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資訊事業之我見

  論文關鍵詞:新農村;文化傳播;建設
  論文摘要:本文以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資訊傳播問題為核心,指出了新農村文化、資訊傳播的時代意義和緊迫性。並就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傳播體系提出了有益見解。

    “十一五”規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體現在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上,顯得時分突出和沉重。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貧窮.更嚴峻的是面對愚昧和落後。改變貧窮和落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兩翼,缺一不可。
    我區幅員遼闊.人口居住分散,道路交通閉塞,長期以來各種資訊傳播渠道不夠暢通,廣大農村牧區獲取資訊十分困難。加之文化生活單一,因此群眾的思想觀念也比較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狀況,讓廣大農牧民群眾不斷及時獲取外界的新思想、新觀念、新資訊,與時俱進。
    各類新聞媒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擔負著重要的任務。地處邊遠的我區農村牧區,有的地區連廣播電視訊號的接收效果都不太好,報紙雜誌在農村牧區的訂閱率很低,在今夭這樣的資訊社會裡,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難想象這樣的地區能夠有好的經濟發展狀況。這種情況必須改變,我們要有組織有規劃的做許多具體工作。
  1加大投人建設農村牧區資訊網路
    我區各級財政及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目前農村牧區資訊閉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性,下決心加大投入,儘快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在農村牧區建立起有線電視傳播網.讓農牧民能夠通過電視瞭解國內外、區內外動態。同時豐富文化生活。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儘管需要較大的投入,但這樣做是十分值得的。我們知道農村牧區的電視還十分普及,但農牧區群眾看到的電視節目很少,有的地方只能收視到一兩個臺,而且模糊不清,收視感覺極差。在農村牧區建設完善有線電視網路的事情一定要落到實處,政府、部門、個人可以集資搞。有線電視網路的暢通,是一個地區文明的標誌之一,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建設,不能沒有這樣的標誌。各種報紙雜誌在農村牧區的訂閱率低,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客觀方面主要是訂閱渠道不暢,時效性差。郵政訂閱報紙雜誌,農村牧區路途遙遠,傳遞不能及時到達,影響訂閱的積極性;報紙雜誌價格高,貧困農村牧區存在經濟困難。主觀因素主要體現在農牧民文化程度較低,閱讀和理解存在困難。另外,真正適合農牧民閱讀,能夠體現他們的生活情趣的報紙雜誌少。但無論怎樣評論這些事情,我們都必須認真地思考農村牧區的資訊和文化傳播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存在的問題。如果農村牧區只有經濟的發展,而文化滯後太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是不夠完整的,甚至是建設不好的。
    鑑於以上的實際情況,我們各級政府應當制定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資訊發展規劃,把它和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等同起來.投入足夠的資金,建立完整的體系,形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互相促進,良性迴圈。
  2搭建堅實的文化、資訊平臺
    有人認為,文化的傳播只能促進,不能推進,但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就目前我區的情況,只要我們實事求是地搞,農村牧區文化、資訊的傳播事業是可以有效推進的。過去我們曾經嘗試過,但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比如農村文化活動室,政府倡導搞了好長時間.但能夠持續發展下來的不多。認真思考一下,問題究竟在哪裡?歸根到底還是我們不夠認真,決心不大,做法欠妥。我們現在重新考慮這樣的問題,應當把政府搞文化建設的職能同市場經濟的規律結合起來,在農村牧區搭建堅實的文化、資訊傳播平臺。
    這個事情需要政府和群眾一起來做。政府要積極組織、投入、規劃,群眾要參與、管理、維護。農村牧區黨的基層組織要擔負起具體的職責。有條件的行政村可以建立起文體活動室,可以進入網際網路,由政府長期投入,群眾後期維護管理。把回鄉的初、高中畢業生組織起來,讓他們積極投身到農村牧區的文化、資訊傳播事業上來,按照政府推進和市場引導相結合的模式,推進農村牧區文化建設。農村牧區知識青年是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他們既有強烈的願望,又有基礎知識,只要能把推進鄉村發展與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統一起來,形成一種能夠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農村牧區發展文化資訊傳播的平臺就能搭建起來並持續下去取得成績。
  3農村牧區文化、資訊傳播既務應又務實
    農村牧區文化、資訊傳播平臺建設起來後,耍堅持走既務虛又務實的發展路子。傳播新思想、新觀念,樹立人生道德觀,科學發展觀等需要大力弘揚;生產生活中的科學,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市場資訊,專業技術是資訊傳播的重要方面。這個平臺既是傳播精神文明的,又是播種物質文明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文化、資訊建設先行。農村牧區的落後、貧困,物質的貧困和精神的貧困是互相作用的。把農村牧區的文化、資訊傳播工作做好,一定能夠大力促進農村牧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快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各類新聞媒體,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資訊的載體。把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充分發揮出來,是各級政府的貴任,也是新聞媒體的貴任***、貧窮落後的地區需要文化、資訊,已經富裕起來的地區也需要文化、資訊,文化和資訊是促進發展的推助器。目前而言,廣大農村牧區最需要的是農副產品的產供銷資訊,科學致富資訊,承載厲史使命的各類媒體,要自覺地站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前列,把傳播的重點向農村牧區傾斜。
    長期以來,廣大農村牧區由於文化生活的貧乏和資訊的閉塞,形成了思想概化、價值觀單一、安貧樂道的思維定勢和生活習慣,儘管這些年市場經濟大潮再三衝擊,但要徹底改變落後狀況,還鏘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先進文化的衝擊,能夠從思想上改變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要讓農牧民感受到時代的鉅變,積極參與其中並共同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至少要與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是一種非常好的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