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科學飲食知識原則
有哪些呢?小編在下面的文章中為大家介紹了,想要完美解決飲食問題,就趕緊來看看這的具體要求吧。
水果與健康
金色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各種水果,五光十色,香氣誘人,深得人們的喜愛,水果酸甜適口、老幼咸宜,更重要的是水果的營養及保健作用。新鮮水果與新鮮蔬菜一樣,含蛋白質、脂肪很少,但卻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新鮮水果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鮮棗、山楂、草莓、柑橘、檸檬等維生素C含量較高。我國近年來開發的野果如獼猴桃、沙棘、刺梨、黑加侖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很高,如每百克沙棘含維生素高達2500-3000毫克,只需4克沙棘即可滿足成人一天維生素的需要量,而蘋果、梨則很少,只有幾毫克。紅、黃色水果如芒果、黃桃、杏、柿子、柑橘、菠蘿等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
水果中含有許多礦物質如鉀有保護心肌、降低血壓的作用,鎂有降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多數水果味甜是因水果含有5-23%糖類,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單糖,可直接被身體吸收。
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這種膳食纖維在腸道不易被消化吸收,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通便。尤其水果含較多的果膠,這種可溶性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作用,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果膠還能與腸道中的有害 物質如鉛相結合,促其排出體外。
水果中含有各種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可刺激人體消化腺分泌,增進食慾、利於食物的消化。同時有機酸對維生素C的穩定性有保護作用。
有許多水果如蘋果、櫻桃、杏、柑橘類水果,葡萄、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生物類黃酮***,維生素P是天然抗氧化劑,能維持微血管的正常功能,保護
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不被氧化。如蘋果中酚類物質是強抗氧化劑,可能具有防癌保健作用。
食用水果宜選擇新鮮的、成熟了的黃色、橘黃、紅色的水果,每人每天食200-100g左右。應於二餐之間時食用為好。多食用新鮮全果,少用果汁及罐頭水果。
水果與蔬菜是我國居民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些水果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不如新鮮蔬菜,所以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有些水果含有某些特殊成分,如柿子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在胃中可與蛋白質相結合形成堅硬的“柿石”,李子中含有較多的單寧酸,菠蘿中含有菠蘿蛋白酶等,這些水果過量食用也會引起不適是需要注意的。
各類食物的合理烹飪
各類食物中所含營養素的數量一般是指烹飪前的含量,大多數的食物經過加工,貯存和烹飪會損失一部分營養成分,因此,不但要認真選擇食物,還要科學合理的儲存,加工和烹飪食物,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營養素。
食品經過烹飪處理,可以殺菌並增進食品的色、香、味,使之味美且容易消化吸收,提高其所含營養素在人體的利用率;但在加工烹飪過程中食品也會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使某些營養素遭到破壞,因此在烹飪過程中要儘量利用其有利因素提高營養,促進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要控制不利因素,儘量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1、麵食的加工與烹飪
麵粉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蒸、煮、炸、烙、烤等,製作方法不同,營養素損失程度也不同。一般蒸饅頭、包子、烙餅時營養素損失較少;煮麵條、餃子等大量的營養素如vitB1***可損失49%***vitB2***可損失57%***和尼克酸***可損失22%***可隨麵湯丟棄。所以煮麵條、餃子的湯儘量喝了;炸制的麵食如油餅等可使一些維生素幾乎全部被破壞,所以要少吃。
2、米類的烹調
米類加工前的淘洗就可損失較多營養素,根據實驗,大米經一般淘洗vitB1的損失率可達40%-60%,vitB2和尼克酸可損失23%-25%,洗的次數越多,水溫越高,浸泡時間越長,營養素的損失越多。所以淘米時要根據米的清潔程度適當洗,不要用流水沖洗,不要用熱水燙,更不要用力搓。
米類以蒸煮比較好,吃撈飯丟棄米湯的方法營養素損失最多,除vitB1、vitB2和尼克酸可損失50%—67%—76%外還可失掉部分礦物質。
3、肉類和魚類的烹調
紅燒或清燉維生素損失最多,但可使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溶於湯內;蒸或煮對糖類和蛋白質起部分水解作用,也可使水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溶於水中,因
此在食用以上方法烹調的肉類或魚類食物時要連汁帶湯一起吃掉。炒肉及其他動物性食物營養素損失較少。炸食可嚴重損失維生素,但若在食品表面撲面糊,避免與油接觸則可以減少維生素的損失。
4、蛋類的烹飪
蒸、煮和炒營養素損失少,炸雞蛋維生素損失較多。
5、蔬菜的烹調
蔬菜是我國人民膳食中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浸泡可使vitB族可vitC損失,在切菜過程中也可損失部分vitC。所以洗菜時要用流水沖洗,不可在中浸泡,要先洗後切,不要切的太碎,吃菜時要連湯一起吃;做湯或焯菜時要等水開了再把菜放入,且不要過分的擠去水分;蔬菜要現做現吃,切忌反覆加熱。
6、燒栲食物要少吃
燒栲食物有誘人的香味和可口的滋味,但食物經過燒烤維生素大量破壞,脂肪、蛋白質也會受到損失。肉類在燒烤過程中可產生某種致基因突變的物質,可以誘發某些癌症,還會產生某些致癌作用較強的3,4—苯並芘。此外,燒烤時還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和灰塵,汙染空氣,所以無論什麼人還是少吃燒烤食物為宜。
怎樣合理飲食?
鄰居李太是一位極為賢惠的夫人,相夫教子不亦樂乎。但常常為買什麼菜,做什麼菜而傷腦筋。得知我是營養學教授,特意上門請教。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面對琳琅滿目的市場,如何合理選擇食物,並搭配好一日三餐的確有學問。
按中國居民“葷素搭配”的飲食習俗,葷菜的選擇尤為重要。以肉類為例,我們通常所說的肉類包括畜肉、禽肉、魚和蝦類。這類食物的優點在於,可供給人體優良的動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尤其是蛋白質營養價值高。如畜肉,含蛋白質10~20%,富含各種必需氨基酸,能補充植物蛋白質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的缺陷,經適宜方式烹調的各種肉類,易於消化吸收,能滿足人體需要。此外,肉類,尤其是紅肉類含豐富血色素鐵,吸收好,是人體重要的鐵來源。
畜肉有值得注意的營養問題。其一是不同部位的畜肉脂肪含量不同,如肥豬肉含脂肪90%,五花肉35%,裡脊肉7.9%。其二是不同畜肉的脂肪飽和程度不同,其中以牛肉、羊肉的飽和脂肪酸最多,過多攝入脂肪和飽和脂肪容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因此,營養學家建議人們少吃或不吃肥肉,儘可能選擇瘦肉,並適量食用牛、羊、豬等畜肉。
禽肉,指雞、鴨、鵝、鴿、鵪鶉等的肉類。其蛋白質營養價值與畜肉大致相同。與畜肉不同是,禽類脂肪含量低,約9.4%,並主要集中在面板和皮下組織,
其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畜肉低,並有約20%為必需脂肪酸,常選擇禽肉作為盤中餐,比吃畜肉更利於健康。魚肉,魚類的肌肉含蛋白質15~20%,因其肌肉纖維短、細滑,比畜肉、禽肉更易於消化。更重要的是,魚類脂肪含量僅為1~3%,其主要成分是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俗稱腦黃金的DHA,在海魚體內二者佔總脂肪酸的80%,EPA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的作用,而DHA為胎兒、嬰兒大腦及視網膜發育所必需。因此,肉類食物選擇時,魚類應是首選。
素菜的選擇也有學問。蔬菜大致可分為三大類:葉菜,如白菜、莧菜、菜心等,瓜茄,如青椒、黃瓜、西紅柿等,和根莖類,如土豆、胡蘿蔔等。總的說來,蔬菜是飲食中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蔬菜可提供的維生素主要是維生素C、葉酸、胡蘿蔔素以及B族維生素等。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酸在黃、紅、綠等深色葉菜中含量較高。綠葉蔬菜的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但某些蔬菜***莧菜、菠菜、通心菜等***中的草酸會影響其吸收,烹調這些菜時,應先經開水漂燙,以去掉草酸。此外,蔬菜提供的膳食纖維具有促進腸蠕動,利於通便,降低或阻止膽固醇的吸收,延緩血糖吸收等作用。營養學家建議人們多食用各種蔬菜,最好保證每天食用一斤左右。根莖類含有較多澱粉和糖類,糖尿病患者應適當食用,其他人則不必有什麼顧慮。
怎樣安排好一日三餐
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一日三餐是保證我們身體健康的根本,因此,安排好一日三餐至關重要。按照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寶塔”的原則,結合家庭成員的年齡飲食習慣,消費水平等制定自家的食譜,才能使膳食營養具體化,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即攝取了需要的營養物質,又享受了食品的美味。
一日三餐應該怎樣安排呢?
就能量分配來說,早餐應占30%、午餐40%、晚餐25-30%,必要時下午三點左右可吃一次午點。
早餐不可馬馬虎虎,應是正正經經的一頓飯,據瞭解有相當一部分人早餐不正規,匆匆吃一點或邊走邊吃,少部分人根本不吃。其實吃好早餐非常重要,一頓質量好的早餐,可以供給人體和大腦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工作和學習效率提高,記憶力增強,不吃早餐或吃的太少可以使人沒有精神,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甚至會產生低血糖,所以應該重視早餐,早餐的內容應包括穀類***饅頭、麵包、小點心等***、肉蛋類***一個雞蛋或少量熟肉、腸等***、一杯牛奶、***約200毫升***,水果或蔬菜***一些小青菜、泡菜或純果汁***。有人喜歡吃粥,粥的營養成份較低,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豆漿的營養成份亦不如牛奶,其蛋白質、維生素含量均低於牛奶,特別是鈣的含量還不如牛奶,所以最
好搭配著吃,至於炸油餅、油條雖是人們所好,但只宜少吃,多吃則對身體不利。 午餐是一日之正餐,這段時間人們的工作、學習各種活動很多,且從午餐到晚餐要相隔5-6小時甚至更長,所以要供給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穀類、肉類、蔬菜要搭配好。午餐的內容應包括穀類***主食***,要粗、細糧搭配,肉類***魚、禽、肉、蛋***,青菜***紅、黃、綠色菜搭配***,豆腐或豆製品。下午如加點心可吃水果及酸奶。
晚餐不宜吃的過多,因晚餐後一般活動較少,吃的太多宜造成肥胖,且吃的過多會影響睡眠。晚餐內容宜清淡些,少吃肥甘厚味,可吃低脂肪,低能量的食物,如多些蔬果,適量的穀類,豆類及肉類。
一日三餐是保證我們生存和健康的物質基礎,有人只重視吃保健品,而不重視基本的一日三餐,這是不對的,家庭主婦應儘可能安排好一日三餐,保質保量,使你的家人從三餐中獲得均衡的營養,保證身體健康,同時在製作時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使家庭成員在攝取營養的同時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蔬菜烹調中如何保持更多營養
蔬菜的烹調是一個複雜的理化改變的過程,它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率,改變食物品質,使其色、香、味俱全,然而在加熱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造成營養素的損失,特別是維生素的丟失。
首先要避免蔬菜在加工過程中營養素的損失,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蔬菜不要在水中過度浸泡,浸泡可使VitC和B族維生素丟失。蔬菜要先洗後切,切後即炒,儘量減少VitC與空氣接而被氧化和破壞。急火快炒營養素的損失較少,也可用澱粉勾芡,以避免營養素從菜汁中丟失。先將菜焯後擠掉水分再炒VitC的損失可達80%以上。
蔬菜的加工與烹調按照居民的飲食習慣,可分炒、炸、蒸、燉、焯等數種方法,不同的烹調方法營養素的損失有所不同。有資料表明,蔬菜在炒的烹調方式下,VitC保留率約為40~90%,鮮豆類和根莖類因炒的時間較長***3~5分鐘***VitC保留率相對較低,而葉菜類因炒的時間相對較短***1~2分鐘***VitC保留率相對較高為86~90%。蔬菜在燉的烹調方式下,VitC保留率為75~90%。
蔬菜在炒、燉、焯的烹調方式下,VitB1保留率依次為66~89%;59~73%;46~76%;鮮豆類各種烹調方式下VitB1保留率在66~75%;,根莖類和葉菜類在焯的烹調方式下VitB1保留率僅為50%。
蔬菜在炒、燉、焯的烹調方式下,VitB2保留率依次為77~85% ;68~80%;50-91%,鮮豆類各種烹調方式下VitB2保留率均大於80%。
蔬菜在炒、燉、焯的烹調方式下,VitB6保留率依次為55~82%;62~77%;65~80%;炒的烹調方式以葉菜類保留率最高,炒扁豆最低。
蔬菜在炒、焯的烹調方式下,尼克酸的保留率依次為80~96%***土豆最低,
茄子最高***;55~100%***蘿蔔最低,豇豆最高***。
有學者對烹調前後的脂溶性的胡蘿蔔素作過比較,其中焯、蒸、炒對胡蘿蔔素影響較小。保留率依次為94%;89%;和82%;而燉的保留率為72%。 罐頭蔬菜中破壞了20~35%的VitA;80%VitE 和20%的VitB6。
建議合理的烹調蔬菜,水洗不要浸泡;菜湯與菜同食;水開後菜下鍋;避免過分煮;菜現吃現做現吃不要反覆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