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服務論文

  圖書館是對龐大資訊進行管理的機構,主要包括對知識的分享、運用、整理、辨別以及蒐集等,其最終目的就是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析在高校圖書館實施個性化服務的策略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不斷進步,新的資訊時代的到來和資訊革命對人類社會的衝擊,帶來了展現個性,倡導創造力的一個嶄新契機。在市場日趨國際化,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個性化服務成為各行各業行之有效的主要服務手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及通訊技術在圖書館界的普遍應用,文獻資源的電子化、數字化、虛擬化將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傳統圖書館的內部結構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以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為主體的現代資訊科技正日益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圖書館的服務物件――使用者的需求及行業特徵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圖書館面對使用者需求以及資訊環境變化的挑戰,必須思考並拓展服務內容及模式以提高競爭力。業界普遍認為,通過提供專門而深入的服務使使用者的需求得到最大滿足,這是圖書館服務向縱深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今後高校圖書館使用者服務的主要形式。因此,根據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主動的個性化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研究的重要問題,也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一個方向。

  一、高校圖書館個性化資訊服務發展的現狀

  1、呈上升趨勢的個性化資訊需求

  在高度資訊化和資訊網路化環境下,使用者的資訊需求由於其群體的多層次及廣泛性而呈現多樣化、高層次化、個性化的趨勢。從需求時效上,他們要求個人的資訊需求及時得到滿足。從需求內容上,他們要求提供的資訊更具全面性和精確性。他們不再僅僅滿足獲得資訊載體方面的資訊,還需要某一問題、某一知識領域、某一知識單元的權威性相關資訊,並希望進一步提供經過整合、整合、創新,並能解決問題方案的核心知識內容。在需求取向上,表現為使用者個性化需求傾向增強,他們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工作特性及課題性質對某一類資訊或知識內容表現為特別強烈的專指性。

  2、個性化資訊服務所需技術已基本成熟

  目前基於Web的個性化資訊服務是比較常見的方式。這種方式所需要的支撐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如:Web資料庫技術,完成使用者登入、身份認證、資料儲存等;資料推送技術,實現主動服務;網頁動態生成技術***ASP、ISAPI、CGI***,根據使用者資料動態生成網頁;過程跟蹤技術***如cookie等***,起到跟蹤、監控作用;網路安全與資料加密技術,提供安全嚴密的身份認證管理,保障資料在網路環境下的安全傳輸。

  3、資訊網路為個性化服務提供交流平臺

  個性化服務的關鍵在於即時與使用者進行資訊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挖掘使用者的真正需求,並提供個性化服務,而資訊網路恰恰是這樣一種可以迅速交流的工具。隨著“211”工程的實施,高校網路化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有近200所高校圖書館建成了區域網,為資訊網路開通提供條件,從而加速了高校資訊服務個性化時代的到來。

  二、對個性化資訊服務的思考

  個性化資訊服務是圖書館工作觀念和服務方式的一種變革,這項服務在我國圖書館界還不很成熟,尤其是聲勢大,應用成效低。要把這項服務落到實處,切實發揮它應有的效用,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1、加強使用者資訊需求分析

  開展個性化服務的前提是調研使用者個性化的資訊需求。使用者的需求資訊是否全面、準確,直接關係到使用者資訊需求挖掘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並最終影響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因此,準確地把握資訊使用者的個性特徵和需求特徵,為開展個性化資訊服務提供依據,並據此及時調整服務的角度和內容,是開展個性化資訊服務的重要依據。目前很多高校開展個性化資訊服務缺少使用者資訊需求分析,閉門造車,沒有深入研究,服務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只有準確把握了使用者資訊需求,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才不至於讓使用者感到“資訊過載”,減少使用者分析、判斷的時間,起到真正幫助使用者節省時間、高效學習的作用。

  2、明確使用者分類,培養特定使用者群體

  使用者從利用圖書館的內容和方式上大致可以分為:傳統型使用者、網路型使用者和混合型使用者三種。受各種因素制約,圖書館使用者目前仍以傳統使用者居多,個性化資訊服務並未受到普遍關注。因此,對傳統型使用者,應通過宣傳和主動提供服務等方式吸引其對個性化資訊服務的注意併產生興趣。對於混合型使用者可以引導其向網路型使用者的方向發展。當然,使用者可能並不在意獲取資訊的方式,而更關注獲取資訊的質量及渠道是否快捷方便。個性化資訊服務應發揮優勢,在服務的時間、地點、反饋途徑等方面為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爭取使用者的支援,同時也為圖書館培養特定的忠誠使用者群體。

  3、開展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資訊資源建設

  資訊資源建設是個性化資訊服務的基礎,“以使用者為核心”是個性化資訊服務的本質特點,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設計和安排服務功能與設施;二是建立符合個性化需求的資訊環境,為其提供定向的預定資訊與服務,並幫助建立個人資訊系統。實際上國內許多圖書館個性化資訊服務不盡人意,低水平重複,究其原因主要是並未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進行資源組織與服務,而更多的是從圖書館角度進行資源組織和服務。[9]所以從個性化和人性化的角度來說,圖書館要加大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的資訊資源庫的建設力度,建立以使用者為主導的資訊資源環境,以滿足個性化需求為目標,使使用者需要的資訊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證。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可以預見,個性化資訊服務的技術與手段將會不斷增強,服務專案也會更為豐富,更加體現出“個性化”和“人性化”的特徵,成為今後圖書館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主流方式。圖書館應該發揮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加大個性化資訊服務的力度,爭取進一步提高高校師生對圖書館的關注,促進圖書館、使用者與社會的共同進步。

  <<<下頁帶來更多的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