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市場的論文
國際金融中心作為經濟金融活動的高度集中地,是一國或地區參與全球金融合作及資本活動的重要載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國際金融教學創新實踐分析 》
本文總結了作者開展本科生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創新的實踐經驗。教學創新實踐兼顧了發展情懷和科學理性的平衡,正面強調了學科規範性和政策價值判斷,展示了我國國際金融發展演變的事實,鍛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際金融領域取得的成就。國際金融學是教育部規定的經濟學專業主幹課程之一,作者在教學中發現,受教學課時、思維習慣和知識基礎等因素限制,學生普遍認為國際金融學難度較大,和生活距離太遠,從而傾向於用碎片化的方式識記國際金融知識,並對我國的國際金融事實認識不清。為改變這一情況,作者結合自身作為“80後”青年對現實的體驗和觀察,開展了一些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的創新實踐,在此做簡單的介紹,拋磚引玉,供教育工作者批評指正。
一、以巨集大和規範的視角展開國際金融理論
縱觀學科演進,無論是發端時的國際收支、黃金轉移問題,還是獨立發展時的內外均衡政策實踐,國際金融學都和國際經濟合作、國際政治協商、南北關係等“巨集大敘事”密不可分,而且是一門具有規範性的學科。學生往往因此感覺國際金融學距離現實生活太遠,轉而記憶一些碎片化的概念,放棄對國際金融知識的總體把握。為解決這一問題,作者在教學立場中正面強調了國際金融學的巨集大性和規範性,告訴學生,國際金融本來講授的就是“地球村”這個高層次舞臺上本國和世界交流、競爭和合作的原理和規律,並從政策制定者的視角展開國際金融理論的敘述。作者借鑑了國內外一些經典教材按照關注側重,重新排布組織知識點的做法***鄒巨集元等,2002***,適當降低了諸如貨幣匯率換算、外匯業務類別、國際金融組織名目等基礎知識的識記要求;同時找出了一些經典知識體系中長期存在,但在教學中可能會被省略,或關注不足的知識點,額外補充歷史資料、文獻和新聞,從國家互動、政策得失的角度對它們加以重述或強調。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作者還鼓勵學生基於所學理論展開規範性的討論,思考各類國際金融活動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對我國經濟利益、長期發展和居民福利的影響。通過教學考察和與同學的交流,發現這樣的知識重述,會讓學生在較高層次上理解和掌握國際金融理論知識,不再將其視為單純的識記課程,在面對現實的國際金融問題時,能夠基於科學理論和我國的長遠利益,表達自己的政策建議,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
二、將國際金融現實與我國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
國際金融是一門“賦到滄桑句便工”的學科,其重要性在本國切實面臨國際收支困難時才最容易感受到。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國際收支長期順差、國際儲備大量積累,學生反而就沒有了對國際金融意義的切身體會。為此,作者在教學中以“中國夢”為主題,將我國國際金融發展演變的事實,作為理論與現實結合的***,使學生理性客觀地認識我國的國際金融狀況,並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講課過程中,作者向學生專門介紹了諸如我國外匯管理制度演變、匯率制度演變、國際投資活動演變等知識點,尤其是我國從一個國際收支勉強平衡、外匯儲備捉襟見肘的國家,變成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大國過程中的政策經驗教訓,將它們與理論分析相結合,向學生勾勒出了我國對外經濟交流的脈絡和“中國夢”逐漸成真的發展剪影。並根據我國國際金融下一步改革的主題,譬如人民幣國際化、匯率彈性化、資本專案可兌換等內容,引導學生展望它們的前景。作為“80後”青年,作者在教學中還儘可能地以自己見證的我國國際金融地位演變為例引起討論。譬如在講解我國外匯兌換管理制度的演變時,就列舉了當時為鼓勵外國人換匯而設立的外匯兌換券,並回憶了自己童年時走入“友誼商店”時的感受,通過比較蘇州市友誼商店和中國銀行的地理位置、建築造型等,說明了當時我國外匯管理政策中不同機構的作用和關係。教學中還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列舉他們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人民幣升值、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等國際金融事實,啟發他們回憶和觀察這些事實對他們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我國的發展產生同情的理解。
三、實現發展情懷和科學理性的平衡
以“地球村”和“中國夢”開展教學,能夠較好地啟發學生自行思考,但作者在教學初期也曾發現,很多學生“思而不學則殆”,甚至出現盲目樂觀的情緒,喪失了高校教育應有的嚴肅性和科學性。為此,作者及時微調了教學方式,在陳述我國國際金融事實時,提醒同學運用好方法論,把“中國夢”的發展情懷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基礎上。在教學中,為鍛鍊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作者儘量不直接把對國際金融事實的預設判斷教給學生,而是先把基礎知識、邏輯和公理講透,讓學生自己建立好邏輯和知識體系,然後引導同學們運用知識體系,對國際金融事實進行自洽的分析,最後再對同學們推演出的結論加以開放式的點評。以今年較為熱門的“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匯率計算籃子”問題為例,在給同學們介紹了SDR的功能、設立目的、管理制度、分配歷史、匯率計算方法等基本知識後,要求學生自行查詢SDR現有規模、分佈情況、使用頻率等資料,利用國際金融學常識回答“人民幣加入匯率計算籃子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最後發現多數學生能夠得出學理通順、符合事實的答案。為避免學生盲目樂觀,作者在教學中既介紹了“中國夢”的積極變化,又不諱言我國國際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提醒學生居安思危,從正面引導思考處理問題、化解風險的對策。而針對目前媒體聲音眾多,尤其是網路自媒體良莠不齊的現狀,在教學中也會經常舉出新聞案例,並引導學生用所學理論加以剖析,進而學會批判性地看待輿論,區分其中的民間智慧和謬誤。這些做法都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體會的效果。不僅如此,作者還注意在教學中引入一些相對較新的、能夠打通巨集觀視角和微觀視角的思路,譬如用資源跨期配置的思想解釋國際金融的意義、用無套利條件來推導利率平價、用匯率變動預期解釋離岸金融市場的人民幣資產定價等等。這些方法綜合調動了學生掌握的微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和貨幣銀行學基礎知識,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技術性,也能幫助學生鞏固金融學基礎思路,更好地過渡到其他微觀金融課程的學習中去。
四、教學實踐中的不足和展望
經過數輪教學實踐和反覆推敲修正,上述以“地球村”和“中國夢”為主題的教學創新思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受作者個人學養和外部條件所限,教學創新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現有的大多數教材中講授的國際金融知識體系,均未包含反映我國國情和發展目標的理論模型,從而在教學創新過程中缺少理解“中國夢”的工作母機,姜波克等***2009,2012***曾提出一套以經濟增長為導向、以匯率為核心變數的內外均衡新模型,並嘗試以此對國際金融學教學和教材體系進行改革,但作者在教學中試用後,發現學生對該模型接受程度較低,無法將該模型與現有知識體系銜接融合,最後只能提取其主要思想為學生提供思路的啟發;其次,國際金融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其教學創新尚需要微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等基礎課程的進一步配合和支援。
篇二
《 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與風險 》
[摘要]
自2001年12月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中國市場真正開始走國際路線。勞務、資本以及商品轉移是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總體表現。縱觀中國入世的這些年,中國的經濟已經漸漸地融入國際這個大市場,並且慢慢地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大放光彩,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將來必定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那麼對中國未來經濟形勢的預測,必然少不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分析。本文解讀了國際金融市場,從其機遇與風險兩大方面考量,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關鍵詞]
國際金融市場;機遇;風險
自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在特定時期的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刺激下,主要的發達經濟體慢慢地復甦,新興的市場也開始嶄露頭角。金融危機向我們傳達了一個真諦,世界是整體了,牽一髮而動全身。於是我們應該積極走向國際市場,與國際市場漸漸融合。我國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就積極的走向國際市場,通過以勞務、資本以及商品的積極流通來融入國際市場。眾所周知,全球的經濟波盪起伏,其中國際金融市場領域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因此,預測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態勢,少不了從這方面著手,掌握其最新的態勢,以便國內的經濟政策的調整能夠及時應對。
1國際金融市場的概述
1.1國際金融市場的概念廣義上的國際金融市場一般指的是國際上的金融業務在國際領域裡操作實施的場所。這些操作實施的活動可以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也還可以是非居民之間的。從此可以看出,我們平常所講的國際金融市場就是所說的廣義上的金融市場。從狹義上來說國際金融市場就是國際經濟交流主體之間進行長短期借貸的場所。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在國際中非常的高,所有的傳統經濟活動都幾乎依賴於金融活動,金融活動是推動全球經濟的重要因素。
1.2國際金融市場的分類按照金融資金融通週期的長短可以分為國際資本市場和國際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是資金融通週期為一年以上或者中長期,也可以成為長期資金市場。國際貨幣市場是指借貸資金的週期為1年以內的交易市場,又稱短期資金市場。兩者的區別主要是週期的長短為1年以上或者以內。按照交易分割形式的不同主要為期貨市場、現貨市場和期權市場三類。其中以利率、貨幣、貴金屬期貨為主要交易方式的為期貨市場;供投資者進行期權交易的就是期權交易市場;而現貨交易市場就是指現貨交易活動的場地。
1.3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通過國際金融資金的流動,使得資本得到增加的資本輸入國經濟發展,此外還使資本的收益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國際金融資金的流通在金融交易過程中對世界經濟的推進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不斷髮展,世界的經濟統一體系得到不斷髮展,從而使得全球內的資本資源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配置,同時,還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的先進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普及,促進了多國之間的支付能力的高效,使各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另一方面,當資金在國際之間流動,全球經濟會發揮出超群的效力。例如當一定數量的資本超過自身能夠對名義額進行操作進行金融交易時,會產生許多的衍生工具交易,這便是槓桿效應。藉助與衍生工具控制衍生市場,最終造成全球經濟與一國的經濟互相影響。
2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
2.1制度風險取代價格風險不可避免的,國際金融市場的金融業深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重創,而由此產生了眾多的信用風險。這種風險的不斷強化很可能使得過去的金融市場風險由新的金融監管風險所取代。並且隨著金融信用風險的不斷擴大,兩種風險都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如果控制不住,還有可能造成金融機構的信用崩潰的慘痛代價。
2.2金融產品被價格風險取代雖然世界貨幣體系中美元掛鉤已經取消,但是目前的全球經濟,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元匯率以及利率的動盪仍舊是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並且目前金融市場都是通過美元資產進行統計,一旦美元的價值變化,國際金融信用問題在未來也必將會更加動盪欺負,弊端日益明顯。可見價格風險深深地影響著國際金融風險。這將導致各個國家的政策調整以及市場的調整的難度係數大大地提高。縱觀這幾年的美元變化,動盪不定的,但是更可怕的是美國的操縱美元。價格風險對金融產品風險的取代不容我們忽視。
3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
當今全球化的潮流,危機四伏的同時,機遇也是隱藏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不斷髮展,給全球帶來了機遇。
3.1國際金融市場的統一化在網路計算機科技迅速發展的資訊時代,使得全球各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聯絡史無前例的緊密。不斷重新整理的新技術使得世界範圍內的資金融通和資金劃撥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根據統計所得,在20世紀的金融時代只有極少數國家真正的參與其中,並且由他們操縱著金融世界。而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參與世界金融市場中,使得世界範圍內的資金資本能夠最大化的配置,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良性發展。同時跨國銀行的發展使專屬於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慢慢也允許許多發展中國家加入,實現了金融市場的新興血液的融入。自此,金融市場形成了涵蓋各種不同性質的國家的金融市場以及各種不同結構的金融機構的一個完整的統一化局面。
3.2證券化的國際金融市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濟的回覆發展,國際銀行的貸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20世紀80年代,國際銀行的信貸總額高達比例的85%,然而此時已經是信貸在國際金融中的巔峰時代,在次年信貸的同期比率成下降的趨勢,在短短的其餘的20世紀80年代裡,國際融資的方式從銀行貸款轉變成了證券。也即在這幾年裡,國際銀行的貸款率在下降而國際證券的比率在上升。而發展到如今,國際金融市場的證券化已經是勢不可當,唯有順從並且抓住這樣變化的機遇才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3.3創新發展的趨勢任何事物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唯有創新才能長久,因此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也不例外。目前各種紛繁複雜的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並且全球經濟的發展也對其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尤其是全球性的次貸危機後世界經濟雖然有一定的恢復,但是遺留許多後遺症,是的世界經濟的真正恢復有了複雜的阻礙因素。而金融創新將會是突破點,利用新興的金融工具以及發展各種金融新興業務,避其鋒芒而行之,慢慢地緩解由於次貸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發展疲軟的尷尬。
4結論
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帶來各種機遇的同時也是危機四伏,牽一髮而動全身。而國際金融市場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敏感的環節,處於世界經濟關鍵地位,受世界經濟發展雙刃劍的影響。由於經濟的發展是難以捉摸不定,而深受其影響的國際金融市場因此也難以預測。因此在面對愈加複雜的全球經濟,當我們在面對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時候,應該更加謹慎地對待,以謀求經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陽立高.基於R&D融資與配置優化的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2]劉衝.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俄羅斯中東歐轉軌國家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3]杜曉蓉.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溢位的傳染渠道檢驗[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4***6***:1070-1079.
[4]賈凱威.新興經濟體金磚五國的匯率傳遞計量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1***:151-154.
[5]謝躍進.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和中國金融市場開放[J].中國市場,2014***29***.
[6]王梓淇.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經驗及制度對上海自貿區的啟示[J].中國市場,2015***25***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