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旅遊文化論文

  隨著旅遊業的迅猛發展,人們對旅遊活動規律的認識水平逐步提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旅遊文化論文,供大家參考。

  旅遊文化論文範文一:滿族刺繡旅遊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

  摘要:滿族刺繡旅遊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和商業價值,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介紹滿族刺繡旅遊文化遺產發展和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傳承與進一步發展滿族刺繡旅遊文化遺產的建議:改進傳統工藝形式、建立滿族手工刺繡基地、提升產品的實用性及打造滿族刺繡旅遊產品品牌,以及加大對滿族刺繡的宣傳和推廣力度。

  關鍵詞:滿族刺繡;價值;傳承

  在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中,文化遺產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受到各界的關注,而充分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民間刺繡手工藝,一直以來深受國內外廣大旅遊者的喜愛。在被譽為“冰雪世界”的我國北方地域有著獨具特色的刺繡文化———滿族刺繡。滿族刺繡在清代被稱為“皇族刺繡”,俗稱“針繡”“扎花”“繡花”,最初主要流行於滿族混居的廣大農村,是滿族學習漢族刺繡後的產物,刺繡的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寓意深刻,表達了滿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

  一、滿族刺繡旅遊文化遺產發展和研究現狀

  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傳統手工業漸漸被人們忽視甚至遺忘,民國時期滿族刺繡的發展幾乎停滯不前。因為地域的關係,滿族刺繡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滿族刺繡僅在錦州、興城、長白山幾個地區發展的比較好。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日益重視,滿族刺繡被列為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刺繡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研究民族文化和習俗的“活化石”,關於它的保護和傳承,成為許多專家組研究的課題。國內關於滿族服飾的刺繡紋飾工藝和風俗的研究主要有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王輔世主編的《中國民族服飾》和揚錫春編著的《滿族風俗考》。關於介紹滿族刺繡的著作有金歐的《滿族民間工藝》和徐萬邦的《中國少數民族工藝》。國外對我國滿族刺繡的著作主要有格拉迪斯•簡伯克•孔***Gladysjan-bickkong***的《中國絲綢概覽及滿族服飾研究》,將滿漢服飾進行了比較研究。目前,國內對滿族刺繡文化的研究只停留於對其服飾和技藝的考究,而對其傳承、保護和產品的研究較少。而國外對這一民族手工藝術品還未進行深入研究,但滿族文化一直是國外學者研究中國文化的一個重點。

  二、滿族刺繡旅遊文化遺產的價值

  ***一***歷史價值

  滿族的歷史可以從商周時期的肅慎人開始追溯,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字和語言是一個民族歷史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而在清朝時期形成的滿族刺繡是滿族文化美麗而又富有內涵的載體。滿族刺繡具有區域性、多樣性和民族性的特點,它反映出古代滿族民間的生活方式、人文地理和民俗習慣等最平常卻又最真實的景象,刺繡上的內容表達了滿族人的願景和期望。研究滿族歷史和文化的專家學者可從滿族刺繡的形式和內容上更深入地瞭解這個民族,探尋滿族文化歷史發展的痕跡。

  ***二***藝術價值

  與“四大名繡”一樣,滿族刺繡也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在構圖方式上,為了完成構圖的需要,在有限的二維平面上實現廣闊無限的三維空間,塑造複雜的形體,憑藉設計者個人的生活經驗、審美情趣以及對藝術的頓悟,用嫻熟的表現技法將客觀物件在構圖平面展開。在圖案內容上,更是體現出滿族的民族特色,經常出現喜鵲、烏鴉、狗、鹿和馬等滿族的保護神。製作者在完成精美的手工藝品的同時,更是加入了對本民族的熱愛之情。

  ***三***實用價值和商業價值

  滿族刺繡可以在衣服、褲子、鞋、荷包等服裝和配飾上使用,大面積使用可以使服裝更具有民族特色;在服飾上繡上花紋或圖案,可使服飾頗為新穎,讓消費者眼前一亮,從而產生購買的慾望。由此可見,滿族刺繡不僅實用價值高,還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

  三、滿族刺繡旅遊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改進傳統工藝

  一方面,將傳統刺繡工藝與高科技相結合,採用機械化大規模生產,形成滿族刺繡手工藝產品生產線,將生產線轉換為具有觀賞性的旅遊產品,讓遊客可以近距離地參觀手工藝產品的製作和生產過程。另一方面,保留傳統的手工業製作方法,秉持發展和保護純手工技藝的原則,組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技藝傳播小組,現場教授遊客簡單的刺繡手工技藝。在製作工藝上不斷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刺繡的優點,博採眾長,彌補自身不足。開發和設計獨特的刺繡作品,形成獨特的產品設計風格。

  ***二***建立滿族手工刺繡基地

  規劃特定區域建設滿族手工刺繡基地,由專業師傅手工刺繡,製作機器無法完成的刺繡作品。建立基地不僅僅是為製作和銷售手工刺繡品提供場地,還可以讓旅遊者在這裡親眼見到滿族刺繡手工製作的全過程,在驚歎其技藝高深之同時深深地愛上滿族刺繡藝術。遊客不僅可以欣賞美麗壯觀的北方雪景,還能體驗滿族刺繡的製作全過程,完成屬於自己的專屬作品,並將其作為旅遊紀念品購買留念,在瞭解滿族刺繡文化內涵的同時也體驗了獨特的女工技巧,充分享受這一過程。手工業基地的建立不僅能帶來旅遊業收入的增加,而且能為滿族刺繡技藝培養更多的繼承人,在這裡打破性別界限,不只是招收女繡工,更歡迎男繡工的加入,在培養繼承人的同時還能解決部分就業問題。

  ***三***提升滿族刺繡產品的實用性

  在諸如毛巾等生活用品中加入刺繡元素,讓滿族刺繡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將滿族刺繡與服飾、鞋子等設計相結合,創立獨特的民族品牌;在普通的香包上新增刺繡圖案,使其變成極具東北特色的配飾,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滿族刺繡。在刺繡內容上可以新增東北地區和其他地區的特色景觀或者具有標誌性的建築物,通過刺繡展示東北地方風貌,體現不同地域的相互融合,使其成為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實用商品。

  ***四***打造滿族刺繡旅遊產品品牌

  滿族刺繡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主要在東北地區,因此應全力將滿族刺繡開發成為東北特色旅遊產品,讓滿繡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像“四大名繡”那樣大放異彩,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根據客源市場的需求,充分考慮產業融合及產品新意,秉持主題鮮明、要素齊全、預算科學合理等設計原則,採用先進設計理念與技術方法,有效整合散亂分佈的滿族刺繡文化遺產。以“雪域滿繡”為主題,打造參與型特色旅遊產品。

  ***五***加大對滿族刺繡的宣傳和推廣力度

  有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與本地和其他地區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合作,投放滿族刺繡的廣告宣傳片;利用網路營銷方式,如建立滿族刺繡網站,上傳滿族刺繡的簡介以及經營產品的種類和價格,讓消費者不出家門就能瞭解其簡單資訊;還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微營銷方式提高滿族刺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旅遊主管部門可請一些滿族明星作為形象大使拍攝廣告,為本民族的文化做宣傳,增加人們對滿族刺繡的關注度。政府部門可在每年定期舉辦滿族刺繡作品展覽,展覽現場還可請一些技藝高超的刺繡大師現場製作,吸引更多的滿族刺繡文化愛好者、旅遊者來到東北,欣賞並學習滿族刺繡。同時爭取得到旅遊主管部門和政府的支援,將滿族刺繡產品全面推向市場,打造滿繡風味十足的旅遊觀光地,讓更多的人知道,東北不僅有冰雪,在白雪皚皚中還閃耀著一朵璀璨的“奇繡”。

  [參考文獻]

  [1]陳永崗.錦州滿族民間刺繡的區域性價值研究[D].西北大學,2010.

  [2]劉榮超.滿族民間刺繡的藝術特徵與意蘊[D].山西大學,2012.

  [3]喬新民.淺談瀋陽喬氏滿族民間刺繡[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5***:46-47.

  旅遊文化論文範文二:旅遊文化CI匯入影響研究

  摘要:通過建立巢湖旅遊CI視覺識別系統,將提高巢湖市旅遊的認知度。CI視覺識別系統將個性化特徵注入注入到巢湖市旅遊中,同時能夠有效地區別於其他城市旅遊文化,利用該視覺識別系統為巢湖旅遊創造更多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旅遊文化;研究

  一、巢湖旅遊特色並確立視覺識別系統

  巢湖市,因湖而得名,古稱“居巢”,“南巢”等,巢湖市與南京,合肥,蕪湖,馬鞍山相鄰,是皖中旅遊勝地。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以下幾個,可概括為:“—面寶鏡”——八百里巢湖波光帆影,沿湖山巒聳立,湖中孤島突兀;“兩顆寶石”——湖中姥山島,長江北岸天門山島;“三串珍珠”——半湯,湯池,香泉三大溫泉;“四大翡翠”——太湖山,天井山,雞籠山,冶父山四座國家級森林公園;“五座龍宮”——王喬洞,紫薇洞,華陽洞,泊山洞。巢湖三珍品牌是巢湖市水產品的代表,採用體積小卻營養豐富的巢湖銀魚、熟而不變色的白蝦、肉多各大且味鮮的巢湖螃蟹,這些食材做成的菜品味道純正美味。巢湖石也產於巢湖附近,是中國園林五大名石之一。巢湖,俗稱焦湖,因湖成鳥巢狀,故名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被列為全國第四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安徽省境內最大湖泊,位於皖中,2011年8月,安徽省部分地區進行區劃調整,原巢湖市的廬江縣、居巢區併入合肥市,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由此成為合肥市的“內湖”,由此合肥成了全國唯一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會城市。湖水面積800裡浩瀚的水面、四周山峰疊巒,水島相依;巢湖地形起伏、農野成片,自然風光優美;巢湖市民俗文化氣息濃厚,人文古蹟源遠流長;出河經裕溪河,牛屯河與長江聯通。湖中魚類上百種,其中銀魚,白米蝦,螃蟹被譽為“巢湖三珍”。

  郭沫若遊覽巢湖市曽留下“遙看巢湖金浪裡,愛他姑姥發如油”膾炙人口的詩句。2002年,巢湖被國務院批准為重點名勝風景區。巢湖的歷史由來:相傳古巢湖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龍私自降雨除旱,觸犯天條,被打下凡塵,遇焦姥相救。為報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龍告知天帝將陷巢州的天機,焦姥及時告與巢州百姓,眾人因此而得救。而焦姥母女卻因告知眾鄰而延誤了逃生的機會,被濤濤洪水吞沒。後人敬仰焦姥捨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將所陷之湖命名為“焦湖”,將湖中一山命名為“姥山“。《淮南子》記述:“夫歷陽之都,一夕化而為湖。”唐代詩人羅隱在詩中感嘆道:“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位於市區東北7公里的半湯溫泉,是巢湖療養勝地,因兩股清泉一冷一熱,故稱半湯。溫泉清澈,內含30多種活性元素,泉水對50多種疾病有明顯療效。巢湖半湯溫泉是我國四大名泉之一,位於巢湖市東北的湯山腳下,是度假休閒、療養保健的旅遊勝地.其獨特的魅力在於此溫泉是由一熱一冷兩大溫泉匯聚而成,冷熱各半,十分神奇,因而被稱為“半湯溫泉”。同時由於它神奇的沐浴功效,被古人譽為“九福之地”,也使得巢湖名揚天下。巢湖市旅遊文化產業的規劃發展,不單單是區域性的建設,更是打造“生態強省”的重要支點。結合以上介紹的巢湖旅遊特色,並隨著城市化的程序的加快,巢湖旅遊僅僅是依附傳統旅遊發展,其識別性薄弱親和力欠缺。因此,我們認為運用CI視覺識別系統提升巢湖市旅遊形象是當前最主要的任務。環巢湖旅遊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對巢湖本土的人文歷史、自然、文物的風采,以及歷史悠久的巢湖市民風民俗的文化內涵深入研究後,我們認為完整的CI應該是以城市的地緣、人文、政策為特點的完整一體的視覺識別系統。當然以企業形象CI為基礎的巢湖城市旅遊識別系統,並不同於常規的企業形象系統。以企業形象CI為基礎的巢湖市旅遊形象識別系統,是指通過在規劃指導下借傳媒或其他渠道來廣泛傳播巢湖市各個方面的塑造,並在公眾心目中形成對巢湖市極具個性化特徵,且統一的價值觀的視覺識別系統工程。

  二、環巢湖旅遊CI匯入的影響

  通過建立巢湖旅遊CI視覺識別系統,將提高巢湖市旅遊的認知度。CI視覺識別系統將個性化特徵注入注入到巢湖市旅遊中,同時能夠有效地區別於其他城市旅遊文化,利用該視覺識別系統為巢湖旅遊創造更多的發展前景。我們利用CI戰略讓巢湖旅遊文化的建設有更好的發展,對巢湖本土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文物景觀,以及歷史悠久,廣為流傳的民風民俗的文化內涵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有利於巢湖和合肥本土文化的視野得以拓展,知識得以傳播,人文與經濟得以更好的結合。從而給人們創造了更來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樣,我們作為巢湖市的一份子,對巢湖市旅遊的形象要求也要越來越高,對地域風采和文化特點也越來越關注,這樣的要求提高,才能給相關設計人員提出不同的建議,同時更多的提高巢湖市視覺識別系統,用來建設全新的巢湖市旅遊形象。

  參考文獻

  1、論旅遊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朱益平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30

  2、生態博物館:一種民族文化持續旅遊發展模式餘青,吳必虎人文地理200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