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
地球上的水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為了方便大家複習,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自然界的水迴圈
1. 水體分類
地球上的水體 |
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
陸地水分類 |
河流水、湖泊水、沼澤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體是冰川) |
2. 河流主要補給型別及特點
補給 型別 |
補給季節 |
補給 特點 |
我國分 布地區 |
徑流量的季節變化(以我國為例) |
雨水 補給 |
我國以夏秋兩季為主 |
①水量變化大 ②時間集中 ③不連續 |
普遍,尤 以東部季 風區最典 型 |
徑流變化與降水量變化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
季節性 積雪融 水補給 |
春季 |
①季節性 ②水量穩定 ③連續性 |
東北地區 |
東北地區河流有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補給形成的夏汛。冬季氣溫低河流封凍 |
冰川融 水補給 |
夏季 |
①有明顯的季節、日變化 ②水量較穩定 |
西北地區、青藏高原 |
徑流變化與氣溫變化密切相關。1、2月份徑流出現斷流的原因:氣溫低於0℃, 冰川無融水。 |
湖泊水 補給 |
全年 |
①較穩定 ②對徑流有調節作用 |
普遍 |
①河流水與湖泊水的相互補給關係:枯水期湖泊水補給河流水 , 豐水期河流水補給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與地下水間的相互補給關係:當河流、湖泊水位高於地下水位時,河流水、湖泊水補給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補給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黃河下游為“地上懸河”,河水補給地下水。 |
地下水 補給 |
全年 |
①穩定 ②一般與河流有互補作用 |
普遍 |
3. 水迴圈型別
水迴圈型別 |
發生區域 |
主要環節 |
作用 |
人類干預和控制的環節 |
海陸間迴圈 (大迴圈) |
海陸之間 |
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形成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其中內陸迴圈包含植物的蒸騰作用) |
最重要的水迴圈,使陸 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水 資源得以再生 |
地表徑流(人類影響最 大的環節,影響方式是 植樹造林和修建水利工 程);蒸發、降水、下滲 |
陸地內迴圈 |
陸地內部 |
補充陸地水數量很少 |
||
海上內迴圈 |
海洋內部 |
攜帶水量最大的水迴圈 |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 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佈
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風是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 洋流前進時還受陸地形狀的限制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⑵表層洋流分佈規律:
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
北順南逆 |
大陸東岸(即大洋西岸)為暖流; 大陸西岸(即大洋東岸)為寒流 |
中高緯度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
北逆南無 |
大陸東岸(即大洋西岸)為寒流; 大陸西岸(即大洋東岸)為暖流 |
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
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時針流動的洋流 ;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水向東流,形成順時針流動的洋流。 |
2.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⑴對氣候的影響
型別 |
概念 |
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
舉例 |
暖流 |
由低緯流向高緯,水溫比流經海域高 |
增溫增溼 |
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佈於55°~70°N大陸西岸,呈現森林景觀,北極圈內出現不凍港,如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港 |
寒流 |
由高緯流向低緯,水溫比流經海域低 |
降溫減溼 |
受祕魯寒流影響,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狹長的熱帶荒漠 |
⑵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分
漁場名稱 |
成因 |
形成條件 |
北海道漁場 |
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 |
①寒暖流交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類帶至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餌料豐富。 ②兩種洋流匯合形成水障,阻礙魚類遊動,魚群集中。 |
紐芬蘭漁場 |
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 |
|
北海漁場 |
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南下冷水交匯 |
|
祕魯漁場 |
盛行上升流 |
受離岸的東南信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湧把營養物質帶到表層。 |
⑶對海洋航行的影響:順洋流航行可以節約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威脅航海。
⑷對汙染的的影響:加快淨化速度,擴大汙染範圍。
3. 洋流流向和性質的判讀方法
步驟:
⑴根據等溫線分佈判斷南北半球 —— 若某海區水溫北低南高,說明是北半球的海區;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斷寒暖流的依據:
①暖流流經的海區,海水等溫線向高緯凸,寒流流經的海區,海水等溫線向低緯凸。***即洋流流向與等溫線的彎曲方向相同***
②由低緯流向高緯的是暖流,有高緯流向低緯的是寒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 水資源的分佈
⑴各大洲的分佈:亞洲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
⑵各國的分佈:巴西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多,我國居第六位
⑶我國水資源分佈: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 水資源與人類社會
⑴水資源的數量影響經濟活動的規模大小; 水資源的質量影響經濟活動的效益。
⑵科技發達的近現代,人們大量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陸續開採深層地下水,開發海水淡化技術;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緩解水資源空間分佈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緩解水資源時間分佈不均。
3. 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資源措施
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
合理利用水資源措施 |
|
自然 原因 |
淡水資源總量有限 |
開源:合理開發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庫;開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樹造林涵養水源。
節流:控制人口增長;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節水意識;改進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 |
時空分佈不均 |
||
人為 原因 |
人口劇增和工農業生產規模擴大,使水 資源需求量增大 |
|
水資源汙染、浪費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