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管理研究論文範文

  在護理管理的實踐中,情商在護理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管理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護理管理中全面質量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質量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有效運用。方法對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並實施全面的質量管理措施,採用調查問卷法對全面質量管理實施前後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全面質量管理措施實施後患者滿意率和實施前相比較高,兩者之間存在差異P<0.05。結論臨床將全面質量管理措施用於護理管理中作用突出,可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值得學習。

  關鍵詞:全面質量管理;護理管理;運用效果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技術的完善,人們對臨床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獲得滿意的疾病治療效果,還要求獲得舒適、安全的臨床護理。這就需要醫院護理工作實施過程中,盡最大限度的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技能,以滿足患者身心需求[1]。為了進一步的研究護理管理效果,本文將我院接收者作為調查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對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65例,年齡段20~65歲,平均42.1±2.1歲。本調查過程藉助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包括:患者護理滿意度、焦慮自評調查問卷、醫師護理滿意度和護士滿意度調查問卷。

  1.2方法。對我院護理管理程度進行隨機調查,分析全面質量護理模式實施前後的護理效果。

  1.3本研究主要選用SPSS18.0軟體進行相關資料的研究和分析,按照臨床引數種類進行χ2檢驗,用百分數表示,若P<0.05,則表明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對臨床服務滿意率評定。調查結果顯示,臨床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實施後患者對各項服務滿意率均明顯提高,和未實施前相比滿意率存在差異P<0.05,詳細資料見下表。

  2.2患者對臨床醫護人員服務滿意率評定。調查結果顯示,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實施後患者對醫師、護士的服務滿意率均提高,和未實施前相比存在差異P<0.05,詳細資料見表2。

  3討論

  一般來說,醫院護理質量和醫療服務質量緊密相連,護理質量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其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因此,臨床加強護理管理服務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技能,以降低醫療糾紛,提高整體效果。近年來,我院將全面質量管理模式用於護理管理過程中,取得顯著性效果[2]。結果顯示,經由此管理模式的實施,無論是患者對臨床服務專案滿意率,還是對醫護人員服務滿意率均高於未實施前,存在差異P<0.05。故而,筆者認為,可從這樣幾點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模式:①加強培訓力度,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要想提高臨床服務質量,首先需提高護理人員操作技能。需要醫院加強培訓力度,提高服務觀念,可從這樣幾點進行:第一,相關科室護理人員參與縣、市等管理方法的學習,然後對醫院護士進行培訓,以增強護理人員服務意識;第二,科室護士長對本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促使全體工作人員均充分了解全面質量管理的臨床重要性。若條件允許還可邀請專家進院指導,加深管理服務瞭解度;②落實考核標準。護理部門需按照臨床所制定相關準則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服務,使每位醫護人員均瞭解該考核內容,並將其落實到底,這樣不但可幫助醫護人員更新質量管理觀念,還可養成良好工作習慣[3];③簡化護理操作記錄。為確保全面質量管理模式落實到底,增強整體護理安全性。醫院護理管理部門需徵求廣大醫護人員意見,從而簡化護理服務操作記錄。如:日常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時,所記錄的相關操作可統一採用數字、符號記錄。這種方法不但可縮短記錄時間,還可讓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為患者服務。同時,護理管理部門還需聯合各個科室,針對患者疾病特點制定健康教育手冊,將其放於病房內部,便於患者及其家屬觀看、學習,進而更好的配合臨床治療;④實施彈性排班模式。隨著患者數量的不斷增加,傳統的排班服務模式已無法滿足臨床需求,致使諸多問題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護理部門需根據患者數量更改排班模式,可實施彈性排班模式,以確保短時間內處理緊急事件,提高護理質量;⑤完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對於臨床護理服務來說,需各個科室的積極配合、共同合作,所以,醫院需按時舉行部門協調會,讓各個科室共同探討護理服務中存在問題,並根據不同型別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亦或者根據自身醫院特點,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質量管理模式,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加舒適、滿意的護理服務[4-5]。綜上,臨床將全面質量管理措施用於護理管理中作用突出,通過對患者個性化措施的實施,可拉近護患關係,提高護理質量;該管理模式的實施,不但可為護理人員安排合理的工作時間,還可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整體效果;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可幫助患者舒緩臨床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身心需求,提高生存質量,值得學習。

  參考文獻

  [1]範青梅.全面質量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2:278-279.

  [2]秦靈敏.全面質量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醫學,2015,367:1461-1462.

  [3]郭金玲.全面質量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2,1921:114-116.

  [4]馬智文.全面質量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4,1927:224-226.

  [5]豐秀琴,荊衛紅,黃媛霞.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誌,2010,1786:552-553.

  二:風險管理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研究在醫院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內容主要為: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增強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和完善醫院風險管理制度。將實施風險管理前後護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和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護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成績在實施風險管理後較之前有所提高,護理過程中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較之前有所減少,前後對比,P<0.05,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結論將風險管理應用到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員的理論及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也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風險管理;醫院護理管理;護理質量

  0引言

  護理風險是指患者在醫院的護理過程之中,一切有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性事件,護理風險可以在護理工作中的任何環節發生。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醫護人員以及探視人員可能會產生傷害的一種潛在性的風險加以識別,且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評估,並提出正確行動的一個過程。所以,在醫院護理管理中,強調風險管理,有利於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能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本人通過總結、分析本院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對護理工作實施風險管理,效果較好,現將具體情況進行如下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護理人員共計近600名,大部分為女性護理人員,年齡範圍在21至52歲,平均30.8±6.5歲。

  1.2方法

  1.2.1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定期召開分析護理現狀的護理安全情況研討會,認真發現、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關的解決對策,在護理過程中,進行全程的監督與控制[1]。

  1.2.2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範意識人的主觀意識有很強的能動作用,可以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通過開辦風險管理知識培訓班來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促使護理人員對風險加強防範。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2]。

  1.2.3實施醫院分割槽質量監控,監督護理質量將醫院分割槽,不同級別的護理人員各自分割槽管理、分割槽負責,並且監控所有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醫院主要的職責為對護理管理進行巨集觀把握,設立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主要從服務質量、技術質量、制度職責三部分工作著手,建立一套完整的檢查、指導、督促、考評的管理體制,逐級對護理質量進行控制,最終達到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在護理部實行護理部主任總責任制,制訂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實施方案,護理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委員會各職能小組負責落實具體工作,每月不定期地督查各科室護理•醫院管理•工作和護理質量[3]。護理部的質量專題會議要每月召開,總結、講評和分析全院護理質量、安全督查情況,並且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書面通報,記錄並跟蹤督查;要及時受理、調查、處理、反饋護理不良事件和糾紛;實行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等。細節性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病區負責,護士長、護理組長要制訂本科室的護理質量管理制度,根據每月的護理質量和內容,適時進行監控指導,使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證,並定期檢查、分析、總結本科室的護理質量管理,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登記並上報有可能產生護理風險的問題,對違反相關制度的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及管理,及時進行記錄[4]。

  1.3觀察效果

  對實施風險管理前後本院所有護理人員的理論及技能成績的合格率和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總結。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4.0統計學軟體對資料進行分析,採用率表示採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風險管理前後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成績合格率

  風險管理後護理人員理論成績合格率為95.0%,風險管理前為72.5%;技能成績合格率為90.8%,風險管理前為63.3%。風險管理後的理論與技能合格率均較之前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比較風險管理前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風險管理後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少於風險管理前,風險管理前後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在人們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日漸增強的影響下,一種新型的護患關係也在逐漸形成,因為護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質,使得護理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充滿風險性。因此,醫院要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建立健全的護理管理機制,不斷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及防範護理風險的意識。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施風險管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成績和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對比風險管理前後,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是因為醫院在護理管理中實施了護理風險管理,護士防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主動學習護理新知識、新技能,加強了護理人員規避風險的能力。通過認真執行護理風險管理的各環節,護理管理者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緊密地將風險管理理論與實際工作進行聯絡,在臨床工作中能及時地發現風險問題,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規避護理風險,在臨床實踐中提高護理管理水平。

  4小結

  總之,通過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增強了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提高了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的成績,也降低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鳳香.醫院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防範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306:147.

  [2]宴奕虹.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誌,201312:56-57.

  [3]沈亞菊.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22:305.

  [4]王會接,杜立,陳彩玲,崔欣,徐燕.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