間互相接觸.壓力和支援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物體表面.另外還有摩擦力,用符號f表示.產生摩擦力時,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
  (3)在分析物體受的力時,一定能找到施力物體.
  (4)在多個物體互相牽連,受力比較複雜時,可選定一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這種方法叫做隔離法.
  4.如何區別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條件我們已經在本節的第一部分進行了複習.而相互作用力也稱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這一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分別作用於兩個物體.”而平衡力作用於一個物體. 
  5.如何用“慣性”知識分析實際問題
  6.物體何時受靜摩擦力
有的同學認為:物體靜止放在支援面上,就一定受靜摩擦力的作用,這個分析是錯誤的.
  (1)何時產生靜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之間產生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物體要發生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叫靜摩擦力.
  (2)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大小和與它方向相反的外力大小相等.
  7.物體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如何求合力
  (1)當兩個力F1和F2在同一直線上時,求這兩個力的合力已在前面“命題思路導航”中複習過.當這兩個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如何求合力呢?
  (2)合力的取值範圍:合力的最大值為二力之和,最小值為二力之差,在這個範圍內的其他值都有可能。
  8.如何分析力和運動的關係
  有的同學認為:物體受的力越大,運動就越快;物體受的力越小,運動就越慢,物體不受力,就要靜止.這種分析實際錯誤地理解了力和運動的關係.
  從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物體不受任何力時,也可處於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當物體受力並且做直線運動時,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當物體受平衡力時,做勻速直線運動.
  (2)當物體受不平衡的外力時,若合力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
  (3)當物體受不平衡的外力時,若合力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