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第一課春預習教案計劃

  春這篇文章是初一語文要學習的重點文章,同學們應該怎樣進行課前預習呢?教師又如何設計導學案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初一語文第一課春預習學案,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初一語文第一課春預習教案篇一

  【基礎演練】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朗潤*** *** 撫摸*** *** 抖擻*** *** 撐傘*** ***

  liáo 亮*** *** yùn niàng*** ***黃 yùn*** *** suō 衣*** ***

  3.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

  ⑵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

  ⑶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呼眨的。*** ***

  ⑷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

  ⑸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

  4.文學常識

  ***1***《春》的作者是 ,字 ,江蘇 人。

  ***2***《春》是一篇優美的 散文,全文可分為 、 、 三部分。

  ***3***“吹面不寒楊柳風”這 寫的《絕句》中的詩句。楊柳風,指 。

  【綜合運用】

  5.按照《春》最後三段的句式,為“秋”寫三句話。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

  仿寫:

  秋天像 。

  秋天像 。

  秋天像 。

  6.桃紅柳綠,春來到。春光燦爛,春風和煦,春雨滋潤……人們對春天極盡讚美之情。班級裡準備出一期以“尋春”為主題的牆報。請你負責並完成以下工作:

  ***1***請你圍繞主題為黑板報擬定兩個富有創意的欄目名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同學們收集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句,請你仿照示例,給其它三組擬上一個題目。

  示例: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 ***南朝·陳·張正見《陪衡陽遊耆闍詩》***

  題目:和風細雨圖

  ①“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遊小園不值》***

  題目:

  ②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宋·蘇軾《錦被亭》***

  題目:

  ③鳥語花香變夕陰,稍閒復恐病相尋 ***宋·呂本中《庵居》***

  題目:

  初一語文第一課春預習教案篇二

  【課內精讀】

  閱讀選文,完成文後各題。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裡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7.用兩個字概括春雨的特點,這兩個字分別是 和 。體現這兩個字的句子分別是 和 。

  8.寫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牛毛、花針、細絲的共同點都很細,但也有不同點,請你說說它們的不同點是什麼?

  9.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寫植物,只寫樹葉和小草。在狀寫樹葉和小草時用的詞不一樣,為什麼?

  10.細雨“密密地斜織著”,“斜織”用得好,為什麼?

  11.“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所用的修辭方法是 。

  【類文美讀】

  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遲子建

  ①立春的那天,我在電視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開了。粉紅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裡彷彿就是一顆顆爆竹,噼噼啪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這時節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沒有星星可,因為老天把最美的那條銀河,送到人間天堂了。

  ②而我這裡,北緯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時,卻還是零下三十度的嚴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還有凝結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節氣變化了吧,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總是樹的形態。立春的霜花團團簇簇的,很有點花園的氣象。你能從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來,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單瓣的矢車菊來。不要以為這樣的花兒,一定是銀白色的,一旦太陽從山巒中升起來,印著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鏡一樣,散發出奇異的光輝了。初升的太陽先是把一抹殷紅投給他,接著,殷紅變成橘黃,霜花彷彿被蜜浸透了,讓人懷疑蜜蜂看上了這片霜花,把它們辛勤的釀造,灑向這裡了。再後來,太陽升得高了,橘黃變成了鵝黃,霜花的顏色就一層層地淡下去、淺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們離凋零的時辰也就不遠。

  ③雖然季節的時針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卻還像與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趕也趕不走。什麼時候打發了它們,大地才會復甦。4月初,屋頂的積雪開始消融,屋簷在白晝滴水了,霜花終於熬不住了,撒腳走了。它這一去也不是不回頭,逢到寒夜,它又來了。不過來得不是轟轟烈烈的,而是閃閃爍爍地隱現在窗子的邊緣,看上去像是一樹枝葉稀疏的梅。4月底,屋頂的雪化淨了,林間的積雪也逐漸消融的時候,霜花才徹底丟失了魂兒。

  ④在大興安嶺,最早的春色出現在向陽坡。嫩綠的草芽像繡花針一樣頂破豐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給大地繡出生機時,背陰山坡往往還有殘雪呢。這樣的殘雪,還妄想著做冬的巢穴。然而隨著冰河乍裂,達子香花開了,背陰山坡也綠意盈盈了,殘雪也就沒臉再賴著了。山前山後,山左山右,是透著清香的樹、爛漫的山花和飛起飛落的鳥兒。那蜿蜒在林間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風吹拂得起了魚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陽光,便也跟著起了波痕,好像陽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結了。

  ⑤我愛這遲來的春天。因為這樣的春天不是依節氣而來的,它是靠著自身頑強的拼爭,逐漸擺脫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溫暖,苦熬出來的。也就是說,極北的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來的。它從 3月到4月甚至5月,沉著果敢,心無旁騖,直到把冰與雪安葬到泥土深處,然後讓它們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發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點一點化開的過程中,一天天地羽翼豐滿起來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飛的時候,解凍後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12.閱讀全文,說說你對文章的題目“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的理解。

  13.隨著春天的來臨,霜花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3分***

  立春時:

  4月初:

  4月底:

  14.結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的妙處。

  ***1***粉紅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裡彷彿就是一顆顆爆竹,噼噼啪啪地引爆了春天。

  ***2***這樣的殘雪 ,還妄想著做冬的巢穴。

  15.文中的“我”喜歡遲來的春天的原因是什麼?

  16.請把本文與朱自清的《春》進行比較,說說兩篇文章中的春天有什麼不同。

 初一語文第一課春預習教案篇三

  教學目的

  一、領會文中描寫景物委婉細緻,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鮮明,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朗讀、背誦

  教學時數:兩教時

  教學步驟

  一、複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今天,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同學背誦:“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銅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二、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裡,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三、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1。提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後分分看,哪幾節寫什麼。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應和hè 醞釀yùnniàng 暈yùn

  第一節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歌頌春天。***第三段***

  四、講讀體會: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第二段:繪春。

  春終於盼來了,大地回春,永珍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後再分別作細緻的描繪。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麼?沒有一個例外。

  “然”,是詞尾,表示狀態,樣子的意思。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後,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

  朗潤:明朗,潤澤。“朗潤”是怎樣一幅情景呢?出示月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學生看外語課發的《Lookand say》裡第140幅“hill”這幅畫,那個山,就是潤澤的樣子。

  水漲Zhǎng

  “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