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的法制教育論文

  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起到了傳承歷史、延續文明的作用,而且也承擔著公民素養培養的任務,肩負著法制教育的責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法制教育的滲透》

  摘 要: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青少年的培養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法制觀念,目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率居高不下,形勢嚴峻,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迫切需要。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起到了傳承歷史、延續文明的作用,而且也承擔著公民素養培養的任務,肩負著法制教育的責任。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滲透 法制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是國家未來,民族的希望,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時期是世界觀、法制觀、道德觀形成的時期,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質及遵紀守法的習慣,關鍵在於教育,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了“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在這方面高中歷史學科有著更多的優勢,下面就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要充分認識歷史教學中法制滲透教育的重要性

  雷楚年一個曾經的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如今卻變成了詐騙犯,據統計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率不斷上升,箇中原因很多,但是青少年的法制觀念淡薄是導致他們違法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我們學校教育應負的責任。高中歷史教學不僅承載了傳承歷史,延續文明功能,而且也承擔了公民素養培養的重任,在高中歷史教材涉及到的法制內容比較多,他們不僅包括《羅馬法》、《秦律》等古代法律,而且包括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社會主義中國的法律、法規等,同時還介紹了法律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及法律對歷史發展產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這些法律知識的講授,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掌握法律內容,增強法制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和法制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應該說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法制滲透,對培養青少年的法制觀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滲透法制教育

  高中歷史教材中對法律知識的介紹頗多,我們要充分利用歷史學科的優勢進行法制滲透,在教學中既要完成歷史教學任務又不能把歷史課上成法制課,那麼,怎樣做才是最恰當,最合適的滲透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歷史教學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

  2007年國家制定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高中的思想政治、歷史等學科,是法制教育的骨幹學科,要在這些學科的教學中挖掘法制教育內容,增強法制教育,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教育學生學法、守法、用法是歷史學科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注意選擇歷史知識與法制教育的切合點,把握好時機,潛移默化的向學生滲透法制教育,比如在講到高中歷史必修一《民主政治的曲折發展》這一課時先給學生介紹時期造成了包括劉少奇在內的一大批冤假錯案,那時工廠、學校正常的生產和學習停了下來,社會次序遭到嚴重破壞,國家經濟嚴重下滑,社會不穩定。而以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有了新的變化,逐步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然後向學生提問:中和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中國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不同的歷史現象?學生思考回答,然後教師進行總結,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中民主法制遭到嚴重踐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一紙空文,各項法律名存實亡,公民的基本權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人大加緊全面立法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經濟法等在內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通過這樣的講授,一方面,讓學生了解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立過程及所包含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法律與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法律體系的完善能促進的社會穩定,國家經濟的發展,而法律遭到破壞講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教育學生應該要自覺遵守和維護國家法律。歷史教學與法制教育的結合,讓法律知識悄然映入學生的大腦。

  2.創設教學情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所涉及的法律法規較多,對高中學生來說顯得陌生和枯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知法守法呢?我認為創設情景教學是較好的方法之一,情景教學就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主題設定跟當時相同的情景,師生融入這種情景以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通過情景設定可以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使枯燥乏味文字活起來,以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講到高中歷史必修一的《鴉片戰爭》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鴉片戰爭時期帝國主義國家向中國輸入鴉片、國人吸食鴉片面黃肌瘦家破人亡的場景,以及目前我國禁毒的宣傳圖片和影像,這些圖片和影像給了學生帶來很大的視覺衝擊,彷彿身臨其境,心感其情,深刻認識到了吸毒的危害,緊接著向學生宣傳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讓學生明白吸食毒品不僅會給個人身體帶來巨大的傷害,而且還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定,從而讓學生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抵制毒品,遠離毒品。

  3.通過教學複習讓學生全面瞭解法律知識

  高中歷史教材中的法律素材非常豐富,但是這些素材主要分佈在各單元章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形成系統知識,同時也不利於學生更深層次的瞭解法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在總進行復習時對教材中的法律知識進行了縱向梳理,從歷史的角度充分肯定中國法制建設的成果,及中國在法治道路上的進步。瞭解西方從最初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三權分立”思想的發展,培養學生理性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加深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另一方面對教材中的法律知識進行了橫向比較,特別是中西方的法律,讓學生明白伴隨著各國、尤其是中西方歷史的不同及文化差異,造成了中西法律制度的不同,讓學生理解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一定要適合本國的國情,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正是適應了中國的國情,所以它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的需要,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在教學中要經常的適量的適度的進行法制滲透,讓學生掌握法制內容,增強法律意識,健康地成長,為祖國建設服務。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