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課堂互動手段閃亮

      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有幸得到參加省級語文優質課的機會,會前喜出望外,會後感觸最深。幾乎每一節優質課中都有教師與學生的師生互動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閃光,再結合一下這幾年課堂教學的發現與體會,自己經常抱怨學生智商不高,有氣無力,無病呻吟,缺少創造,成績一般了,教語文命苦了等等原因,其實主要就在於自己身上。作為一名教師,自己主動,學生不動或者自己不主動,讓學生動,啟而不發,發而不起,機械的教,被動的學,真是被動,落後。其實,學生缺少的不是會交的老師,而是會學的方法。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那麼,教師與學生的師生互動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閃光就成了最好的參考書籍。
        的確,我們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雖說經常提到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可是在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師生的相互作用。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還有些事與願違。
        這要求我們語文課堂要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今年舉行的河南省語文優質課大賽就給我們這些語文教師上了一課,師生互動,教師在課堂由“演講者、表演者”,轉化為“引導者、管理者”,由“一人言”變為“眾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當當“小老師”。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鍛鍊自己的平臺。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打破了老師“給飯吃”的局面,學會自己“做飯吃”的方法。這樣通過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輪流變換爭當教學活動中的不同角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鍊。 
        下面,結合我的一些教學實踐與體會,我覺得在課堂中,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師生互動藝術需注重幾方面:
        一、教師與學生在課前應該培養互動預習
         老師教一節課,傳統的教學強調我們教師要精心備課,對教材要多鑽研,教學內容對學生一般情況下也是不說。這就導致了學生預習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頂多就是讀幾遍課文,解決一些字、詞而已。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們教師在上課前,應該設計預習目標,如:讓學生在學習一篇新課文之前就瞭解本文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從而使他們的預習有意識、有目的進行。還可以在預習中提出幾個較為簡單的問題。
        這兩年我教八年級語文,我一般在文言文教學中,翻譯我一向由學生在課前自己解決,允許他們參考有關資料、教學輔導書等,只要在我上課提問時能眼睛向上,脫稿回答就行,這樣課前我與學生就形成有效的互動,既可以幫助我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效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互動學習
        課堂是我們這些教師的主陣地,教鞭是我們的指揮棒,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率是我們的目標。因此教師和學生有效結合,都動起來就顯得很重要了。自我認為:
        1.做一名好教師,先做一名好朋友,需要構建平等和諧關係。
        語文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記得有位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本質應當被視為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交往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我們就要首先做做一名好教師,先做一名好朋友,需要構建平等和諧關係,要徹底摒棄“老師是土皇帝”的傳統意識,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尊重每一個學生,使孩子們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
     一般說來,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這樣我們這些教師就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一員,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老師具有“教”與“學”的雙重關係,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成為“小老師”,並能主動地、大膽地、積極地去讀書、學習,做到師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名好教師,先做一名好朋友,構建平等和諧關係。才會實現師生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良性迴圈。
       2.創設教師情,學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
        在課堂中,我們這些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得先創設情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或體驗現實的社會生活,或體驗某個典型角色,或體驗某種社會情感。學生通過身臨其境來獲得對於課文內容的真實感受,以此激發學生內驅力,培養品維品質,豐富思想情感,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語文下冊《海燕》時,我以“情”為首,呼叫多種手段創設課文情景,通過朗讀形式激發學生對角色感情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師情,學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濃的效果。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課堂中,情景的創設是學生情感的催化劑,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奠定基礎。
       3.增強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語文教學要使學生個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必須要激勵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藉助語文教學的吸引力,和教師情感的推動力,激發學生的自動力,切實做到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課堂中,我發現,教師真誠的讚美、恰當的評價會讓學生如沐春風,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在教小說體裁的課文時,對課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評價我一向採取的是學生暢所欲言的方式上課,例如上第二單元《臺階》這一課,對主人公父親的性格,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行,板書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課堂上儘量用學生說出的詞語和句子作為板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這些一線教師要真誠地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樹立其自信心,增強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去,全神貫注地投入課堂。
        到目前為止,我很難忘教《背影》這一課,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狀態積極飽滿,在課堂中,充分參與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讓學習活動成為“多向”的資訊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的結構”。從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同對方的交往而不斷地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最後互換角色,全面發展 。
        在傳統的觀念裡,上課只能是我們這些老師在上面講,同學在下面聽和抄,其實,適當的讓學生上講臺做一名“小老師”會對語文的教學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輸的思想,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如果給他們一個上臺當老師的機會,那麼他們所做的準備工作一定是平時的好幾倍甚至還要多。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需要我們這些教師與學生的開展教學互動。尤其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運用教學“互動”是能夠促成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是《語文新課程》人本思想的要求和體現。我們這些語文教師若能合理加以運用,一定能促成學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語文教學也將更加生動、實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