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中教師的素養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人的素養的含意大為擴充套件,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

  《辭海》對素質一詞的定義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來具有的特點。第二,事物本來具有的性質。第三,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在本研究中,筆者採用第三個定義,即研究生從事學術科研活動所具備的基本知識基礎和能力。

  

  在網路教學中,教師的作用與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並使學生對所講的知識感興趣。而在網路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更象一個教練、 指導者而不是呈現者、表演者。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程度提高了,需要教師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程度降低了。資訊可來源於資料庫或協作學習,指導者不必要成為知識專家。另外,網路課程給教師協作提供了許多機會,小組教學正成為網路教學課程中的一個通用形式。

  1.互動和參與

  網路教學中指導者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具有很高程度的互動和參與活動。這也意味著與學科專家、學生共同參與設計、進行學習活動。網路課程應當是一些與社會、自然相關的有現實性的作業和專案。要求學生有足夠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可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業在線上討論平臺上釋出,這樣每個人都可看到、評論各方面的回答、反應。郵件列表的使用也可達到同樣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滿足累積的討論。

  儘管提供了網路互動和參與的手段,還應當鼓勵學生參與,這種鼓勵對於網路學習的新手或有大量作業的學習者尤其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參與成為課程的必需和評分的組成要素。每份作業可通過學生總體參與的程度評分。學生間的互動性可通過同學間的評價、小組作業來提高。在一個不評分的課程或自願參加的課程中,互動性和參與性主要取決於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如果學習內容有趣和有價值,學生不需要強烈的動機就能參加。因此,使用有意義的、有現實性的作業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很關鍵的。

  另一個對學生互動性和參與性有影響的因素是指導者的參與程度。如果指導者經常在討論平臺釋出訊息或通過E_Mail給學生評論,會增加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好的網路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指導者必須大量參與以使學生也增加參與度。

  應當指出的是,儘管互動和參與是密切相關的,但它們並不是一回事。參與是指參加、在場,不包含任何的反饋。例如,許多學生可能參加一個實時會議,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互動能力。互動是指學生與指導者、與其它學生的對話活動。對話意味著系統對學生的輸入或選擇有反應,如回答問題和查詢結果等。很顯然,在網路教學中教師既要有參與,又要有互動。

  2.反饋

  教師的一個主要的任務是提供反饋。在網路課程中,教師的f反饋通常是以Email 的形式進行的,通過 Email給學生布置作業,或對作業給出評論。指導者通常是對學生上交的作業評分,然後讓學生下載該檔案來看評論。理想的情況是,指導者給每個學生都提供個性化的反饋資訊。小組反饋可能會採用在討論平臺上或會議上釋出資訊的形式,給出對某一專題或活動的許多人的答案的總結或分析。

  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可作為指導者評價的替代或補充。來自同學的評價由於是來自同一層次而不是專家經常會很有幫助。然而,學生在評價別人的作業時通常需要細緻的指導。因為學生常認為評價應是負面的,很有必要提醒學生在評論時要多一些建設性的評價。

  反饋的及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經常急於知道他們的作業是否正確。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及時反饋有利於學生改正錯誤。即使反饋只是簡單通知學生作業已被接受,對於學生來說也有很大的意義。實際上,學生對於網路教學的普遍的抱怨就是他們的作業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教師應當給作業的反饋留出適當的迴旋餘地,確保他們達到要求。及時反饋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同學之間的評價。

  3.調適與幫助

  調適包括鼓勵學生參加討論和網路會議、確保不會有學生一直佔主導、使討論集中於一個話題、總結和分析討論重點。幫助意味著給學生提供能幫助他們完成作業的資訊,在課程進行中提出建議和觀點。

  這些調適與幫助行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在課程進行初期,教師可以與學生討論這門課的期望和目標,學生的背景,以往的網路學習經驗。當給每個作業評分時,應考慮每個學生所起的作用和背景。在網路會議系統和討論平臺中,教師應盡力使學生多參加和互相學習。在小組學習和協作學習中,教師要重點指導如何使學生協同工作,從小組互動中獲益。

  網上班級中採取這些原則,可大大改變教師作用的性質和工作量。這要求教師更多地注意班級中的互動方式,注意學生的需要和每個學生的進度以便促進他們的學習。較少採用呈現資訊的方式而較多重視幫助學生髮現資訊。

  4.工作量

  使一門網路課程有高度互動性、給學生提供及時反饋意味著指導者要有很大的工作量。課程的互動程度和參與程度越高,需要教師做的工作越多。組織和指導網路課程需要大量時間,如果一個班級有30個學生,指導者每週對每名學生花費20分鐘進行評價、反饋,這就是每週10個小時的工作量,遠遠大於大多數傳統課堂。要知道這隻包括與學生的互動,不包括準備課程材料、學習使用軟體、解決問題的時間。

  一種減少工作量的方法是更多地進行同學之間的評價。然而指導者仍需要進行不時的參與。另一個策略是進行小組反饋而不是個人反饋,建立一個FAQ經常問的問題人工智慧化的解答資料庫是處理各種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好方法。

  使用助教是另一個解決方法。總起來說,一個大於30個人的網路班級不是一個指導者就能成功指導的。在網路教學中用助教,需要他們有上網經驗,他們還有必要進行網路教學的基本技巧訓練。同樣,他們的工作也需要有指導或課程管理者的監督。考慮以上因素,儘管用助教是一個簡單的方法,但不是處理大量課程的唯一方法。

  給學生提供反饋的最容易方法是使用多項選擇或簡答題的測驗。實際上,大多數網路測試工具提供自動評分,並在測試完成後,立即給學生生成資訊。儘管反饋的及時性達到了,這類測試的成績和反饋有時不會提供有用的學習經驗。儘管簡單測試在某些情況下有效,大多數情況下,使用這種方式意味著網上學習活動的設計的失敗。

  儘管網路教學的工作量很大,由於教學活動可隨時隨地進行,它還是具有比傳統課堂更大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是進行網路教學的教師的驅動力之一。因此,網路教學的方便性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5.有效教學

  有許多因素決定網路教學是否有效。最明顯的一個是經驗,包括熟悉網路教學的性質和技術,掌握課程中應用的系統和軟體。例如,有經驗的教師知道如何管理討論平臺,他們還必須善於使用課程中所用到的特定軟體工具。由於課程傳送工具和網路經常變化,教師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如何使用軟體。

  有效的網路教師需要理解和學習以下技巧:互動、參與、反饋、幫助和調適。這些技巧通常是隨著教師在網路課程中經驗增長而培養起來的。因此,網路教學實踐本身是培養和提高教師網路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對教師有效性的研究表明:好教師對教學、對本學科領域有很大的熱情、關心幫助學生、樂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對提高教學質量很感興趣。許多喜歡課堂呈現和與學生個人接觸的優秀教師往往對網路教學環境不適應,還有一些好教師對網路教學不感興趣或缺乏必要技巧。

  6.學生評價

  網路教學中常引起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教師擔心他們不能正確地評價學生的理解和參與程度。實際上在網路教學中的評價往往比傳統課堂環境中的評價更有效。

  可把所有學生的回答記錄下來,提供豐富的資料以供分析。當進行成績評價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參與程度和以往成績。如果學習活動包括討論平臺,會議、電子郵件等多種書寫形式的作業,可把它們集中放到學生的資料夾中。作業和考試的結果放在學生記錄資料庫中。

  最近關於網路學生評價最常提的一個觀點是作弊問題,你如何知道答案是來自這個學生而不是別人替代的?總的來說,在全學期的課程中,這不是個大問題,因為教師已瞭解學生的特點,應該能察覺個人行為的差異。在有大型考試的情況下,可要求學生在指定地點考試。最後,可用視訊會議系統來確認學生。實際上,隨著桌上視訊會議越來越普遍,這個問題將不難解決。

  總之,網路教學中的教師不同於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現今所有教育機構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如何培養適合網路教學的教師。一個方法是教師必須作為網路學習者來接受培訓,以便正確地理解網路教學。因此,急需網路培訓教師的課程。網路教學的特點是受所用的網路和軟體影響的,而這些又是經常變化的,因此,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網路教學的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