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語文老師的素養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正如沒有人能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給予別人一樣,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誰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 那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具有什麼的素養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個語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等智力因素與動機、情緒、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構成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心理基礎.

  二由中文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語文教法等教育專業知識及其他跨學科的各種文化知識,是構成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知識基礎。

  三語文教學能力還包括:聽讀說寫等語文基本能力,分析語文教材的能力,瞭解學生的能力,設計教學方案的能力,設計板書和書寫板書的能力,運用教學語言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指導課外語文活動的能力,評議語文教學的能力,考核語文成績的能力,設計教具,使用現代化教學裝置的能力等等,這些構成語文教學的能力基礎。

  一個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思想修養

  優良的思想修養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支配作用,是教師修養的指導,是教師的“靈魂”,是語文教師做人的根本。

  ①立場堅定,遵紀守法。現代語文教師必須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能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懂得教育發展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相互關係,理解有關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現代語文教師應是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的教師,能把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同時又能認真地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現代語文教師是遵紀守法的教師,他們一身正氣,情操高尚,能按照美的規律教育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②舉止文明,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談舉止、服飾儀表是教師個人內在道德情操、審美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外部反映,是教師文化行為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於天真幼稚,好奇心強,喜歡模仿的學生來說,起著潛移默化作用。對教師來說,生活細節也是大事,應時時處處在一切方面檢點自己,為人師表。為此教師講話要文明,舉止要端莊,禮貌待人,衣著整潔大方,做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

  語文教師的思想修養體現在教師工作的方方面面,蘊涵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

  一個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敬業精神

  ①熱愛教育,盡職盡責。教師要有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敬業、樂業忠於教職,全身心地投入培養下一代的教育事業中,用自己智慧的鑰匙,為學生開啟科學文化寶庫的大門,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②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教師既要做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對學生全面發展負責。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教師必須任勞任怨,自覺地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和品德行為對學生言傳身教,並持之以恆,誨人不倦。

  ③熱愛學生,視生若子。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的要求。教師的這種情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取得成功的奧妙所在。陶行知先生倡導“愛滿天下”,誇美紐斯主張讓學生在“和藹可親和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飲料”。蘇霍姆林斯基則主張“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教師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包括後進生,要滿腔熱情地關懷學生,保護學生健康成長,使其身心不受各種不良影響的危害。熱愛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慈嚴相濟。

  ④嚴謹治學,銳意進取。為了適應教書育人的需要,教師要自覺、積極、堅持不懈地更新知識和提高自己的素養,具有嚴謹的學風和教風及銳意進取的精神。嚴謹的學風主要是指老實認真謙虛的學習態度,自覺遵守教育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訓練學生,以及有錯必糾的求是精神。這種精神是教師提高自身素養和勞動質量的必要條件,是對學生、對工作負責的表現。銳意進取是指教師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和科技發展的趨勢,始終不滿足於現狀,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做到高屋建瓴,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常教常新,質量不斷提高。

  ⑤敢於負責,樂於協作。教師勞動是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統一的勞動,這種勞動要求教師要勇於負責,敢於承擔教育教學責任,充分發揮個性潛能,創造性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要樂於協作,自覺主動地與其他教師、管理人員及學生家長密切配合,形成一種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