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國內外所得稅稅負影響因素現狀及述評

  一、研究背景

  國家財政部門為了對收入進行第二次分配,以及對經濟進行全域性性調控,所採取的關鍵手段之一就是稅收。在社會經濟的高速成長下,稅收收入也水漲船高。2000年,我國的國民總收入約為98000億元,稅收收入總額約為12581億元;而到了2009年,我國的國民總收入大概有343464億元,稅收收入總額卻高達59522億元。在這9年的期間內,國民總收入只增長了3.5倍,而稅收收入總額卻增長了4.7倍。很顯然,我國稅收收入的漲幅遠遠高於國民收入的漲幅。因此,許多人不禁產生了一些疑問:稅收的負擔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在我們國家,稅收負擔是否過於難以承受?

  在我國國家統計局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查詢到, 2009年,國家稅收收入的76.07%是由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構成的。稅負歸宿理論告訴我們,消費者才是承擔流轉稅的最終歸宿,因此,構成企業稅收負擔的最主要因素,毫無疑問應該是企業所得稅。2008年的企業所得稅為11176億元。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我國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減輕了企業的稅務負擔,該年度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額約為11537億元。2010年,我國加強了稅收徵管,導致企業所得稅較上一年度增長了20.4%。企業所得稅的增長速度極快,而且在稅務結構中所佔的比重極高,引起了很多理論界和實務界人士的關注,很多專家學者開始了關於企業所得稅負擔的研究。本文將對國內外有關所得稅的研究進行綜述,以期對未來該方面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

  二、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

  早在20世紀50年代,國外學者就對所得稅稅負進行了研究。一些學者發現了研究公司所得稅稅負的重要工具——公司實際所得稅稅負率ETR。公司的所得稅稅負程度能夠通過ETR真實地反映出來,該指標是公司所得稅稅負的真實體現。

  在20世紀,國外研究者的關注的主要內容還是理論研究,實證研究所佔比重不高。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Stichney和Mcgee***1952***發現,公司的ETR越低,其負債水平就越高。

  Zimmerman ***1953***檢驗了公司的規模與ETR之間存在的聯絡,結論是二者有正相關關係,並依據該結論確定了公司的規模是否可以作為政治成本的代表。

  Poreano***1956***檢驗了一千三百餘家企業ETR的結構,發現ETR與公司的規模負相關,越大的公司,其ETR反而越低。

  時至21世紀,學者們也逐漸開始轉變研究方法,慢慢地更加偏重實證研究:

  Feeny等***2002***檢驗了產業因素與企業實際稅負之間的關係,發現若是能夠得到政府支援的產業,其稅負就不高。

  Jacqueline Haverals***2007***研究發現,相比其他行業,汽車行業和建築行業存在更大的實際稅負。

  David Han和Min wang***2007***檢驗了中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國家的稅收負擔與單位資本的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關係,發現二者並不相關。

  sagiriKitao***2008***研究了所得稅與經濟投資之間的關係,發現每降低百分之十的企業所得稅,可能會使將來的投資增長百分之二十。

  sagiriKitao***2010***檢驗了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與企業規模之間的關係,發現二者是顯著負相關的。

  ***二***國內研究

  直至20世紀末,我國才有學者針對企業所得稅稅負開展研究:

  安體富、嶽樹民***1999***在企業所得稅稅負水平研究方面首開先河。他們認為,當過重的稅負使得企業難以繼續經營,而財力上的缺失導致財政的收入難以彌補支出時,“究竟應該優先考慮誰的困難”這個問題應該是最重要的。

  王延明 ***2002***檢驗了資本密集度與ETR之間的關係,結論認為二者是負相關的,但顯著程度並不高。

  嶽樹民和安體富***2003***用我國的稅收負擔與其他國家的稅收負擔進行對比,發現我國企業的稅收負擔較為沉重,部分稅種稅率過高,稅基相對較窄。他們還特別提出,減稅政策和免稅政策過多、過亂,這對稅收收入總額產生了不利影響,增加了稅收收入的不確定性,也不能滿足市場經濟應該具備的“公平競 爭”特性。

  王延明***200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公司的規模、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以及公司的資本密集度都會對上市公司的ETR產生較強的影響。

  曹書軍、竇魁***2005***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瞭如下結論:上市公司的規模與ETR不相關;財務槓桿與ETR之間顯著負相關;固定資產密集度與ETR不相關;在巨集觀稅收優惠政策覆蓋面較廣的情況下,盈利能力和股權結構與ETR正相關,且顯著程度較高。

  王素榮、張新民***2006***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處於20%-80%這個區間內時,資產負債率越高,公司的稅負也就越高。

  譚康***2008***進行了實證研究並發現,規模越大,企業的ETR就越高,而資產負債率與盈利能力則與企業ETR呈負相關關係。

  婁權***2007***的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其ETR就越高。

  王素榮、蔣高樂***2009***對公司財務因素與ETR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實證研究,結論表明心得會計準則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平均所得稅稅負。

  陳阿芳***2010***以我國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9年的資料作為樣本,區分了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對公司的ETR進行了統計分析研究,結論發現從全域性來看,我國上市公司企業所得稅稅負趨於下降,雖然不同行業、不同地區會存在差異,但差異呈減小的趨勢。此外,陳阿芳還建議,在保證公平競爭的前提下,應該加強所處於發展較慢的行業和區域的企業的政策性稅收優惠,調整部分和實際履行情況脫節的優惠政策。

  三、研究述評

  綜觀以上國內外研究,可以發現國外學者對企業所得稅稅負的影響因素研究涉及到的領域很廣,既有巨集觀的一國國內生產總值、稅收政策等因素,又有許多微 觀因素,比如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資本密集度、投資報酬率等。國外的研究較為成熟,對於國內的研究具備很高的參考和借鑑價值。

  國內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還是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巨集觀方面的經濟發展水平、企業所屬區域和政策因素等,微觀方面的公司規模、 資產負債率和盈利能力等,但是針對不同的年度和不同的行業,所得到的結果不盡相同。但總體上來講,還是在逐漸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