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國內外科幻電影差距根源

  在這個資訊飛速發展的時代,電影已經是一種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消費,人們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更希望通過這種視聽享受來放鬆心情,提高審美。近些年的影視呈現著繁盛之勢,而歐美國家的發展更是如火如荼,尤其是科幻系列的電影。可轉而視之,為什麼我們中國的科幻電影卻略顯冷清,一直沒有大片上映呢?

  原因在於中國封建社會持續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和諧的中庸理念、以民為本的孔孟之道構成了中國傳統意識形態的基本結構,支撐了封建文明的長期繁榮。但這樣封建鎖國政策,使中國長期落後於世界潮流,隔絕了與外界的聯絡,使中國的科技認知水平遠遠落後於世界。

  灌輸國人的思想侷限於鞏固統治地位,使在某一程度上國人的思想過於保守缺少自由想象力,這和我們目前的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社會轉型時遲滯的思想已根深蒂固科學思想轉型也沒有跟上世界科技思想的發展潮流。

  而西方早早就開始鼓勵年輕人發明創造的精神,早在1624年英國的議會就通過“專利法”鼓勵和保護私人發明。這極大的推動了近代英國的科技發展。

  西方電影業的發展潮流數十年已經十分純熟,製片方敢大膽投資並勇於挑戰各種創想極限。雖然早期的美國電影如今看來只不過花拳繡腿,技術十分粗糙。可他的進步是不可小覷的。喬治·盧卡斯拍攝《星球大戰》時,他的團隊為了得到更好的影片效果,時任美術指導的John Knoll率程式小組創造了各種影象濾波效果,從而使電影具有極大的震撼力。而這位美術指導,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影象處理軟體Adobe Photoshop的創始人。而現在普遍使用的非線性編輯模式,也是盧卡斯公司技術人員的發明。這些事情,國內電影產業望塵莫及。目前使用的,也都是外國的軟體,外國的技術。

  現在的科幻大片《阿凡達》。《愛麗絲夢遊仙境》《變形金剛》等等科幻大片,哪個不是全球票房的霸主呢。中國近些年電影的票房一直憑藉著武俠類與愛國類的題材而居高。我們不斷重複著那些繁盛的歷史,企圖通過復刻人們心中的那一份幼時記憶再次博得掌聲,卻遲遲不向時代的前沿邁進。中國和美國這方面的差距,與我們的歷史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的民族不是一個缺乏想象力的民族。從我們四大名著的《西遊記》中便可看出,我們是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可中國古代的封建思想專制制度卻成為了我們發展的羈絆。政府的閉關鎖國,夜郎自大,使封建枷鎖中的中國逐步落後於西方世界。從鴉片戰爭戰敗列強打開了我們近代的大門以後,中國人才開始覺醒,開始認識世界。我們在歷史中摸打滾爬,50年代才建立起新的中國。這時的歐美早已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雖然改革開放至今中國有了突飛的發展,但幾千年根深蒂固至今無法完全散去的封建教條思想仍是困住我們思想創新的精神枷鎖。我們在歷史發展程序上還是與歐美國家有著教育上,思想上,理念上,文化上,科學技術上等方面較大的差距。中國的科幻影視業發展是緩慢的,落後的,想要快速發展趕上歐美科幻電影的腳步,仍需要時間。

  由於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國與歐美國家的電影體質也有不同。因此在各個國家的電影交流方面難免會有文化衝突,這樣不利於文化的借鑑。比如電影《黑客帝國》。在國外有著不錯的反響,可中國卻不通過審批。官方認為該片子具有悲觀主義論調,會宣傳反動,並有暗諷我們國家社會政治文化現狀的懷疑。

  中國科幻電影崛起之路舉步艱難。本作者認為還與中國電影製片方的固步自封,滿於現狀的認知態度有關。電影《阿凡達》的上映重新整理了北美票房的記錄,唯美的畫面,栩栩如生的描繪了納維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而英勇迎戰的場面。卡梅隆運用精湛的3D技術完成這部經典之作,通過電影極其巧妙的講述了這樣一個美麗而又感動的故事。影片中納維族與侵佔其領地的人類之間的戰爭有很深的現實教育意義。陳凱歌導演在評價該電影的時候卻說:“這部片子是冷的,而我的電影是熱的,拍出熱電影就能有觀眾。”這樣的評價未嘗不令人感到無奈。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本作者認為西方科幻電影的設計元素多半源於自然動物和世界各地的古老傳說。它們汲取其中的精華,並融入現代設計理念進行暢想創作。影片中人物與古老傳說中的精靈形象完美的結合。賦予人物精靈特徵的外貌,同時又具有精靈的能力。加以超豪華的場景設計,高投入的特技效果,科幻電影中的設計元素與現實設計相輔相成,互為表裡,既融入其中,向觀眾呈現精彩的視覺畫面。同時又各有其魅力,回味無窮。極富有藝術美感。這樣呈現給觀眾的影片當然會取得不錯的成績。轉而言之,中國的電影題材卻相較狹隘,只是藉以古代人的創想為核心進行延展。並未放眼於世界去博取更多的設計元素。同時中國的現實設計又較為落後。這樣設計元素無法與現實設計良好的結合,加大了科幻電影創作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