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常用教學方式有什麼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就是研究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怎樣才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不陷入題海戰術,輕鬆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方式方法。包括課堂聽講的指導,記筆記的指導方法,如何抓住知識點的指導等學習方法的指導,也包括課後作業的指導,即如何鞏固,最終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高中數學的目的以及學會學習的目的。下面是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數學常用教學

  一、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大多數人眼裡,數學是枯燥無味的,相當多的學生僅僅是為了考學而學習數學,這樣就很難學好數學。要學好數學我覺得關鍵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數學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樂意走進課堂,去品味學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慾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學生能否對數學產生興趣,主要依賴於我們的教學實踐,與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密切相關。

  二、深入瞭解學生,因材施教

  深入瞭解學生,不但要了解學生表面的行為,更要了解學生內心的活動。俄國教育家烏中斯基早就指出:“如果教育學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必須首先也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現在的學生,你不去了解他,研究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他;而如果不能理解他,那就很難提高教育的效率。平時在工作中,應重視研究自己的學生,研究學生的行為及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然後,努力正確地理解學生,從而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將會有較大的收穫。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實際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根據教學內容更要結合學生實際、社會現實、生活現狀等具體情況來確定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不同年級、不同體性、不同時段的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層次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住學生的自身特點及其各階段的心理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從而量身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千萬不可將教師自己的多年所學,一成不變的教授給每一位學生。“一招行天下”的思想,在一對一教學中尤為大忌。

  三、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四、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五、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1.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

  對學生來說,過多的失敗,很容易摧毀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導致其建立失敗者的自我形象。相反,適度的成功體驗往往能幫助他們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認識,從而成為不斷上進的動力源泉。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設法創設順境,增加學生對學校生活的積極美感,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預期,幫助學生構築美好的自我形象。當然,成功體驗並不否定挫折教育。適當的挫折有助於學生自信心的增強,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認識失敗與挫折,並從中學會不屈不撓、戰勝自我的精神。

  2.榜樣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利用學生模仿力強的特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取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事例介紹給學生,並注意引導、幫助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為增強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據。在具體做法上,既可列舉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列舉一些雖有優越的天賦條件和良好的成才外部環境,但由於自信心不足而導致自己打敗自己的反面事例。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技巧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由於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才能不斷提高數學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問題的真實活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嚐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主動參與。

  巧創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

  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的熱情。

  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徵,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絡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因而能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