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育論文

  利用化學教育自身特殊的功能,使學生從特定角度瞭解科學過程,使人類的精華得以向後代傳遞和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課改下化學教育的優化措施分析

  摘要:用多媒體來展現化學中的一些有機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的歷程,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這些難以理解的問題,使他們的印象更深刻。

  關鍵詞:化學教育;優化措施

  在化學教育新課改這一背景下,化學教師在固定的時間內,怎樣才能發費較少的人力成本來優化化學教育,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獲得更多,在自身方面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都需要從各方面對化學教育進行優化。

  1優化教師素質,提高知識水平

  以前,總認為教師這行很苦和很累,付出和投入都得不到認可,其方式不知對學生而言是培養還是扼殺,這裡就需要對教師的角色進行定位。在化學教育中要視教育規律為主,對於每一項化學教育的實行不能按照主觀願望去實施,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要尊重,包括人格和個性等,對於教育環境要進行和諧創造,把學生放在人這一主體位置,通過對他們尊重、賞識、關愛和引導,來達到生命話和未來話的教育。教師的素質得到優化,再加上教師的基本功,這樣就可以對學生的心裡平衡進行調節,對於學生所接受和反饋的資訊都會得到大大的提高,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量,又在更多方面得到大的發展。

  2重視因材施教,促進個性發展

  對於學生而言,其化學方面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有高、低、強、軟之分,要想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教師在對其施教時要因人而異。在化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來促進個性化發展,如針對化學學習內容在深度上進行層次劃分,授課時用不同的化學材料來對待不同的學生;對於選擇化學作用,可依據學生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對於化學課堂上教學的成功,並不是指統一全部接受知識完成化學教育既定的要求,而是單純的學生在化學方面有所不同的收穫和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和理解,對於語言的交流要有知識、思想、情感和體驗等多個方面和層次,讓他們之間的氣息是互動的,更好的體現個性的靈動,達到互教互學的境界。

  3創設質疑情境,培養問題意識

  問題情境說的是自己能感覺到的心理困境,如有了目標不知道怎麼達成。就好比學生在接觸學生內容時,和自己的知識水平不和諧和不平衡,這時就產生了對問題急需解決的心理。這種心理困境的產生,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可以的,只能是那些難易適中和認知衝突的化學問題,才是最好的素材,更能帶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化學中學習了CO2的性質,在進行二氧化碳滅火實驗時。點燃了長短不一的兩根蠟燭,對各自罩個大燒杯,提出哪根蠟燭先滅的問題,這時學生給出矛盾對立的假設,如有的覺得長蠟燭先滅,有的覺得短蠟燭先滅,還有的覺得兩根蠟燭會一同滅,最後通過實驗揭曉答案,觀察得到的是長根蠟燭先滅,學生的猜想和實驗結果,有相同好不同,這時他們就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對和錯,就會對新課的學習積極和主動。

  4運用語言藝術,活躍課堂氣氛

  有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化學教學中,要使學生能得到嚴格的訓練,需要教師語言規範和準確,這樣學風就能一絲不苟。與此相反,教師要是模稜兩可的講課和似是而非的進行實驗結論,學生自然會聽得雲裡霧裡,找不到東南西北。所以,教師必須用字斟句酌和規範準確的教學語言,生動活潑和幽默感在教學語言上也缺少不了,正確綜合運用語調和速度、重音、升降、停頓諸要素,可使語言和諧悅耳動聽。使用修辭手法,深入淺出,創造語言情緒使師生心靈相通,激起共鳴。學生把聽課當作一種美的享受,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學有所得,品有餘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

  5精心設計板書,體現教學重、難點

  在課堂上教學中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表現在板書上,教師表達講課的程式和內容需要依靠好的板書來進行,這樣知識就能系統化和條理化,對於講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內容都能表現出來,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對於最合理的板書設計,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來具體設計,要清楚的排列綱目和圖表,對於字跡而言要工整和規範。一般情況,一堂課只需一個板面,使用分主和副,也有例外情況,可使用投影儀和小黑板來對額外內容進行補充。

  6加強實驗操作,激發探究興趣

  化學的基礎就是實驗,是一門自然科學,化學的實驗教學說的就是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知道化學知識是怎樣產生的,並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了培養。

  6.1充分利用觀察和思考欄目,做好演示實驗

  對於新教材的觀察和思考欄目來說,是關於化學實驗的重要模組,此模組更注重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只學習教師的實驗方法,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觀察,分析產生的原因需要通過實驗現象和實驗過程的有效結合。教師在實驗中會就觀察什麼而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演示的實驗不能只是教材中的,需要進行適當的拓展,讓學生能進一步的理解實驗的性質。

  6.2充分利用活動和探究欄目,探究化學奇妙

  對於新教材的活動和探究欄目來說,主要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以這種方式來探究化學的奇妙之處。通過實驗可以產生很多現象,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激發作用,能促進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實驗方式上,可以通過分組來進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實驗的整個過程,如對於化學儀器的準備、記錄過程和動手實驗等工作,可以安排每組成員去做,讓學生相互配合和相互交流著合作,對於最後的實驗結論也要集體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在學生遇到困難問題時,給予適當的指點即可,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對於知識的內容可以得到正確的理解,還可以更好的掌握實驗的技能。

  7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

  對於傳統的教學而言,其手段的黑板、粉筆和幻燈投影儀,這些是很簡便快捷,可按課堂的情況來板書內容,而且經濟又高效。但它也有侷限性,在表現式上表現出呆板和僵硬,對於化學中出現的微觀問題還不能展現,並且容量還很小。可多媒體就能很好的解決此問題,現代媒體主要表現在電視機、錄影機和實物的展示臺等,這些與計算機相結合,形成了多媒體教育手段,用它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個別學習環境,對於因材施教而言,能夠得到真正的實現。對於計算機的模擬功能來說,可以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化,使靜止的內容變得動態化,這樣學生的直觀感知就更準確和深刻,自然理性方面的知識就更完整。用多媒體來展現化學中的一些有機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的歷程,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這些難以理解的問題,使他們的印象更深刻。

  8結束語

  化學教師要在新課改的基礎上立足,其載體依據化學教材,指導要從新課程標準來進行,把學生作為主體,對化學教育進行不斷的優化,並在適當的時候建立設立有趣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和探究等來引導學生,使他們更好的獲得知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化學實驗教學與綠色化學教育張康華;曹小華;謝寶華;陶春元;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5-15

  2、中學綠色化學教育實施策略探討董昌耀,楊世忠化學教育2002-11-28

  範文二:高中學生

  摘要:綜上所述,化學課的教學方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也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化學知識能夠被廣大高中學生所接受,使學生感覺到化學是一種娛樂。帶領他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學習化學,也是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

  1.高中學生化學教育教學中的影響因素

  化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比較薄弱。如果在高中學生的化學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不顧及學生的反映,那麼學生就很難接受並吸收。現在的課堂情況,仍然保留著原始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老師就是教,學生就是學,在這一點上,是需要改善的。它所表現出的是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效應。長此以往,學生們的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再學習新的知識也是非常吃力的。

  2.高中學生化學教育教學的改進措施

  1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方法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比如讓學生自己親手製作一些教具和模型,組織化學方面的講座,進行化學課的試驗,組織化學知識的比賽,和化學相關的晚會,製作化學板報,或者化學博覽會,還可以去化學相關的工農業企業去參觀,對社會的熱點問題作相關調查。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還可以活躍課堂上的氣氛,開啟學生的視野,並且讓他們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學習化學。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的情景更加多元化,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模式,這樣不僅使課堂的表現形式提高了,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更加地喜歡化學課,教師的教學也不再生硬,學生們也更加喜歡這門課,只有興趣來了,學生們才知道怎麼去學,並且學好這門課。

  2將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互換

  將教師放在學生的位置上來思考,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師作為輔助,去欣賞且關注所有學生,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多瞭解學生想要的,使學生貼近生活,因為化學是和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這樣既彌補了課堂上的死板教學,還豐富了課外活動。教師還要傾注更多的愛去關心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化學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要對他們更加地關心,幫助他們和其他學生一起進步。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來教、學生來學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們不僅會對化學產生興趣,也會對教師產生濃厚的感情。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學課的教學方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也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化學知識能夠被廣大高中學生所接受,使學生感覺到化學是一種娛樂。帶領他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學習化學,也是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面向21世紀改革化學教育陳祖福大學化學1995-02-28

  2、加拿大科學教育中STSE理念及在化學教材中的體現陸真;林菲菲;魏雯;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