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文化論文

  數學是人類文化特有的表現形式,數學文化這一概念能夠概括包容與數學有關的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與人類整體文化血肉相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數學教學與數學文化

  摘 要:數學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 文化”資源!數學能完善人的心智,淨化人的靈魂。如今種種新理念在價值取向上都在追求 教育的民主與公平,追求個性的 發展和群體的合作,追求“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強調人的個性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數學文化終身教育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 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文化"的數學,要充分展示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及其 應用的過程,體現數學與生活的 聯絡,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而其中"數學的觀念、意識和思維方式"是"數學文化"的核心。

  1、學習方式的豐富

  傳統的數學教學更多地傾向於"系統學習",不可否認這是一種高效的接受式學習方式,但面對日益紛繁複雜的知識 經濟 社會,僅有這種學習方式已遠遠不夠。把學生從大量 機械重複練習中解放出來,讓兒童在動手、動口、動腦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已成為必然。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中,一位教師先用現實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舉例,使學生認識了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至於怎樣畫圓,教師不作示範,就讓學生自己想方設法大膽嘗試。"你們會畫出標準的圓形嗎?看誰的方法最好最多?"學生相互協作,人人動手、動腦,很快大部分學生都學會借用圓形物體如硬幣、墨水瓶蓋等或圓規畫圓;然後,教師進一步激勵學生進行探索:"如果要建設一個圓形大花壇能用圓規畫出來嗎?"進而再探索"汽車的車輪為什麼是圓的,而不是其他形狀?"這種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大膽探索;使學生的 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人格個性的完善

  在中國數學教育界,常常有"數學=邏輯"的觀念。人們把數學看作"一堆絕對真理的總集",或者是"一種符號的遊戲"。但是數學是門大眾文化,從古希臘數學發展至今,其中有著它自己深深的文化淵源。數學教學就是要挖掘蘊藏在數學之中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實現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和諧,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一課中,在課接近尾聲時引導學生就"我國人口占全世界的 2l%、我國耕地面積佔全世界的5%"兩條資訊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充分呼叫自己的數學、地理、人文知識,各抒己見。教師在不經意間升騰起學生的愛國豪情,更激起學生對地球資源的珍視。一種關注地球未來命運的崇高精神隨著百分數的認識得以滋養和生髮,這也許正是人文化數學課程的獨特魅力。

  3、終身教育的建立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最終目的並不只是讓人學會認識若干條自然規律或一兩種技能,而是使人得到全面有效地發展,成為一個思想素質、專業素質、 心理素質、德行等全方位發展的人才。要培養這樣的人才,僅靠傳統的專業教育是難以實現的,必須通過加強人文教育才能達到這一目標。所以終身教育與其說是一種制度,不如說是一種文化的追求,是一種理想。它的基本要義就是使人人成為主動適應來來變化之人。而要成為主動適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人,其關鍵是學會學習!唯如此,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成為時代精神的領路人。進入21世紀之後,數學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個重要的標誌是數學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 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如在教學"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時,我先講了曹衝稱象的故事,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又引起了學生的沉思:可不可以把圓柱體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分析呢?而在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時,我又根據學生的敘述,用多媒體演示了多種切拼方法,在切拼的時侯學生髮現:無論哪種方法都要把圓柱分得很細小,拼成的圖形才越接近於標準的長方體。在這一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了轉化、微分、積分等數學思想方法。我想,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這可能在學生以後的人生中是比圓柱體積公式更有用,更有生命價值的知識。日本著名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在《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指出:數學應該不僅指數學知識,而尤其是數學的精神、思想、方法。學生在初中、高中等所接受的數學知識,因畢業進入社會後幾乎沒有什麼機會應用這種作為知識的數學,所以,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一二年便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 工作,唯有深深地銘刻於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維方法都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身。數學的精神、思想方法對人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數學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數學能完善人的心智,淨化人的靈魂。如今種種新理念在價值取向上都在追求教育的民主與公平,追求個性的發展和群體的合作,追求"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強調人的個性發展。一句話,強調"完人"的塑造,促進個體的持續發展。這要求數學成為每個學生都要學、都能學、都愛學、都會學的一種文化。

  篇2

  淺談數學文化與數學教育

  摘要:數學教育中不應該只重視數學的工具性價值,還應強化其文化價值。長期以來,數學被廣泛地視為工具性學科,忽略了其文化教育的價值。本文基於這種現象,從數學文化的特點出發,探討數學文化教學實踐的途徑。

  關鍵詞:數學;文化;教育

  數學是人類文化特有的表現形式,數學文化這一概念能夠概括包容與數學有關的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與人類整體文化血肉相關。在現代意義下,數學文化作為一種基本的文化形態,屬於科學文化的範疇,它可以表述為以知識、方法、技術、理論等所輻射到相關文化領域為有機組成部分的,一個具有強大精神與物質功能的動態系統,其基本要素是數學各個分支領域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文化物件各個自然科學。數學文化涉及的基本的文化因素包括數學、哲學、藝術、歷史不僅是數學史、教育、思維科學、社會學、文化學、物理學、生物學等。數學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基石,而且是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

  數學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於培養數學家或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而在於培養人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通過開拓頭腦中的數學空間,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受過良好數學教育的人,在數學的學習和訓練中所形成的品質,會對其工作產生積極影響。數學的精確、嚴格,使他們在工作中減少含糊籠統、不求甚解。數學的抽象分析,使他們善於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本質。數學中精闢的論證、精練的表述,使他們的談話和行為簡明扼要。我們不應把數學教育單純地理解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數學教育需要培養人的素質。學生進入社會後,也許很少直接用到數學中的某個定理和公式,但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中體現出的精神,卻是長期作用的。

  一、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具備可傳播、可滲透的特點

  從數學教育的角度,數學文化是指人類在數學行為活動的歷史中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物質產品是數學文化的有形部分,包括命題、方法、問題和語言等知識性成分;而精神產品是數學文化的無形部分,包括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精神和數學美等觀念性成分,其中,觀念性成分是數學文化的核心。在數學文化的觀念下,數學教育就是一種數學文化的教育,它不僅僅強調數學文化的知識性成分的學習,而且更注重其觀念性成分的感悟和薰陶;那種僅僅把數學看成是訓練思維的智力體操是不夠的,僅僅把數學當作是可應用的知識也是不夠的,僅僅把數學當成達到某種特殊目的的“敲門磚”更是不行的。數學文化教育有著更為偉大的抱負,它肩負著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它通過數學文化的傳承,特別是數學精神的培育,來塑造學生的心靈,從而最終達到提高國民素質的目的。

  與傳統的數學教育相比,數學文化教育有著更加豐富的內容。傳統的數學教育只是把數學看成是“科學的數學”或者是學科的數學,注重的是數學的知識性成分的學習,主要強調的是“三大能力”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由於太看重數學的形式化訓練,淡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忽視了數學精神、數學意識的培養。而數學文化教育把數學看成是“文化的數學”,數學教育也只有深入到這門學科的文化層面,而不僅僅侷限於學科的知識層面,才能獲得真正的數學素養。歷史已經證明,而且將繼續證明:“一個沒有相當發達的數學的文化是註定要衰落的,一個不掌握數學作為一種文化的民族也是註定要衰落的”。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在人類各種文化中佔據特殊地位。它關係到一個民族的文化興衰,也關係到一個民族的興衰。因此,數學教育,特別是基礎數學教育,它不單純是數學科學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更是數學文化的教育,起著“對全體人民的科學思維與文化素質的哺育”的作用。它增加了數學教育的維度,延展了數學教育的時空,從而使得數學教育更加完整和和諧。

  數學文化教育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古今結合,不但注重數學歷史的輝煌,而且強調當代先進的教學成果與數學思想;第二,內外結合,不但強調數學自身的規律和特徵,而且更強調數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第三,“物性”與“人性”結合,不但要學生體會到數學定理的嚴謹和美妙,而且要他們感受到隱藏在這些定理背後的人的精神,“既要講推理,又要講道理”,數學文化教育的特點要求我們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對待數學教學。

  隨著人們對數學文化認識的不斷深入,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越來越受到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然而,如果這種認識僅僅停留在學術的、理論的層面上,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就只有潛在的意義,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教育效果而體現在學生身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強關於數學文化的教學實踐。

  二、轉變數學教育觀念,改革數學教材教法

  從數學文化的角度出發,數學教育觀念必須加以更新。數學教育是數學文化的教育。由於受學生思維水平發展的限制,受教學時數的侷限,受就業方式的制約,使得我們的數學教育不可能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學科學的教育,而只能說是數學文化教育。因為它不僅具有使學生掌握,運用數學知識、技能等功利性的功能,而且應該具有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提高數學文化素養等素質性功能。例如,遠在西周時期,數學就是基本教育內容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這說明,一定的數學素養是作為一個有用的人應該具備的文化素質的積累。培養數學思維習慣或數學觀念、確立數學文化教育觀念,有利於目前數學教育由升學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因為素質教育作為新型教育價值觀,顯然強調了數學教育中的文化因素,所以重視數學教育中的文化觀念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內容和要求。同時,確立數學文化觀,拓寬數學選材的範圍,而內容的豐富性決定了它不僅有教養的功能,而且有教育的功能。

  這更符合數學教育目的的全面貫徹,即數學教育的目的在於適合社會大眾的需要,其中包括對數學知識的直接使用,也包括數學文化對提高思維品質的間接作用。數學文化教育的著眼點就是要放在大多數學生身上,克服學術主義在培養目標上只重視學者型人才的做法,“大眾數學”的思想將能更好地貫徹。“大眾數學”強調為大眾所掌握和利用,使數學成為人們適應社會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有力武器。“大眾數學”不求高難度,但求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思維方法,帶有較強的普及性,使數學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這裡特別指出的是,儘管“大眾數學”強調了數學的實用性功能,但實用數學並非“大眾數學”真正內涵。我國數學教育歷史久遠,但一直是注重實用,把數學作為一種技術教育,結果數學的故鄉也喪失了生機。樹立數學文化教育觀念,對數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亦能更好地得到解釋,如區分一般數學能力與學校數學能力的必要;同時還會克服多年來數學教學中“重演繹,輕歸納,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

  三、數學教育應充分體現其應有的教育功能

  如果數學教育只處於知識侷限的程度,那就談不上文化,也談不上教育了。通常,人們對數學的教育功能普遍地視為“思維的訓練”,而世界觀、行為方式、道德規範等只能是由社會科學來培養。事實上,數學教育為此亦能做出自己的貢獻。因為數學思維不單單是弄懂數量關係、空間形式,而且是一種對待現實事物的獨特態度,是一種研究事物和現象的方法,是一種推理的方式,等等。同時,數學語言的簡約性、思維的經濟性,可以培養學生敏捷、迅速的工作作風;數學推理的嚴謹性,結論的確定性,可養成準確的判斷能力,建立良好而合理的批判意識等。總之,將數學當作一種文化,就可使數學教育成為造就培養下一代,塑造新人的有力工具。

  事實上,近年來數學教育研究中探討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德育、美育功能的論文愈來愈多,充分體現數學教育的文化教育功能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基於上述認識,數學作為一種文化,應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育卻很少將其數學內容當作一種文化來對待,使數學教育長期束縛在純粹作為“科學”的數學圈子裡,從數學內容看數學,缺乏數學教育中的文化觀念,甚至把“數學”與“文化”對立起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數學專業化教育狂熱推崇應是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的實質性原因。為此,我們應結合數學教育觀念的更新,同時改革課程、教材、教法等。奧蘇伯爾曾指出,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從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

  四、挖掘數學史的教育功能

  樹立數學的文化觀念,教學中給學生做“活數學”,就必須進一步挖掘數學史的教育功能,同時注重數學哲學在數學教育中的應用,這樣才能給學生展現一個廣闊的天地。數學史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重要數學思想的演變紀錄,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惑往往與數學發展史上出現的困惑相一致。

  數學物件含義的這些變化在當時也曾引起人們的困惑。今天學生們理解上的困惑,不過是歷史上的數學思想困惑的邏輯“重演”而己,歷史上數學思想方法的突破點是數學歷史發展的重大轉折,亦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如果採取措施引導學生合乎規律地實現那些重大轉折,就不得不從數學史中吮吸乳汁。通常數學教科書,如果所介紹的是一些沒有什麼關係的數學片斷,給出一個系統的邏輯敘述,就容易使人產生這樣的錯覺,似乎數學家們幾乎理所當然地從定理到定理,數學家們能克服任何困難。

  而且課本字斟句酌的敘述,不能反映數學家們艱難的探索過程,所有這些對於培養真正的富有創造力的數學家都是極其不利的。要克服上述弊端,數學史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數學史可以提供整個課程的情況,使課程的內容互相聯絡,並且與數學思想的主幹聯絡起來;數學史還可以讓學生們看到數學家們創造歷史的真實――如何跌跤、如何在迷霧中探索前進,從而鼓起研究的勇氣。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數學,是使人們理解數學內容和鑑賞數學魅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目前,我國數學教育研究中對數學史的教育價值挖掘還遠遠不夠。中國古代數學曾有過燦爛輝煌的歷史,我國數學傳統注重數學的實用性,特別對演算法有很深的研究。即中國古代數學是一種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切實可行的手段把實驗問題劃歸為一類數學模型,然後應用一套機械化或稱程式化的演算法求出具體數值解。突出表現為應用性、計算性、演算法化。總之,數學教育中注意挖掘數學史的教育價值,對數學教材體現數學知識發展的脈絡,展現數學家發現、探索的艱難歷程,著眼於對學生數學創造能力的培養很有價值。通過數學史還可以通曉各種數學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的社會背景,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數學方法論指導數學教學的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突出數學文化的功能可以給學生營造一種文化的氛圍,使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得到更多的數學文化薰陶,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學到數學的精髓,這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主要參考文獻:

  [1]凌生智,胡松林.於數學文化的若干認識[J].湖北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

  [2]楊菲.數學文化與其他文化關係的研究[J].天津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1.

  [3]周美玲,吉海兵,呂效國,吳雯君.基於數學文化觀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