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的身法要領練習

  孫式太極拳創立於清朝,其孫式73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97式最受現代人追捧.孫式太極怎麼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是我國特有的武術專案之一,是一種“內外兼修”的運動***內主靜心養性,外主鍛鍊體魄***;是以柔曲為體,以剛直為用。

  非柔曲不能化,非剛直不能用。體用則為以柔克剛,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方法。練此拳時應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內外相合,幹萬不可用拙力。應以意行力,意到力到。

  關於太極拳的練法,郝為真先生談練太極拳有三層意境:初練時,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

  第二層則如身在水中,兩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運動。第三層則身體輕靈,兩足如在水面上行走,臨淵履冰,神氣內斂,不敢有絲毫散亂,此則拳成矣。

  孫式太極拳的姿勢、動作,都有一定的要領,並各有其意義。茲摘要介紹如下:

  頭:頭要上頂,但不可用力。下頦自然收斂,頭項正直,精神貫注。全身鬆開,頂、蹬、伸、縮皆用意,而不用拙力,心自虛靈。即所謂虛靈頂勁。

  口:口要虛合,舌頂上顎,用鼻呼吸。

  胸:胸要含蓄,不可挺出。胸含則氣沉丹田。胸挺則氣湧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漂浮,為拳家所忌。胸含則氣貼於背,力由脊發是為真力。以上即所謂含胸拔背。

  肩:兩肩務要鬆開,下垂。切忌聳肩,否則氣湧於上。

  肘:兩肘要向下鬆垂,兩臂自然彎曲。即所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之意。

  手:五指張開,塌腕,虎口略圓,手心略內含,如抓抱一圓球之狀。

  腰:腰必須塌住。因腰是全身動作之樞,力量之源。人之旋轉、進退、虛實變化全靠腰勁貫串。

  腿:兩腿彎曲,務必分清虛實,即身體重心要放在一腿上。如身體重心移於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反之,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分清虛實為太極拳之要義,運動起來轉動輕靈。否則邁步重滯,易為人所牽動。

  呼吸:所謂氣沉丹田***臍下三寸處***,就是指深長之腹式呼吸。但切勿用力往下醫氣,一定要使呼吸純任自然。

  意與力:太極拳的特點之一是用意不用力。因太極拳要求用活力,全身要鬆開,不使分毫拙力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

  要求極柔軟而極堅剛,極沉重而極靈活。意到力到,運用自如。倘用拙力則遲滯不靈。力浮於外就不符合太極拳的要求了。

  何謂用意不用力,何以活力自生?蓋因意之所至氣即至,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經絡,無時停滯。久練則真正內勁即可產生。

  動與靜:氣功的靜坐是靜中求動,拳術是動中求靜。練拳時心要靜,精神集中,動作才能圓活。

  以上分別論述了運動要領。但學拳者務必注意太極拳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所練在神。精神為主帥,身體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舉動自能輕靈。

  心意與形體動作協調一致,方能內外相合為一。練時須注意上下相隨,身體各部完整一致。如有一處動作不整,就會使神氣散亂。再者,練拳時要以意行力,相連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運勁如抽絲”即此意也。

  孫式太極拳的身法要領口訣

  太極拳本內家拳,不用拙力意當先。

  虛靈頂勁神貫注,下頦收回即自然。

  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羅鍋肩”。

  練時沉肩又墜肘,肩聳肘懸不是拳。

  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靈活難。

  兩腿彎曲分虛實,太極要義在裡邊。

  呼吸下沉丹田穴,純任自然莫強牽。

  上下相隨成一體,動作綿綿永相連。

  動中求靜靜中動,練時神氣務周全。

  切記要點莫遺忘,持久習練益自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