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兒童插圖設計的發展現狀

  幼兒對於色調是十分敏感的,很多人認為兒童喜歡鮮豔的色彩,於是插圖中總是少不了對比強烈的顏色,實際上淡雅的色彩更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同時對視覺上也不會產生刺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中國兒童插圖發展過程

  在中國,兒童插圖藝術經歷了相對漫長的過程,最初的兒童插圖幾乎整本由線描構成,用單純的黑白線條取代了國畫傳統形式中對花鳥魚蟲的濃墨重彩,兒童出版物也因此出現了版畫風潮。

  建國之後,隨著版畫事業的不斷髮展,中國的兒童讀物發展也因此突飛猛進。《哪吒鬧海》、《水滸傳》、《大鬧天宮》等一系列充滿中國民間特色題材的連環畫走進60、70年代的兒童甚至大人的眼中。大多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都還有人手一本連環的印象,其中一套著名的《三國演義》連環畫,更是重複印刷了不下一億冊,可謂是風靡一時。

  現今的兒童插圖經過了解放後版畫、黑板報、宣傳畫格式的發展,以及80年代後期對國外優秀插圖表現風格的借鑑,90年代中後期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使用計算機進行插圖設計的新銳插圖家們層出不窮。

  國外兒童插圖發展現狀

  眾所周知,歐美的兒童插圖發展時間較早,新進技術的影響與發展也較早,所以插圖風格多樣化,而內容上也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畫面色彩鮮明,內容豐富,受到了世界各地兒童和家長們的歡迎。在國內兒童插圖圖書市場上,歐美兒童繪本也是銷量最大的,這對國內兒童插圖市場的發展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歐美插圖家們受其文化和教育的影響,憑著自己的創作風格為孩子們創作大量既內容有趣,又帶有教育意義的插圖作品,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

  其次是在日本,通常具有東方小巧的氣質,插圖故事多變曲折,還用大量效果來烘托氣氛,比如效果線、貼網點,Q版造型的運用和漫天紛飛的櫻花之類來彌補畫面和繪畫功底上的不足,人物造型飽滿充實,形象可愛,畫風充滿夢幻。

  我國兒童插圖設計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對兒童教育程度的不斷重視,面向兒童的各種書籍和雜誌的內容和形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其中圖文編排方式的改進和插圖繪製的多樣化在整個變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擁有600多家出版社,其中兒童出版社30多家,每年出版兒童圖書2萬多種,兒童圖書佔總圖書量的12.3%,而兒童圖書90%的是帶有插圖的。

  中國兒童圖書由於在插圖水平上的不斷提高,使得中國兒童圖書整體出版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並且逐步與國際水平接軌,推動了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兒童插圖圖書走向世界。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很多遺憾與不足。很多兒童插圖作品缺乏專業性,很難滿足不斷提升的兒童審美能力要求,這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以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出版的《嬰兒畫報》和繪本故事系列為例,畫面處理基本只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每個物象外輪廓勾線,然後用彩色鉛筆或油畫棒畫出體積,最後用水彩或丙烯顏色罩色;二是電腦簡單處理形象邊框之後填色;三是純用水彩或國畫顏色分染平塗。其中第一種表現手法運用最多,創作多停留在白描和簡單的填色上。其次,部分作品雖然在表現形式上細緻入微,但是在創作構思上過於老套死板,不能夠滿足現今兒童的審美取向。從而使得國內兒童插圖多見平庸之作,缺少真正能令兒童感興趣的成功作品。再次,在市場經濟的不斷影響下,書籍出版商急於成果,導致插圖家的創作時間不足,從而導致了兒童插圖的作品質量下滑,表現能力差,使得一些粗製濫造的兒童插圖作品濫竽充數。

  兒童插圖設計的思考

  ***一***細緻劃分兒童讀者的型別

  兒童讀物應該更多地考慮到兒童的審美心理特徵、年齡段特徵,並以此為依據對插圖的內容、風格、特點區別對待。數字、文字認知類適合於3-5歲的兒童;科學類、常識類的插圖則更適合於6-8歲的兒童;0-3歲的兒童則更適宜看或者說觸控那些能夠初步使他們對這個世界產生認知的簡單的色彩或者形狀,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喜歡讀圖、看畫,並且對聽故事很感興趣,但是孩子的注意力還集中不了很長時間,也無法理解複雜一些的故事情節,主要以啟蒙為主。

  ***二***豐富畫面內容,增加趣味性、故事性

  吸引小孩子就必須讓他覺得有更多的東西可看,而不是一個人物或者一些小動物等過於簡單的情景。豐富的畫面內容可以迎合兒童的視覺需求。義大利幼兒教育理論家蒙泰梭利作過這樣的實驗:他仔細觀察幼兒看彩色畫片,這個幼兒一邊看畫片,一邊不停地念叨著“汽車”。蒙泰梭利並沒有發現畫片中有汽車,問這幼兒汽車在哪兒,孩子指著一張畫有獵人房子的畫片,畫中遠處有一條像公路的曲線,線上有個小點。

  幼兒指著小點說:“這是汽車。” 幼兒看圖畫書和大人的感受是很不同的,像這樣微小的細節,對大人來說是無所謂的。由於幼兒毫無先入為主的觀念,對大人忽視的東西往往產生難以想象的反應。所以在設計思維上就要考慮到內容的豐富性,為兒童充分提供可供尋找的豐富的微小的細節,讓孩子們有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