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身體健康知識

  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部分地區“秋脖子”長,立秋前後仍處於炎熱之中。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暑氣尚未完全消退,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等。中醫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所以秋季的養生尤為重要。關於身體健康知識到底有哪些?它能對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體驗或者提升呢?放心,接下來準備帶你瞭解當中的細節!

  :立秋後的養生方法

  1.情志調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內應於肺,素體精虧之人,逢四之氣客氣少陽相火,煎灼肺之氣陰,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君火不藏則相火亦洩,故多見心煩、失眠、多夢、焦慮等;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多有血壓波動、心慌胸悶等不適;兒童多動症、癲癇、抽動等多發。可多聽“羽”、“商”調音樂,如古典名曲《陽春白雪》《平湖秋月》,民樂《鴻雁》《在那遙遠的地方》等,以收斂神氣,寧靜內心,復秋“容平”之氣。

  2.起居指導

  立秋後,相火加臨致出現“秋老虎”天氣,耗氣傷陰,“養生之道,莫大於眠食”,充足的睡眠有助於人體恢復元氣。立秋後暑熱未盡,但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熱、夜間涼爽。陽虛體質者晚上睡覺時使用空調易出現頭痛、身乏、腹瀉等症狀,因此,睡眠時注意保暖防涼。

  3.運動養生

  人經過漫長的炎夏酷暑,耗散了大量的精血元氣,立秋以後,人體處於虛空鬆弛之態而表現為“秋乏”。運動以舒緩柔和為佳,防汗出傷陰,陽氣隨之而耗。

  養生功——立秋七月節坐功

  每日清晨盤坐,上體前俯,兩臂伸直以撐地,兩臂分開與肩同寬,然後含胸縮體,屏住呼吸,聳身向上,重心前移,稍停,還原。如此反覆36次,然後上下牙齒相叩,叩齒36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嚥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息而止。此功法可補虛益損、調暢氣機,改善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等不適。

  4.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立秋,天氣由熱轉涼,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一個過渡性季節,此時的時令主氣為燥,燥易傷肺,所以立秋的養生重點應除燥養肺。

  8月8日,立秋。感覺酷暑才剛開始,就到秋天了。

  今年立秋撞上了三伏天,想涼快應該還有點早。立秋後氣溫不會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升高,人們還會經歷一段高溫潮熱的苦夏。避熱納涼很重要,立秋之後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鬆懈。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立秋後,該如何養生呢?如何預防立秋多發疾病?

  早睡早起 養心養肺

  一般來說,秋季適宜晚上9-10點入睡,早上5-6點起床。

  秋季早晨空氣很清新,可以出門散步鍛鍊,可以排出體內的濁氣,呼吸新鮮空氣,讓肺保持很好的狀態。

  莫貪涼 防受涼感冒

  立秋正是“三伏”中“末伏”的開始,還可能遭遇“秋老虎”的襲擊。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身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因此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以免身體受涼,傷風感冒。另外,在戶外活動後,要及時擦乾汗。

  專家提醒,中老年人、慢性病者、抵抗力較差的朋友要特別注意,夜間涼爽,晚上蓋好被子,不要長時間吹風扇,空調不要開得太低,不要整晚開空調,注意通風換氣。

  立秋進補 少辛多酸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

  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儘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

  :立秋後的養生食材

  第一水果:梨

  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秋季空氣乾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幹、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祕、尿赤等症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對痛風病、風溼病及關節炎有防治功效,同時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聞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製的,對患肺熱久咳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最好搭配:杏仁。杏仁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適用於病後虛弱、乾咳患者。

  第一堅果: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面板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最佳吃法: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新生,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

  最好搭配:紅棗。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第一粥: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澱粉、多糖、果膠以及多種生物鹼,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秋季食用之上品。

  最佳吃法:煮粥。百合可當菜餚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也可煮粥吃,如百合與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點冰糖,不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於睡眠。

  第一補:山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單獨吃山藥,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第一飲:黃酒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含有18種氨基酸,這在世界營養類酒中是少見的。黃酒還含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是葡萄酒、啤酒無法比擬的。中醫認為,黃酒性熱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潤面板、散溼氣等治療作用。

  最佳飲用方法:黃酒溫飲,暖胃驅寒。溫度以35℃~45℃為佳。

  最好搭配:烏梅。秋季講究飲食以“收”主,搭配烏梅恰恰符合“收”的理念,有養陰生津、潤肺護肝的作用。

  第一肉:墨魚

  關於吃肉,民間一直有“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說法。墨魚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

  最佳吃法:紅燒、爆炒、熘、燉、涼拌,做湯均可,但為防秋燥,墨魚做湯是比較合適的。

  最好搭配:豆腐,也屬於養陰生津的食物,一起吃還能起到蛋白互補的作用。

  第一菜:蓮藕

  上榜理由:民間早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的說法。

  秋令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此時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蓮藕,毫無疑問地成為時下的"當家菜"。

  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祕,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