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文化方面的論文發表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 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數學文化在數學教育中的滲透
摘要:對數學文化的本質進行了探討,對數學文化的基本特徵作了一定的研究,以及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文化,我國數學教育現狀作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對中學數學教學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數學文化;數學教育;滲透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內容。數學文化可以表述以數學科學體系為核心,以數學的思想、精神、知識、方法、技術、理論等所輻射的相關文化領域為有機組成部分的一個具有強大精神與物質功能的動態系統;而從社會財富的角度來看,數學文化則指社會群體在各種數學活動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數學的知識體系可看作是數學活動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是數學活動的產品,而數學的思想、方法和觀念可看作是數學活動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是人類精神方面的成果與體現;數學文化對人類的這種“無形”的影響促使人們對數學教育提出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數學教育對學生行為、觀念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數學文化的基本特徵
1、數學文化的基礎性作用
數學文化它是傳播人類思想的一種基本方式,同時又是現代社會資訊傳遞的最重要的載體。從古代各國的文化交流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學。尤其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網際網路的傳播,更加體現了數學文化的重要性,並使得數學和語言文字一起成為傳遞資訊最重要的載體。另一方面,數學的高度形式化和符號化,使得數學語言如同音樂和繪畫語言一樣演變為一種世界語言。現代數學語言只有一種,正是這種符號促使的統一性促使了數學語言的統一。另外數學語言由於其高度的準確性和簡潔性使其避免了日常語言可能引起的混亂和歧義,可以這樣說數學語言是人類所創造的高階語言。
數學作為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經濟學到社會文化中的人口增加、資源合理配置、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等問題以及高科技都離不開數學為它提供必要的理論工具。
2、數學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連續性
事實上,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是從最初的原始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得到補充,經過一次次的擴充套件發展到現在的廣泛而精確的概念的。
3、數學文化的預見性和超前性
數學來自實踐,是人類總結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而得到的思維成果,這種思維成果帶有預見性和超前性,也就是說,它能指導、調控人類未來的實踐活動。
二、數學文化的價值
***一***數學是科學的語言
數學語言包括符號語言和圖表語言,作為自然語言的補充,它在數學和科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玻耳指出:“數學不應該被看成是以經驗的積累為基礎的一種特殊的知識分支,而應該被看成普通語言的一種精確化,這種精確化給普通語言補充了適當的工具來表示一些關係,對這些關係來說普通字句是不精確的或過於糾纏的”。數學語言能夠在描述各種關係時達到最高標準的嚴格精確性和高度的簡潔性,而這恰恰是進行科學研究所必需的。
***二***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數學能啟迪、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雖然也有其他科學或其他方式可以培養人的思維,但在深度、廣度、系統性等方面是無法與數學相比的。數學以其邏輯的嚴密性和結論的可靠性,可以使人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數學知識,在他們走出校不到一兩年就被忘掉了,但是銘刻於學生頭腦中的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卻隨時隨地都在發揮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益。
***三***數學能陶冶人的美感,增進人的審美能力
數學無論從它的發展上來看,還是從它的內容上看,都有可欣賞特徵,而這主要是以數學美的形式來體現的。數學美主要包括簡潔、和諧、奇異等特徵。數學家羅素所:“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則具有至高無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它可以純淨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嚴格的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那種完美的境地。一種真實的喜悅的精神,一種精神上的亢奮,能夠在詩裡得到,也能夠在數學裡得到。”
***四***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
1、 數學史料的滲透
數學是全人類的財富,古希臘的數學文明是屬於全人類的。在科學發現上,應該彼此借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不能以己之長說人之短藉以提高自己的信心。相反,要實行拿來主義,把外國一切優秀文化,包括數學成就都充分尊重,吸收過來,“洋為中用”。在中學數學教材中,關於數學史知識的內容還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一些重大結論的發現過程。如Neton發現微積分的過程,他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發現了微積分,學生對此可能更感興趣。***2***對於 數學概念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涉及的比較少,如有關集合的起源、發展和演變等內容。***3***有些史料的難度偏大,難以吸引一般的學生。特別是有的史料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
2、數學美的滲透
首先,以數學中最能體現“美”的幾何圖形來說,中學教材的每一冊都有體現。從圖形的初步認識到多邊形,教材不但從圖形本身給學生展示了美,而且還把這些圖形與實際生活中的建築物、美麗的圖案、常見的廣告標誌等等聯絡起來,使學生隨處感受到數學的美。其次,教材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字、圖形、符號表達了數學的語言美。而數學概念的概括、定理的證明和公式的推導又體現數學語言的簡潔美、嚴謹美。
3、 數學應用的滲透
數學應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對於新知識的引入,要力圖從實際出發,努力使學生學會從實際問題中獲取資訊,建立數學模型,進而分析和解決問題。
4、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隨著科學的數學化,越來越多的數學思想轉化為一般的科學思想。如變數思想、極限思想等數學思想所提示的辨證思想,是一切現代社會成員都應具備的科學思想。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人都要學習數學課程,並不只是因為他們都需要解決具體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更因為他們無一例外需要吸收數學知識中蘊涵著的數學思想。
5、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認識結構的功能
現代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數學學習是數學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新組織。所謂教學認知結構,就是學生頭腦裡的數學知識按著自己理解深度、廣度、結合自己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聯想等認知特點組合成的一個具有內部規律的整體結構。
6、數學文化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數學交流是一種合作學習,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不是哪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包括數學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每個人之間的合作尤其必要,由數學的歷史可知,只有通過交流、合作才能使優良的文化繼承、並且發揚光大,而數學文化教育就可以培養學生的這種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①張順燕,數學的美與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11
②張奠宙李士琦李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
③王子興問題解決的理論――數學方法論
④黃秦安數學哲學與數學文化 西安:陝西師大出版社1990
篇2
試論滲透數學文化潤澤數學課堂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 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文化應該走進中小學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與價值,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把數學作為一種文化來教,使數學課堂得以文化的潤澤,在實踐中,本人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賦予生活氣息,體驗應用價值
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最終要回歸到實際,為人類社會服務。學習《資料的代表》後,可與學生一起討論如下問題:某公司在對外招聘時稱該公司職工的月平均工資超過1200元,吸引了一些工人前往做工,但到月底發工資時,工人們發現自己和周圍的工人,月工資卻只有800元,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去找老闆說理,老闆說:大家不要激動,我這裡有一份工資清單,我將證明我講的話是真話,沒有欺騙大家。請分析工資表,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的確,老闆沒有欺騙工人,工人們之所以有上當的感覺,問題在於他們不應該去關心平均數,而應該去關心大多數工人的工資——眾數。在這個問題中,學生幫助工人揭穿了資料造成的假象,從而更進一步理解了平均數、眾數在反映資料資訊方面的差異。俗話說得好:“數字不會騙人,但人可以利用數字騙人”,通過這一問題,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
二、揭示思維過程,還原生命活力
數學知識面臨著一個“冰冷美麗”和“火熱思考”之間的抉擇和轉換。如何將學生置身於科研知識發生、 發展、形成的生動過程,引導他們親歷觀察、猜想、驗證、建模、應用等數學活動,進而獲得一種更有力度、充滿張力的數學思考以及觸及心靈的精神愉悅,這是我在課堂教學中一直關注並努力實踐的問題。
例如:在無理數的概念教學時,我給學生設定這樣一個問題:“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它的對角線是多少釐米?”,學生先是 計算,很快就發現“沒有哪個數的平方等於2”,學生的思維進入了批判和發現階段,開始尋找哪個數的平方等於2,先後經歷了“沒有一個數的平方等於2——沒有一個整數的平方等於2——沒有一個分數的平方等於2”的探索過程,學生感受到數又不夠用了,那麼“究竟有沒有一個數的平方等於2呢,猜一猜這個數大概是多少,”學生繼續探索。
三、挖掘人文情愫,營造文化氛圍
數學課堂基於知識,更應在知識的基礎上,將數學與人文相融,使二者在融合中獲得昇華。筆者認為數學課堂中可挖掘的人文素材是極其豐富的。有可動學生之情的數學人文知識、精神,有可發學生之志的數學家的趣聞、軼事,有可啟學生之智的數學重大思想、猜想。 例如:數學家們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的態度;屢遭失敗、永不放棄的意志;身處逆境、矢志不渝的精神都將極大地鼓舞學生。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尤應利用這份精神食糧,結合教材向學生介紹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的 科學精神,激勵學習。譬如,介紹完全平方公式時可以介紹楊輝的事蹟和成就;開始學習平面直角座標系時向學生介紹法國數學家笛卡兒對解析幾何所做的貢獻;利用書本“讀一讀”的豐富資源……還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從課外讀物、因特網查詢古今中外數學家的童年故事及他們嚴謹治學、勇攀科學高峰的事蹟。還有可與學生一起探訪 歷史數學名題,領略數學思想方法的魅力,在數學活動課上,根據學生掌握數學的程度,適當地安排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史上的一些名題。
如向學生介紹中外數學家解決“幻方”的不同策略:楊輝法、羅伯法;介紹尤拉哥尼斯堡的“七橋問題”、牛頓的“牛吃草問題”等等。這些歷史數學名題,因其精妙的解題思想與策略,向學生展現了數學的無窮魅力,將會深深地吸引著他們,激盪著他們的心靈。
四、滲透思想方法,啟迪學生心智
離開學校後,真正能留存於個體腦海中的具體數學知識、技能往往很少,但數學方法、策略、思想卻常常以更為內斂、潛在的方式沉積於學生內心深處,成為他們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支撐。這是數學文化價值集中體現的又一重要方面。較之於知識、技能而言,方法、思想和策略更為內隱,常潛伏於許多看似普通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敏銳地予以捕捉、判斷、放大、外化,並在課堂中予以傳遞。
五、提升審美情趣,淨化學生心靈
數學文化的美學觀是構成數學文化的重要內容。對數學文化的審美追求已成為數學得以 發展與價值取向的重要原動力。但長期以來,我們忽視了對數學美的 教育,把數學教育異化為做題教學,這方面的教訓是十分令人深思的。數學課總是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複雜的事物,用最和諧的圖畫抽象最形象的形體,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審美價值。
對美的追求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美的挖掘與發現,必然能讓學生在賞心悅目中與數學結下不解之緣。在教學中讓學生欣賞數學中的美,體味數學的統一美、簡潔美、對稱美、奇異美,可大大改變目前數學課枯燥乏味的現狀,讓學生學得情趣盎然,在得到美的享受、思維的啟迪和素質的陶冶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數學審美能力,促進他們人格個性、情感體驗的全面和諧發展。
數學教育所要傳授的不僅僅是一套概念體系,也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技術和結論,而應當是作為一種文化來傳播。將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很好地整合起來,使得數學教育也成為人文素質的教育,並使其內化為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也是終身的內在的品質。只有這樣的數學學習對於學生而言,才是正是一趟美妙、豐碩的精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