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茶文化的比較

  在飲茶之風日益盛行的21世紀,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進步。中外茶文化有什麼不同和共同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茶起源於中國,最早的書面記載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後傳入西方。17世紀起,飲茶成為英國貴族圈的風尚。之後,英國人又將西方獨特的下午茶文化帶入中國。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飲茶有著不同習俗。

  歐洲飲茶也有很長的歷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國後,習慣也帶了過來。可以說美國的獨立是由茶葉引起的。1773年,英國公佈一項法令,規定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壟斷經營進口茶葉。波士頓從事走私茶葉的商人們於當年12月16日,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貨船上的茶葉傾倒在海水中,用來抗擊壟斷。這個事件引起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高壓制裁,最終導致美國獨立革命發生。美國人飲茶講求效率、方便,不願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而浪費時間和動作,他們似乎也不願在茶杯裡出現任何茶葉的痕跡,因此,喜歡喝速溶茶,這與喝咖啡的原理幾乎一樣。在美國,茶消耗量佔第二位,僅次於咖啡。

  除源自於歐洲的西方茶文化外,美國市場上的東方茶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多是罐裝的冷飲茶檸檬紅茶。美國人與中國人飲茶不同,大多數人喜歡飲冰茶,而不是熱茶。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放入冰箱冰好,聞之冷香沁鼻,啜飲涼齒爽口,頓覺胸中清涼,如沐春風。另外除了預裝茶外,美國很多餐廳也以茶作為主要飲料,而美國人有在任何茶包括東方茶加上糖之習慣。

  1657年茶葉出現在德國的藥店,但是除了東弗裡西亞今下薩克森一帶地區之外,沒有贏得德國人太多的興趣。現在德國人也喜歡飲茶。比如,德國也產花茶,但不是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窨制過的茶葉,而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究花味之香遠;德國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實。德國花茶飲時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澀酸味。德國人也買中國茶葉,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衝、衝下的茶水通過安裝於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之後再將茶葉倒掉。與東方茶相較,德國茶味道較為清淡。

  中國的茶具多為陶瓷製品,亦有用於普洱茶的紫砂壺。紫砂壺有透氣性,沖泡普洱茶,水溫須很高,要求茶葉也具有一定的透氣性,所以紫砂是最好的選擇。而西方人對銀器情有獨鍾,所以西方的茶具多為銀製品。

  在中國,泡製一杯上等的茶,比如陳年普洱,需要用鐵壺作為燒水工具,再將開水注入茶壺直至沒過茶葉,倒出第一遍水後,再向茶壺中注入開水靜置直至泡開茶葉,方才取小杯品嚐。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茶道頗有一番講究,事實上,西方人在飲茶時也有一套禮數。比如,西式茶使用濾茶器,將濾茶器架於茶杯上,將茶倒入杯中至3/4滿,這樣就不會把茶濺到茶托上面,弄得一團糟了。

  在中國,飲茶是品其最純正的茶香,沒有在茶中加任何調味品的習慣。

  西式茶可選擇在其中加奶、糖、檸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須先倒茶,再加其他調味品,順序不能顛倒。加入調味品後,用茶匙攪拌,攪茶時避免弄出太大聲響,攪拌完需要將茶匙置於茶碗的背面。

  在西方,最早從中國傳入茶葉的是俄羅斯,從中國經過蒙古草原到俄羅斯,曾有一條“茶葉之路”。俄羅斯人發明了煮茶的“茶炊”,類似一個小鍋爐,一般用銅製,中間生炭火,上面有一個煮茶的茶壺,下面有一個龍頭,煮好的濃茶用龍頭中的水衝稀,加糖和檸檬汁飲用,即檸檬茶。隨時可以提供熱茶水,是寒冷的俄羅斯氣候下,家庭必備的設施。現在一般用電加熱,也有用不鏽鋼製造的。由於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設計製造成各種裝飾花樣,是俄羅斯家庭比較顯眼的傢俱。

  縱觀中西方飲茶歷史的演變,雖相隔千年,但兩者都是先認識到茶的藥用價值,開始飲用,繼而發展成為一種普通的飲品;茶同樣都滲入到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

  中外茶文化的介紹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祥地。陸羽在《茶經》裡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療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等。漢朝時,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飲茶蔚然成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代,茶業昌盛並出現茶館、茶宴;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清朝,曲藝進入茶館,發展對外茶葉貿易。

  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意識形態,融化了儒家思想和道家、釋家的哲學色彩。新時期的茶文化,融進了現代科技、現代媒體和市場經濟的精髓,概括地說就是“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這一切,便是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在《紅樓夢》裡,妙玉曾說及飲茶:“一盞為品,二盞為喝,三盞則是驢飲。”可見,中國茶的核心功能是“品”,解渴只是衍生功能。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中國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南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明代末期,荷蘭商船首先從澳門運茶到歐洲,打開了中國茶葉銷往西方的大門。起初,西方人懷疑茶葉有毒,飲後必喝白蘭地排毒,“久經考驗”後才開懷暢飲,並引發茶葉走私和盜竊茶種。

  嗣後,通過“茶馬古道”,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人們生活一部分,佔據全部飲料的70﹪,也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還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又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源泉。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交流學術和洽談經貿。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