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股票本質及股票投資核心
《窮爸爸,富爸爸》可能是很多人的理財啟蒙教材,裡面提到一個思想是:未來能帶來正現金流的才是資產,帶來負現金流的是負債。當然這是狹義的說法,但從保守的角度看,狹義的也沒什麼不好。從作者的角度看,我們擁有的汽車是資產嗎?不是。它不但不帶來現金流,還每年還帶來不菲的現金流支出,汽車是負債;房子卻是典型的資產,可以通過出租,獲得正的現金流。另外,像黃金、珠寶、字畫、古董、集郵等,基本不能拿來出租,獲得正的現金流,只能通過交易來實現價值,不能通過現金流進行價值評估。這更像是交易的籌碼,而不是投資的物件,而只有能帶來正現金流的資產,才是可投資的。
對於企業,我們也可類推。未來能帶來正的現金流的企業,才是值得投資的企業。企業的價值來自於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包括未來現金流的規模、具有多大的可持續性、可預期性如何等。當然,現金流可能是階段性為負,特別是在企業投入期;若企業自身有好的投資發展需求,暫時可以不分紅等。
買股票就是買企業,股票投資的核心決策是“買什麼、花多少錢買”。我們買什麼樣的具有價值的企業?我們為了獲得這種價值,支付什麼樣的價格?如果這兩個決策都做得正確,基本上就成功了80%。其他像如何分批買入、長期持有、集中投資、倉位控制以及如何賣出等,都是策略層面的問題,往往隻影響投資者賺多賺少。但是,如果上面兩個核心決策做錯了一個,或者兩個都做錯了,後面的策略無論如何做,也可能於事無補。
比如在2007年,40多元買入中國石油、40多元買入中國遠洋;在經濟景氣度高的時候,買入有色金屬的企業、風力發電企業等;在銀行業景氣度高峰,以較高的價格買入銀行股等,可能無論如何波段操作、補倉攤平成本等都是錯的。股市 “會買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的名言,有一定道理,但如果經常買錯,連“徒弟”都算不上,就別期望變成“師傅”了。所以,我們應該把用於投資的9 0%以上的精力放在“買什麼、花多少錢買”上,而不應本末倒置,過於追求策略層面的問題,而忽略本質的問題。
投資的核心問題,決定投資者要注重安全邊際,把風險控制在前段。好的投資機會往往需要多種條件的同時滿足,比如:1在投資者跟蹤研究的範圍內、能力範圍內,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往往就是最大的風險;2是優秀的值得投資的公司,包括公司所處行業、產品競爭優勢、管理層及戰略方向、企業發展階段等方面,都要是合適或者優秀的;3有合適的甚至低估的價格,可以給自己可能判斷錯誤留有安全邊際等。如果能堅持這樣做,把買入的原則和標準上定得較為苛刻,帶來好的結果是很多時候把投資的風險控制在前段。我們應該努力做風險小的事情,而不是後期想方設法控制風險。
採用買股票就是買企業的投資態度,有這麼幾個前提。承認這幾點,才可能認為價值投資是可行的,否則只能像大部分人退而求其它了。這幾點是:1有值得投資的公司。不同市場中都有少數優秀的、高成長性的企業,只是比例可能不同而已,A股市場也一樣。2優秀的公司可被識別出來。雖然不容易,但限定在一定範圍,投資者經過努力、採用一定的方法後,是可以找到並確定優秀公司的。3優秀公司會出現低估的機會。由於資訊不對稱、市場情緒等原因,比如處於成長初期的優秀公司、優秀公司出現短期的經營困難、長期熊市帶來的泥沙俱下效應等,都可能造成市場對優秀公司價值的低估。4價值規律會起作用。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過於高估、過於低估都不會是常態,長期來看,價格會向價值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