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學習心理輔導論文
我國的中小學心理輔導起源於美國十二世紀初帕森斯領導的職業輔導運動。那麼關於中小學心理輔導的論文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小學心理輔導模式綜述
【摘要】:文章闡述了美國、香港和臺灣三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別為:美國心理輔導綜合模式、香港學校本位輔導模式和臺灣“教訓輔”三合一的學校輔導模式。闡述了三個模式的理論基礎、組織框架和執行流程。最後,提出三個成熟的模式對我國尚不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心理輔導綜合模式;香港學校本位輔導模式;臺灣教訓輔“三合一”學校輔導模式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引言
中小學學校心理輔導於20世紀初在美國發展,後來由於職業生涯發展的推動,演進為心理輔導綜合模式,逐漸應用於全美中小學校。香港地區借鑑國外發展模式,逐漸形成學校本位輔導模式。臺灣地區結合當地學校訓導特色,逐步發展為“教訓輔”三合一的心理輔導模式。
2美國心理輔導綜合模式
美國中小學心理輔導綜合模式 Comprehensive Guidance Model Program是以人的發展為理論基礎 Guidance Program Model的一種綜合性的學校心理輔導模式,該模式由Norman C. Gysbers教授等人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後經多次修改和完善,由於其不可替代的優越性而逐漸取代傳統的心理輔導模式 Gysbers, N.C. & Henderson, P. 2001。截止到20世紀末,就有超過一半的美國的中小學開始採用綜合心理輔導模式來開展學校心理輔導活動。2003年,美國學校心理輔導者學會ASCA採用了“心理輔導綜合模式”的概念,並將其確立為美國中小學開展心理輔導的主要模式 Gysbers, N. C., 2005。
2.1心理輔導綜合模式理論基礎
“人的發展”的理念是綜合輔導模式的理論基礎,也可以被概括為生活生涯發展Life Career 理論。生活生涯發展理論可以被定義 Development為個體通過整合一生髮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環境、以及發生的事件而實現的自我發展。具體來說,生活 是指個體全面成長的生 life命過程和發展的各個方面。生涯 指個體全 career部社會生活,其涵義有三層:一是與個體相關的各種社會角色,如學生、子女、工作者、公民和父母等;二是個體與與所處環境家庭、學校和社群的聯絡;三是個體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事件,如入學、就業、結婚、退休等。發展是指個體總處於一種變化的過程 development中。當把生活、生涯和發展三個相對的詞依次連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特殊的專有名詞:生活生涯發展。與此同時,它的含義變得更加深刻,它不僅涉及人的畢生發展,還關注個體各自生活方式的特殊性。生活生涯發展是一個融合的概念,它的提出,對於更好地理解人的發展的理念及促
進人的發展大有裨益。
2.2心理輔導綜合模式
2.2.1要素
內容要素明確了學生通過參與心理輔導綜合模式將會掌握的三個領域內的能力,分別為:自我知識和人際交往技能,與生活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事件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生活生涯規劃的技能。自我知識和人際交往的技能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接納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與生活角色、生活環境、生活事件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強調學生應該學會從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多個角度來更好地瞭解他們所處的世界。生活生涯規劃的技能是為了使學生明白做出決定和制定計劃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制定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2.2.2組織框架
心理輔導綜合模式中組織 框架要素由兩部分構成:結構要素和專案要素。結構要素主要包括通過實施該模式所要達到的目標、該模式在學校各項工作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以及實施該模式的前提假設與主要指導原則。專案要素主要包括:⑴輔導課程。輔導課程的物件涵
蓋了中小學所有年級的學生,並根據綜合模式內容要素中的能力要求進行課程設計。輔導課程主要通過兩種策略來實施:一種是班級中的活動策略,另一種是學校範圍內的活動策略。⑵個人規劃。個人規劃旨在通過家校的密切合作來分析、評估和監督學生的教育、職業和個人的計劃和目標。⑶應答性服務。主要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諸如學習障礙、個性發展、同輩及家庭矛盾等問題,它更加突出服務的及時性。⑷系統支援主要通過下列活動來實施:心理輔導工作者就綜合輔導模式進行相關的科研並促進綜合模式的完善和發展;心理輔導工作者自身專業知識的更新;保持與社群間的良好關係;心理輔導工作者通過相關的社群拓展活動更好地去了解社群;心理輔導工作者與學校其他工作者一樣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來確保學校各項工作平穩執行佟月華. 2004。
2.2.3資源
心理輔導綜合模式的資源要素 包括:⑴人力資源要素。心理輔導綜合模式的人力資源要素包括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學校教師、行政人員、學生家長、社群工作人員以及工商業從業人員。⑵財政資源要素。學校需要為綜合模式所需的各種場地、設施及其他硬體設施做專門的財政預算及提供相應的財力上的支援。心理輔導中心將各種資訊和資源都儘可能地彙集到一起,並且使學生更加容易接近,同時又能提供團體心理輔導、學生自我探索以及某些個性化服務。⑶政治資源要素。只有學校管理層或校董會充分重視心理輔導綜合模式的地位和作用,心理輔導綜合模式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採用和有效的實施,這樣心理輔導綜合模式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 Gysbers,N.C., 2000。
3香港學校本位心理輔導模式
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香港地區的學校心理輔導方式由著重處理個別學生問題的補救性個案形式逐漸轉向注重大多數學生問題的發展性及預防性的學校本位輔導方式。
3.1學校本位心理輔導模式定義
學校本位輔導方式,是指在校長的帶領下及學校輔導教師的策劃和協助下,,全校教職員工積極提供意見,參與討論,對學生的問題達成共識,並制定一套學校認可的行為標準,通過系列的獎勵,鼓勵學生沿著積極的方向,改善自己的行為。其目標是:“以全校參與的方式,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通過一起制定的學生行為標準和推行程式,師生間更多正面接觸,全體學生都得以受惠,學校也就成為一個更愉快、和諧的環境”。
3.2學校本位心理輔導模式性質
學校本位輔導方式是通過全校性的活動去推行,它著重發展性和預防性,不同於從前以處理個別學生問題為主的補救性個案工作。採取主動性的工作取向,注重預防問題的發生。
3.3學校本位心理輔導模式特色 原則 效果
其模式特別強調校長的積極參與和支援,校長騎著領導作用、組織集體策劃、定期召開會議;同時還強調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加強相互協調與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力量,一起幫助全校學生成長。
香港中為大學林孟平教授將推行學校本位輔導方式的原則概括為一下10各方面:1一視同仁,即全校教職工應肯定每個學生的價值和獨特性,要以尊重和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位學生;2積極取向、人性化的校風,即學校要營造出一個溫暖和安全自由的氣氛,建立一個人性化、充滿關愛的校園生活;3為學生創造成功經驗,帶給學生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增加自信心;4重視師生關係,全校教職工協調合作,相互接納和欣賞;5訓導、校規與輔導的協調配合。訓導的政策,校規的制定與實施都要忠於教育原則合乎人性;6強調參與人員應具有自尊、自信、不斷反省、學習和更新成長的良好素質;7課程的配合,對課程做出調整、改革或彈性處理;8訂立主題,互相呼應配合;10善用社群資源,增強社工隊伍彭永新. 1999。
範文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及對策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已經是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農村中小學生心理輔導現狀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學生;心理健康;學會、尊重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包括:學習問題、人際關係問題、青春期心理問題、挫折適應問題。為促使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地全面發展,學校必須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現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然而,我們注意到,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複雜化,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下面結合本人多年的教育實踐,總結了一些點滴的經驗和方法,現簡述如下:
一、學會關注和信任學生
在諮詢者眼中,每一位來訪學生都同樣是遇到困難、需要關心的人。當學生前來尋找諮詢幫助時,往往已經較多地感到其他同學或老師、家長對他的不滿、指責或者歧視,心理上相當自卑。因此,諮詢者給予他的接納和關懷更顯得特別重要。
二、學會傾聽學生心聲
傾聽並不是簡單地聽,它是全身心投入,專注地聽。輔導人員對當事人的談話不僅僅是聽聽而已,還要藉助各種技巧,真正聽出對方所講的事實,所體驗的情感,所持有的態度。傾聽的習慣和態度比傾聽的技巧更重要。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願意說不願意聽,習慣於說不習慣聽。傾聽時應注意以下藝術:
第一,充分運用提問。
提問分開放性提問與封閉性提問兩種。在傾聽時,通常使用“什麼”、“怎樣”、“為什麼”等詞語發問,讓來訪者對有關問題、事件作出較為詳盡的反應,這就是開放性提問。如在會談開始時,為了儘可能充分地收集到真實資訊,諮詢者應注意多用開放式提問,如“說說看哪兒遇到麻煩了?”“怎麼覺得不順心了?”等。這樣的提問會引出當事人對某些問題、思想、情感等的詳細說明。在使用開放性提問時,應重視把它建立在良好的輔導關係上,只有當事人對輔導員信任,他才會在提問時作更多的回答。另外諮詢者還要恰當運用封閉性提問。這類提問的特徵是以“是不是”、“對不對”、“有沒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詞語發問,讓來訪者對有關問題作“是”或“否”的簡短回答。輔導員使用這種封閉性的提問,可以收集資訊,澄清事實真相,驗證結論與推測,縮小討論範圍,適當中止敘述等等。回答這些問題,只需一兩個詞、字或一個簡單的姿勢如點頭或搖頭等,簡潔、明確。
第二,善於運用鼓勵
諮詢者要切實地、敏銳地從來訪學生身上發揚積極的、值得肯定的、有價值的地方,並對學生在諮詢過程中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來訪學生一開始總是感到情緒混亂、沮喪不振,諮詢者不應對此指責教訓,而是要加以切實的安慰支援,激發他們積極應對的心態。例如,“我能理解事情給你帶來的煩惱,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能把它處理好”。支援和鼓勵也並不是說要對問題視而不見,而是要幫助學生正確地接納自我,不因為一時的挫折和困擾而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
第三,準確運用說明
說明最好是引用來訪者談話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詞語。說明使得來訪者有機會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擾,重新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關係,深化談話的內容,更清晰準確地作出決定。同時,也有助於輔導員確認一些關鍵的資訊與線索,為會談的深入打下堅實基礎。
第四,避免傾聽時容易犯的錯誤
初做心理輔導工作的老師往往不願意傾聽,不重視傾聽,喜歡自己不停地說,這是容易犯的錯誤。除此之外,易犯的錯誤還有:急於下結論;輕視來訪者的問題,不認真聽;干擾、轉移、中斷來訪者的話題,對來訪者話題作道德或是非的評判;不適當地運用參與技巧,如詢問過多、概述過多等等。
三、學會尊重學生
尊重來訪者,其意義在於可以給來訪者創造一個安全、溫暖的氛圍,這樣的氛圍可以使其最大程度地表達自己,獲得一種自我成功的基礎。為了要表達尊重,需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意味著完整接納一個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極面和缺點;
2.尊重意味著以真誠為基礎,並非無原則的遷就;
3.尊重意味著一視同仁,要尊重弱者;
4.尊重意味著以禮相待,對來訪者熱情相待,禮儀周全;
5.尊重意味著信任對方;
6.尊重意味著保護對方隱私。
四、學會真誠對待學生
恰當地表達真誠,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因為那是真誠的一種自然流露。因此要注意:
1.真誠不等於說實話,真誠與實話實說有聯絡,但不能相提並論。真誠應符合對來訪者負責,有助於來訪者成長的原則,所以真誠不是什麼都可隨意的、直接的說出來,有時實話未必要實說。
2.真誠不是自我的發洩,應適度,過多地宣洩自己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果。真誠應實事求是,不必在來訪者面前過多表現自己的完美,增加修飾成分,要實事求是,既不誇大自己,也不妄自菲薄。
五、學會指導、忠告和提供建議等。
1.指導
就是直接指示來訪者做什麼和說什麼,或者如何說如何做,它是最具影響力的輔導技術之一。指導的本質在於直接造成行為改變,它明確地指示學習什麼、改變什麼,以及如何改變、如何學習,所以指導有強烈的行為取向色彩。指導方法有如下幾方面:
其一,是指導言語的改變,就是指導來訪者改變言語表達。如要求來訪者把“我應該”改為“我希望”。
其二,是給予特殊的建議和指導,如對考試焦慮的學生建議修改作息制度,每天堅持適量的娛樂和鍛鍊。
其三,自由聯想式指導,如對有強迫觀念的來訪者,指導他用自由聯想的方法回想童年時的經歷等。
2.忠告和提供建議
是指對來訪者關心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忠告,給予指導性和參考性的資訊,以幫助來訪者思考問題作出決策。在與來訪者面談時,提供資訊,提出建議,提出勸告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在使用這一技巧時,需注意:第一,防止這一技術技巧給會談帶來潛在的危害。如來訪者對建議或忠告不以為然,這會妨礙輔導進行。第二,建議和忠告的話語要含蓄而委婉。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會……”。第三,提供的忠告和建議一般不宜太多,過多使用會失效。
總之,學校諮詢工作是一項深入細緻而且頗具創造性的工作,面對形形色色的個案情況,輔導老師只有掌握工作規律,運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能幫助問題學生應對挫折,走出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