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構造

    【摘 要】: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使學生快樂地學習的嘗試:課堂上可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或各種活動創設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課堂教學人性化,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鼓勵學生要有學習的主動性,成為學習的主人;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教學;要由課堂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鍛鍊能力,為實現高效的課堂奠定基礎。
【關鍵詞】:課堂教學 情景化 人性化 生活化 一體化
        作為教師最本質的工作職責就是以最大效率向學生傳授知識,啟發思考,生成知識,使學生不斷豐富成長起來。那麼,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在教學中我不斷思考,不斷改進教學,起初從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到精心教學環節的設計等一系列的嘗試,收效甚微,其中很多的觀念、行為和規定是帶有成人色彩,或理想化的,或不切學生社會生活實際的。怎樣使思想教育點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避免空洞的說教和灌輸?怎樣把道德教育點和生活中的正面與反面現象結合起來,與學生的認知程度及一些錯誤認識結合起來?怎樣把思想政治的知識與學生的需要與追求結合起來?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要實現讓學生“高效”學習,就要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成長” 。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巨集觀上把握好課堂的整體結構,優化課堂結構,下功夫在微觀上從方法上力求高效。教育界流行一句話:“我看見了,但我可能忘記了;我聽到了,就可能記住 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也即相關教育點的教育活動設計,要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所見所聞出發,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體驗、去認識,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認同感,並內化為自覺的行動。這樣才能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使學生快樂地學習。
        三、活動設計生活化為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教學內容情景化
        豐富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如何啟用這些素材,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發它的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或各種活動創設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從學生生活中選取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在學習《我和父母》這一課時,可以蒐集學生在生活中與父母交往的事例和困惑,以此作為素材,利用多媒體制作幾個模擬課件故事,在學生中討論,請學生出謀獻策。
        聯絡自身的生活經歷,經過小組間的討論,學生能夠用心體會父母的關愛,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又如,在學習《自尊自信》時,可以以某學生自尊自信的生活經歷為素材,藉助多媒體創設“初中階段逆境中自尊自信獲得成功,高中階段自傲自負導致失敗,將來他又將怎樣?”的三劇目課本劇,劇情的發展會使學生感受到主人公不同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痛苦,從而能獲得生活最真實的體驗和科學的結論。這樣製造一種學生能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氛圍,學生的參與性很強,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受到啟發,激發情感、提高認識、得出結論。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了快樂學習。
        二、結合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其次,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鬆、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三、課堂教學人性化
        託蘭期研究表明:創造性兒童往往因教師不能理解和支援他們的思想而隱藏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從而對他們的創造性產生嚴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尊重一切學生的個性,關心一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流,既是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雅的舉止,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對視來實現交流,“親其師則信其道”。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充分發表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思想品德養成,承認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過程性和差異性,鼓勵學生張揚個性;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要有學習的主動性,成為學習的主人,並做到學習內容問題化,學習過程探究化,自主建構知識。
        四、活動設計生活化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生活素材的選擇不是無章可循的,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生活的需要的結合點就是生活素材的採集點。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的活動方式要貼近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如表演、繪畫、歌曲、 辯論等。例如,《我上中學了》中“校園情況知多少”可採用比賽的形式開 展,《認識新夥伴》中的“出謀劃策”可採用表演加討論的形式開展,在進行友情內容的教學時,可組織學生歌唱周華健的《朋友》,或毛阿敏的《永遠是朋友》等歌曲,以激發學生的友情觀,再從學生交友的經歷、體驗中去感受真摯的友情。這種生活化的活動,激活了知識,激活了學生,激活了課堂。有人可能認為思想品德課教學多開展活動,不就是讓學生“玩”嗎?也可以這樣說,思想品德課可以上成音樂課、美術課或主題班會,我們注重寓教於樂。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真正實現讓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成長”
        五、課堂社會一體化
        活動時間的安排,要由課堂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鍛鍊能力,養成品德。課堂活動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主陣地,主要是在課堂上利用活動,靠採用靈活的方法、手段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但要完成好內容、目標,僅靠45分鐘的小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課堂延伸到課外,特別是充分利用好“社會”這個大課堂。教師要善於安排好課堂內外的關係,鼓勵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學習、快樂成長”。這樣才能為實現高效的課堂奠定基礎。
        總之,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快樂成長”,是我們每一個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相信,我們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步,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