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孩子的典故有哪些

  沒有任何一個家長,不希望子的孩子成才。但是,如何教育好孩子呢?我們看到古代的父母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典故,不如去借鑑一下吧,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教育孩子的典故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教育孩子的典故

  一、昔孟母,擇鄰處。

  ——《孟母三遷》

  《三字經》中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學問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邊,常和小夥伴玩辦理喪事的遊戲,學大人跪拜、哭叫的樣子。孟母覺得那個地方不適合給孩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孟母還是覺得這樣不好,於是又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這才開始喜歡讀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這時候,孟母滿意地說:“這才是孩子適合居住的地方!”

  二、子不學,斷機杼。

  ——《孟母斷機》

  有一回,孟子偷懶不學習,孟母就當著他的面劃斷了正在織的一匹布,說:“學到一半就停下,和這塊織了一半就斷開的布有什麼區別,還有什麼用!”孟子聽後,再也不偷懶了。

  三、香九齡,能溫席

  ——《黃香溫席》

  “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漢朝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蚊子趕走,讓父母睡個好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鑽井被窩裡,把被子暖熱,讓父母睡得溫暖。黃香的故事流傳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四、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囊螢映雪》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兩個關於勤學的故事。

  晉代的一個名叫車胤的孩子,他家中貧苦,沒錢買燈油,又想晚上讀書,於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螢火蟲裝在白布袋子裡面,靠著微弱的燈光讀書;映雪是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這兩個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學之人。

  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

  1要學會拒絕孩子

  不要什麼東西都給孩子買,及時要買,也要培養孩子一個有償的意識,比如說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相應的獎勵,一味的索取不可取!

  2、正確對待金錢觀念

  孩子接觸金錢是遲早的事,家長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這樣在後期小孩子接觸金錢時,不會那麼盲目亂花錢。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好吃懶做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吃苦耐勞的孩子,所以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以身作則,切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

  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以文明、禮貌的行為處理事情,讓孩子從小學會禮貌待人。教育孩子,從提高自己的素質開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 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平時,我們家長的所作所為,孩子們都在看著,同時也會影響孩子,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薰陶孩子。

  二、 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我們不妨給他適當地創造這種機會。

  平時可以讓孩子洗一些小的東西,比如自己的飯碗、手帕之類的物品。洗不乾淨的時候,過後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得肯定地表揚他們。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適當的鼓勵和讚賞,可以強化良好的學習行為,防範不良行為的養成。俗話說“一句鼓勵話,勝過 百句罵。”確實,比起批評和指責,“鼓勵”對於低齡孩子來說,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我們應該拿放大鏡來發現孩子的良好習慣,並給予及時鼓勵和讚揚。

  良好的行為習慣並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孩子長期的努力,需要家長不斷地督促和引導,還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過長年的積累,才能形成好的習慣。

  三、多聽聽老師的建議,多和家長們交流教育經驗

  孩子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巨大的。經常老師進行交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把在家中的不良表現也訴之於老師,和老師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克服不好的習慣,使其錯誤能夠得到及時糾正。這樣老師也能 夠更全面地瞭解我的孩子,更有利於她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把自己近段時間促進孩子進步、行之有效的新經驗與方法講給家長聽,同時也會從對方那裡獲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以備往後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借鑑。

1.十個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2.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3.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4.教育孩子的經典勵志故事

5.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