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中秋節作文
1
在好多的節日裡,我很喜歡中秋節。
聽老師說,在我國農曆裡,每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夢、仲、季三部分。農曆八月十五正好在中間,所以叫中秋,又叫仲秋。早在唐代就把它定為節日了,八月十五的月亮比任何時間都圓,因此有定位團圓節。
我喜歡中秋的熱鬧。每到中秋節,我們的親屬就要大聚會,或在奶奶家,或在飯店,每次我都數數人數。今年我們幾家共11口人在一塊過的,奶奶樂的合不攏嘴,我和哥哥弟弟們玩得更開心。
我喜歡圓圓的月亮。中秋節不管天氣怎樣,我們都要賞月,媽媽把大西瓜切成蓮花狀,每人一塊,擺在桌子中間,再擺上香甜的月餅邊賞月邊吃,真開心。今年中秋節我們哥幾個就跑到樓下看月亮,月亮好大好圓,一會兒被雲遮住像輕紗飄過,一會兒全漏出來是那麼明亮!我彷彿看到了嫦娥、玉兔和吳剛,祝他們天天開心!
我喜歡圓圓的月,喜歡中秋節,祝福所有的家庭都能團團圓圓!
2
每到八月十五,月亮總會分外明亮,特別圓滿,她勾起了身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人們渴望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共享天倫之樂,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月中蟾蜍、玉兔搗藥、吳剛折桂、嫦娥奔月。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客家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秋節被列為法定假日,思鄉的人們無需為回不了家而煩惱。我從上寄宿制學校5年多來也是第一次享受到與家人團聚的喜悅。八月十四日晚,我和爸爸媽媽邀請外公,早早來到燈火輝煌、客流如梭的舜天大酒店,菜餚雖不多,但很精緻。金黃的螃蟹、透明的甜羹、綠油油的蘿蔔苗………秀色可餐。三個月沒有見到外公,外公在宴席上顯得特別高興,他一會兒給我夾菜,一會兒和爸爸舉杯,年過七旬的老人顯得和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此時此刻,酒店內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酒店外不斷升起節日的煙花。打的回家的路上,從車窗向東南的天空眺望,只見一輪明月高懸,像一隻銀盤,把她的光輝灑向祖國的每一個角落。灑向北京,為參加殘奧會的健兒帶去問候;灑向汶川,讓人們繼續鼓起重建家園的鬥志和信心……平靜的河面泛起一層銀光,樹葉像穿上了銀色的紗衣。
今年的月亮分外圓。
3
又到了一年中秋,每次聽到中秋這個詞,彷彿沐浴著月光的清輝,彷彿又聞到月餅的香氣,彷彿一切都變得圓圓滿滿,其樂融融。雖然不是背井離鄉的遊子,但心中仍有一份淡淡的思念,真想早點回家,真想與家人過一個團團圓圓的中秋節。
今天的天氣一直陰雨綿綿,到了下午才止歇。晚上卻看不到月亮,那一輪明月害羞地躲在雲層後面,久久不肯露面。這讓人有此落寞,本應賞月、吃月餅,如今少了一項,那一份賞月的浪漫便無處去尋了。罷了,那就美滿地吃一頓飯,細細地品一品月餅。
中秋節古已有之,對月亮的猜想也層出不窮。那一個美麗古老的傳說一直深深地紮根於人們心裡:傳說嫦娥偷吃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直朝月亮飛去,終年住在清冷的廣寒宮,身邊只有一隻玉兔相伴……我從小便知道了這個傳說,屬於孩子的好奇,我一次又一次地仰望空中明月,它的光芒柔和得像母親的懷抱,勾起相思之情。
還記得蘇軾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每吟誦起,那一份思念飄然而起,飄向遠方,不知是思念誰,也不知為何思念,只屬於心底的惆悵。
“中庭白地樹西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望盡,不知秋思落誰家。”沒人能瞭解我現在的心情,除了躲藏在雲層後悄悄凝視一切的月亮!
4
夕陽,漸漸的落下去,天空,漸漸黑下來。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
晚上,吃完晚飯。我們全家人圍坐在陽臺的大桌子旁,桌子上擺放著許多好吃的東西,有又香又甜的月餅、又大又紅的蘋果,還有香噴噴的大蛋糕,因為今天還是我的生日呢!我抬頭望向天空。突然,我大聲喊道:“ 月亮升起來了。” 一輪圓月漸漸從樓角冉冉升起,她那銀盤似的臉,流露著柔和的笑容。此時,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寫的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向青雲端。”我看著月亮心想:嫦娥在月宮裡會不會孤單?玉兔有沒有陪著嫦娥?吳剛是不是還在沒完沒了地砍著桂花樹?希望他們也能坐下來歡度中秋。
我們一家人一邊歡歡喜喜地吃著月餅和水果,一邊說說笑笑地賞著月亮。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