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教育論文

  思想政治課程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於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轉變學生思想,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師的角色,在吸收傳統教學方式優點的基礎上,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努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作為政治課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於政治課教學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就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學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善於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點燃知識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教育家斯賓塞說:“教育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有樂趣。”政治新教材版式設計生動活潑,美觀大方,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內容簡練,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案例、材料新穎,突出時代感、生活化,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作為教師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政治。具體做法是:

  1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因為它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而活躍的動態畫面,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政治課教學要徹底改變以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授課方法,努力構建開放式的政治課教學。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活潑多樣的形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大家談、討論式、啟發式、辯論式、探究式、活動式、小品表演、知識競賽、遊戲等,讓學生進入學習角色,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二、創設師生互動氛圍

  變過去課堂教學“師―生”的單向傳遞為現在“師―生”、“生―生”、“生―師”之間的多向交流,構建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形式。在師生互動中,更突出學生的動。如在“人生難免有挫折”教學時,就挫折是好事還是壞事,讓學生進行辯論。雙方運用課前準備的材料展開了辯論,正方從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一生多災多難,但在挫折面前始終沒有停止對天文學的研究,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終於發現了天體執行的三大規律。說明挫折能磨鍊意志,使人變得更堅強,所以挫折是好事。反方認為挫折常會使人感到極大的痛苦,產生許多的煩惱,使人煩躁不安、苦悶異常、痛不欲生,所以挫折是壞事,我們平時祝願別人時,經常會說一些吉祥話,就是這個道理……。雙方脣槍舌劍,你來我往。

  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在雙方的短兵相接之後,學生從中瞭解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就應該正確認識、積極面對,而且應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完善自我的一種鍛鍊機會。在辯論中,學生輕鬆愉悅地學會了知識,在互動中鍛鍊了口才,提高了應變能力,擦出了靈感的火花,碰撞出思維的亮點,促進了彼此間的交流。通過辯論,學生參與面大大提高,情緒高漲。再如:在“主動與老師交流交往”教學時,採用大家談的形式,讓學生參與討論,發表看法,並結合書中“讀一讀”設定瞭如下問題:為什麼他剛開始未和老師交朋友?為什麼老師剛開始未注意?後來為什麼和老師成為朋友?主動與老師交流有什麼好處?與老師交往時需注意什麼問題……。學生積極思維,踴躍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從中感悟到與老師主動交往的快樂。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形成良性互動,和諧發展的教學關係,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三、實施因材施教,提高學生主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體系裡,老師衡量一個學生的知識掌握是按分數的高低為標準來實行的。對於優秀的學生,他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輔導,而對於成績中下的學生,教師則是任他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去。

  面對學生存在的差異,教師決不能僅僅是按分數來衡量。應該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系統的分類,通過分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也即是說,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針和學習目的,以確保學生能在原來掌握的政治基礎下,獲得知識的吸收和提高。

  總之,一切的改革都必須以孩子為中心,這樣才能使改革順利的落到實處,收穫顯著的效果。縱觀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級的教材的內容,其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其適應新環境、新生活的能力;

  ②授予學生道德規範與交往常識,從而增強其交往與合作技能;

  ③授予學生國家基本法律法規知識和各種制度規章,增強其法律法規意識,培養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為習慣;

  ④明確權利與義務,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⑤幫助學生了解國情國策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增進其愛國熱情和為國奉獻的精神;

  ⑥進行理想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指引學生腳踏實地、全力以赴地通向理想的人生之路。所以必須嚴格要求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負責,才能更好的引領學生。針對課堂上的探討,要做到靈活性的“收”和“放”,不能使課堂太過於死氣沉沉或過於雜亂,有秩序的讓學生進行辯論。星雲大師曾提到過要明白人與我的關係,所以教師的語言切忌過於呆板,要融入個人的情感色彩,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關心孩子們,並處理好孩子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