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激勵手段提高外語教學效果論文

  外語學習與學習動機密切相關。但是從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研究者們似乎更熱衷於對外語學習動機的分類研究,而對其理論基礎及其教育學意義的探索卻相對不足。針對這一情況,筆者以激勵教學法為研究視角,以實際教學活動為出發點,從理論和實際兩個層面探討了激勵教學法與外語學習和學習動機之間的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運用激勵手段提高外語教學效果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運用激勵手段提高外語教學效果全文如下:

  摘 要:正確、靈活地運用多種激勵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信心,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提高外語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途徑。

  關鍵詞:激勵手段;外語教學;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沒有受到激勵,生活、工作中僅能發揮自身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則能發揮80%―90%,甚至更高。可見,在外語教學中,正確運用激勵手段,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

  一、目標激勵

  目標是激發人的動機,滿足人的成就等需要的誘因。一個令學生鼓舞而又切實可行的目標,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階段目標和長期目標,並結合思想教育、考核評估等方式,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去學。

  目標的激勵力量主要取決於目標對學生的效用價值和學生對目標實現可能性大小的評估,以及目標難度適當與否。因此,制定的目標要有挑戰性、現實性。同時,有重要價值的目標,才能使學生鍥而不捨地去追求。

  大學生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個性及價值取向,但往往表現出不信任性和思考問題的不深刻性。因此,教師在運用目標激勵時,應注意目標的有限性、穩定性、順序性和有效性。並把解決思想問題與實現目標問題結合起來。

  二、強化激勵

  這是指通過對人的活動的定向控制,以鞏固或改變人的行為的一種激勵措施。它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激勵是指在行為發生後立即用鼓勵來肯定這種行為,藉以增強反應強度,使這種行為得到鞏固提高。在外語教學中,我們對學生良好的表現作及時的肯定、表揚、鼓勵,可以激勵學生求知、求勝的心理,提高其自信心、積極性。對錶現一貫突出的學生,通過評選本次課最佳等方法,使其保持激勵刺激的反應,從而養成刻苦學習的習慣。

  負強化激勵主要是指通過批評的方式,使學生認清其行為的不適當而產生的不愉快的心理體驗,從而形成改過的心理動機。在教學中對有意違反紀律、不努力學習的學生,運用此種方法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應用時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能諷刺、挖苦、侮辱人格,儘量做到使學生心服口服,從而主動改正。

  三、非語言行為激勵

  非語言行為激勵是教師利用身體姿勢和麵部表情、目光來影響學生的一種激勵行為。在教學中非語言行為激勵的作用包括:有利於減輕學生學習中的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心;有利於增強資訊感染力,提高對知識技能的感知效果;有利於維持課堂紀律,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有利於溝通思想,促進情感資訊交流。

  教學中教師非語言行為,是其心靈的外化形式。因此,作為教師要為人師表,言行一致,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形象,使學生懷著崇敬的心情接受教誨並依照行動。另外,良好的非語言行為也是教師的品性、情趣、素養、才能、性格的外部體現。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重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及藝術表現力的培養,以利於提高非語言行為激勵的效果。

  四、教師得當的課堂行為激勵

  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教師課堂行為有四種類;精明而生動的行為,其課堂行為是刺激的、鼓勵的;冷酷而嚴厲的行為,其行為是有序的和過多地直接制約;不安而焦慮的行為,其行為是猶豫不決,組織不良,遲鈍呆板,經常處罰學生,持否定態度;過於學究的行為,其行為是強調理論,要求課堂秩序有條不紊,文靜有序。

  對上述分類分析發現:第一類課堂行為的教學效果好。在課堂上,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能自己做的,就讓學生自己做,對學生多采取鼓勵與支援的態度,使課堂“靜”在獨立思考,“亂”在各抒己見;教師善於用生動、新穎、鮮活的東西誘導學生,給學生以刺激訊號,學生往往會更主動、自覺地朝著問題解決的目標努力。第三類最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第二類次之;第四類再次。其原因是:教師過多地對課堂行為加以限制,如不許嬉笑、討論,阻撓自發性活動等。教師的情緒直接感染學生,使學生的主動性受到壓抑,容易引起情緒危機,極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無法激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不能滿足學生對教學的需求。

  五、尊重、信任激勵

  大學生正是追求思想獨立的時期,特別需要別人對他的尊重和信任,承認他們的作用和價值。這樣,他們才會產生自豪感、歸屬感。在教學中,我們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而不是諷刺、挖苦、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在教學中,保持和培養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取決於教師如何看待學生的個人學習成績。不能要求學生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只不過是一定水平和一定範圍的知識,而不是活生生的學生。不同的學生是以不同的方式達到這種水平和掌握這個範圍的知識的。這就是說,在教學中應個別對待。不同能力的學生要分派不同程度的任務或作業,提出不同難易的問題。

  用這種方法能使全體學生有所前進,只是有些人快些,有些人慢些。學生從作業的分數或老師的肯定中看到了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學習給他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獲得知識的喜悅。同時,師生間的相互關懷和相互信任也結合起來了。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醒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利用教學內容,組織教法激勵

  大學生求知、求新、求勝心理表現得比較迫切、成熟。他們渴望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本領來贏得教師、同學的尊重、信任。因此,科學地選擇、安排教學內容,合理地進行組織教學,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進行學習,並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獲得成功與喜悅的情感體驗,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