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蓮藕套養泥鰍的技術

  在藕田中套養泥鰍是迅速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生產模式,不僅可以增加藕的產量,還能提高泥鰍的養殖效率,是增加收入、提高使用率的高效辦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藕田建設方法

  藕田要選在陽光充足的位置,地勢平坦,排灌水方便,保水性好,能防洪防澇。藕田四周需加高加固,田深控制在50~60釐米,水深控制在20~30釐米,並在進出水口設定防逃網,以防泥鰍外逃。用水泥板立在田埂壁上,無水泥板亦可用厚一點的塑料膜代替,水泥板縫要用水泥封好。根據藕田的大小,栽種藕前要先在田中開挖一形、十形或井字形的田溝,溝的寬、深控制在30~40釐米。另外,需在田埂的四周或一邊挖一個或多個1.0~1.5立方米的水坑,水坑要與田溝相通,主要是為了採藕時不驚動泥鰍,以及收穫泥鰍上市時方便操作。

  藕田消毒技術

  將藕田水深控制在10釐米左右,生石灰按60公斤/畝化漿後趁熱攪拌,全田潑灑,也可以用漂白粉15公斤或強氯精5公斤溶水後全田潑灑,必須使用塑料製品溶解上述消毒劑。消毒5~7天后進行換水,換水後注入新水可放試水魚,以檢測田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試水魚可選擇白鰱或花鰱,試水魚生活正常後可放泥鰍苗進行養殖。

  蓮藕種植技術

  春季下藕種一般需在氣溫回升到15℃以上,藕池10釐米深處地溫達12度以上時栽植。種藕種植前15~20天,每畝施肥800~1000千克,將肥料撒勻,並將池底泥耕翻耙平,然後每畝用80~100千克生石灰常規消毒。要選擇新鮮、粗壯、芽旺、節細、根鬚完整、無病傷、3節以上的完整藕種,每畝用藕種250~300千克。藕種植完畢後,藕池蓄水10釐米深,進水口用30目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進入。

  待藕長出2片立葉,同時水溫穩定在20度以上時,即可放魚。在泥鰍放養前1星期,追施發酵的雞、豬、牛糞等有機肥每畝150~20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以培肥水質,同時加註新水,使水位達到30釐米。投放時間在清明節前後,每畝投放泥鰍2萬尾。種苗要選擇使用符合國家無公害苗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規格齊整,體質健壯的泥鰍種,入池前用3%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消毒防病。

  泥鰍餌料管理

  1、餌料選擇

  :泥鰍是雜食性魚類,水中的小型動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等,都是其喜歡吃的食物。人工養殖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蟲、黃粉蟲、蚯蚓、蛆蟲、河蚌、螺螄、魚粉、野雜魚肉及畜禽下腳料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泥鰍喜歡夜間覓食,因此應早晚各投喂一次。養殖前期通常按魚體重的3~4%投喂,中期按魚體重的4~6%投喂,後期可適當減少配合飼料的投喂量。

  2、餌料投喂:泥鰍投餌要堅持四定原則,陰雨、悶熱天氣適當減少投餌量,每天要堅持巡田一週,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例如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魚等都應快速處理,並保持池水嫩綠色。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一次。藕田的施肥以多基肥為準,少用化肥,農藥應選擇高效低毒的產品,而且對泥鰍無害。定期換水,每次換水20~30%即可。

  藕田管理技術

  1、水質調控:隨著夏季氣溫的不斷升高,在不影響藕生長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及時加註新水,6月初水位達到最高30~50釐米左右。7~9月份每星期換水1次,每次換水10釐米,每月1次。每畝用4千克生石灰全池潑灑,用以調節水質和消毒防病。

  2、捕撈收穫:10月上旬開始對藕池泥鰍進行起捕,連續進行多天後,池中泥鰍起捕率可達到90%以上。待泥鰍捕完後,開始採收藕,時間一般是在10月底進行,這種生態種養模式取得藕和泥鰍雙增產,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較好的社會效益。年均畝產藕3200千克,畝產泥鰍近400千克,泥鰍平均規格達到24克/尾,成活率80%以上,年均每畝產值1.7萬元,純收入可達1.1萬元。

  泥鰍病害防治

  1、寄生蟲病:泥鰍被車輪蟲、杯體蟲、三代蟲侵襲的泥鰍常浮於水面,打轉不安。防治方法為0.7毫克/公斤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2***合劑溶水後全田均勻潑灑,或魚蟲淨***溴氰菊酯溶液***0.15~0.22毫克/公斤全田均勻潑灑。

  2、列印病:泥鰍列印病由點狀產氣單胞桿菌感染而至,病灶一般呈橢圓形、圓形浮腫,並有紅斑,患處主要在尾柄兩側,似打上印章。防治方法同赤鰭病。

  3、赤鰭病:泥鰍赤鰭病由短桿菌感染所致,背鰭附近的部分表皮脫落,呈灰白色,嚴重時出現鰭條裸露,不攝食,直至死亡。可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強氯精全田潑灑,24小時重複1次即可,以後每隔半月潑灑一次可進行預防。

  4、氣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過飽或其他氣體含量過多引起,泥鰍浮於水面,肚皮鼓起似氣泡。加強日常管理,防止水質惡化,發病時,立即加註新水,並每畝用食鹽4~6公斤化水後全池潑灑。

  5、水黴病:水黴病早期不易被發現,當肉眼能發現時,菌絲已侵入泥鰍傷口,並向外長出外菌絲,簇擁成棉絮狀。黴菌能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可將病鰍肌體組織降解而分泌出大量黏液,加重病情,使之食慾大減,衰弱而死,常在春、秋季節或冬季繁殖,只要魚類面板有創傷即可被感染。

  蓮藕生態套養泥鰍的方法

  1 蓮藕田的選擇

  套養泥鰍的蓮藕田要求陽光充足、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水質無汙染、排灌方便、土壤較肥沃、保水性好、能防洪防澇。

  2 蓮藕田的修建

  套養泥鰍的蓮藕田四周需要加固加高,用5 cm厚的水泥板或用磚、石、水泥鋪砌田埂,田埂高40 cm以上。田深控制在50~60 cm,水深控制在20~30 cm,並在藕田進出水口設定2道防逃網,內側用細密***網目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魚為度***不鏽鋼網,外側可用聚乙烯網,以防泥鰍逃逸。

  春藕定植前,根據藕田的大小,在藕田中挖出“一”、“十”或“井”字形的魚溝,魚溝的寬、深為30~40 cm,同時在田埂的四角或田埂邊再挖1個或多個1~1.5 m3的魚坑,魚坑與魚溝相通,作為泥鰍的活動空間,以便餵養管理,同時確保採收蓮藕時不驚動泥鰍和方便泥鰍的捕獲操作。

  3 蓮藕田的消毒

  蓮藕田消毒是套養泥鰍成功的關鍵。在2月中旬對蓮藕田進行深翻,以利於消毒及保持深厚的淤泥;將蓮藕田水控制在10 cm左右,清除田內雜物,每667 m2用生石灰150 kg化漿後全田潑灑,或用漂白粉15 kg或強氯精5 kg化水後全田潑灑;有各種螺類的藕田可用茶麩清除。

  4 春季蓮藕的種植

  4.1 選擇良種

  雙季蓮藕栽培選擇抗逆性強、早熟、高產的品種,如嘉魚藕、鄂蓮3號、鄂蓮5號、鄂蓮7號等。

  4.2 適時種植

  春藕種植適期為2月下旬至3月中旬。

  4.3 合理密植

  株行距為***60~70***cm×***50~60***cm,每667 m2栽植1 800~2 000株,每667 m2用種量650~750 kg。

  4.4 科學施肥

  ①施足基肥 每667m2施腐熟糞肥2 000 kg、過磷酸鈣50~75 kg、硫酸鉀7.5 kg、尿素15 kg,或者每667 m2施腐熟糞肥2 000 kg、複合肥50 kg。

  ②適施苗肥 當第一片立葉抽出時,追施壯苗肥,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

  ③重攻結藕肥 春藕在種後約50 d,當後棟葉抽出時,重攻結藕肥,每667 m2施尿素20~25 kg、硫酸鉀20 kg,或者每667 m2施複合肥30 kg。此外,在結藕期,噴施塊根膨大素和磷酸二氫鉀可促進藕身肥大。

  4.5 合理用水

  春藕栽植採用“淺―深―淺”的科學灌溉方法,即生長前期氣溫低,水層宜淺,利於田土升溫,從定植到立葉抽出前,保持5~10 cm淺水。生長中期,從抽出立葉至出現後把葉時,為生長旺盛時期,水層逐漸加深至25 cm左右。生長後期,從抽出後把葉至葉片大部枯黃,為結藕階段,則應放淺水,以5~ 7 cm為宜,促進藕身肥大充實。

  4.6 蓮藕病蟲害防治

  實行病蟲害無害化治理,推廣綠色防治技術,採用燈光誘殺害蟲和性誘技術防治藕田地上部分的飛蟲,並將誘殺的害蟲投喂泥鰍。藕田放養泥鰍後,泥鰍可以吞食微生物、有機碎屑及蓮藕食根金花蟲等水下敵害生物。

  採取農業措施防治蓮藕病害:選用無病藕種,搞好種藕和土壤消毒工作;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4.7 春藕的採收

  雙季蓮藕栽培的關鍵在於春藕早收,秋藕早發。春藕一般在6月上旬即可收穫,採收前1周,將地上荷梗割去,可減少藕表皮的鐵鏽,使藕身潔白,商品性好。同時將藕田水排淺,以利收藕。春藕收後,主藕上市,將有2節以上的完整圓滿的子藕留下作秋植藕種,當天挖當天種。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秋藕的結藕肥施後不久,秋藕有10%以上的藕葉枯黃時可套種慈姑。生產上按秋藕其及套種慈姑的栽培技術規程進行管理。

  5 套養泥鰍

  5.1 泥鰍種苗的選擇

  選擇體質健壯、無病、規格整齊***體長4~5 cm***的泥鰍種苗,提高成活率。

  5.2 泥鰍的放養

  泥鰍種苗下田前,做好種苗消毒工作,防止日後疾病發生。用5%的食鹽水浸浴鰍體3~5 min或用15~20 mg/kg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鰍體15~30 min,對泥鰍水黴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對鰍體表面的細菌、病毒、指環蟲、三代蟲等有殺滅作用。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蓮藕長出2~3片立葉,藕田水溫穩定在20℃以上就可以進行放養。每667 m2放養7 000~8 000尾種苗,可產成泥鰍500 kg左右。

  5.3 泥鰍的飼養管理

  ①投餌 放養1周後開始投餌,每隔3~4天投喂1次炒麥麩和少量蠶蛹粉,早晚各投1次,按魚體重的3%~4%投喂。待泥鰍正常攝食後,主要投喂麥麩、豆餅、蚯蚓和混合飼料,按魚體重的4%~6%投喂。開始時採用撒投法,將飼料均勻地撒在水面上,以後逐漸集中投餌在魚坑內。投餌要堅持“四定”***定時、定質、定量、定位***與“四看”***看季節、看天氣、看食慾、看活動***的原則,陰雨、悶熱天氣適當減少投餌量。

  ②調節水質 每天堅持巡田,觀察水質情況,定期換水。若發現泥鰍不停地竄出水面“吞氣”或浮頭不止,應立即換水;發現水色發黑或過濃時要及時加註新水。每次換水20%~30%。每隔15天用生石灰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1次。巡田時發現田埂有漏洞、漏水及死魚、水蛇、青蛙、水老鼠等問題要及時處理。

  5.4 泥鰍病蟲害防治

  泥鰍抗病力很強,極少生病。做好藕田、魚苗、水體的常規消毒,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①爛鰭病 病鰍的鰭、腹部面板及肛門周圍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白並潰爛,魚體兩側自頭部至尾部浮腫,並有紅斑。防治辦法是每1 m3水用1 g漂白粉全田潑灑。

  ②赤鰭病 由桿菌引起,嚴重時鰭條脫落,不攝食,直至死亡。防治方法是應避免魚體受傷,種苗放養前要做好消毒工作。

  ③水黴病 因鰍體受傷後被水黴菌感染所致。病鰍遊動異常,食慾減退甚至停食,最後衰竭而亡。預防關鍵是在下田時避免鰍苗受傷,下田前要做好消毒工作,每1 m3水用3 g水黴靈全田潑灑。

  ④車輪蟲 蟲體寄生於鰓部和體表。患病後攝食量減少,離群獨遊,嚴重時蟲體密佈鰍體。預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消毒藕田;治療方法是每1 m3水用晶體敵百蟲0.7 g全田潑灑。

  ⑤寄生蟲 病鰍瘦弱,常浮於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轉,體表黏液增多。多由車輪蟲、舌杯蟲和三代蟲寄生蟲所致。防治辦法是每1 m3水用0.7 g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田潑灑。

  6 泥鰍的捕獲

  一般經過3個多月的套養即可捕獲。採用竹籠餌料誘捕,即把炒香的糠或麥皮放在竹籠內,將竹籠置於魚溝、魚坑內誘鰍入籠。也可採用乾田捕捉,即慢慢放乾田水,使泥鰍集中到魚溝、魚坑裸露處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