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農產品營銷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佈局的調整,我國農產品市場迅速擴大,特別是加入WTO後,國外農產品大量湧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

  日本:結合政策和網路拓寬農產品銷售通路

  日本農產品銷售比較順暢,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們能充分藉助網路的力量,做好產品的推廣和宣傳工作。日本農產品加工者注重信譽,在價格、口感和質量上絕不會因為是網路銷售而出現偷工減料或是缺斤短兩的事情,加上當地的物流服務比較發達,這就保障了網路銷售的順暢。

  二是日本各地農村都建有農產品銷售市場。這些銷售市場基本都建在高速路出口或是休息站,以及國道旁等交通便利的地方,銷售價格幾乎是城市超市價格的四分之一左右,這樣就把物流成本充分返利給顧客。這些蔬菜水果十分新鮮,不會出現宰客這種缺乏誠信的短視市場行為。低廉的價格和上好的質量,吸引了很多自駕遊遊客的光顧,而當地人也經常到這裡採購。三是日本農民的政治地位是很高的,很多出身於農村的國會議員都不敢得罪當地的農村選民,所以在法律制定等方面就充分考慮了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利益,在農產品補貼和外國農產品准入等各方面予以特殊照顧。

  【點評】注重多種形式的應用,尤其是網路銷售和交通位置的利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農民在生產中的自主和創新能力,對於國內合作社而言,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予以放開並支援。

  美國:加強協約訂單和直銷模式

  第一,美國農產品營銷現狀的特點是主產地集中在少數地區,產區農產品的生產高度專業化、規模化。美國果蔬營銷主要是農場主與生產合作社、產地中間商和大型超市或批發企業簽約進行銷售***佔銷售量的98%***。大型超市、連鎖經銷的零售商左右鮮活農產品交易,大部分農產品由產地經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出售給零售商。

  第二,直銷主導模式。美國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選擇與其大農場經營和連鎖超市的迅猛發展密不可分。美國農場經營規模大,90%的農場主平均擁有土地在10000畝以上,而且農業生產的地域分佈明顯。這使得單個農場或協會不需要經過中間環節就可以直接為零售企業提供大批量多品種的農產品。生產者或生產者團體在產地將產品進行分級、包裝處理後,直接送往大型超市、零售連鎖店或配送中心,許多大型連鎖超市自建配送中心,直接到產地組織採購。

  第三,美國的行業協會發展農產品物流業務。如蔬果協會是介於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一種行業組織,成員包括蔬果生產者、加工商、批發商、零售商、進出口商,主要任務是組織蔬果流通、交流資訊、銜接產需等。美國農產品78.5%從產地通過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農產品物流環節少、速度快、成本低、營銷效率高。美國通過使用條形碼技術建立追蹤系統,對產品供應鏈的物流流出狀況和上游流入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回溯,流通效率相當高。

  第四,美國通過使用條形碼技術建立追蹤系統,對產品供應鏈的物流流出狀況和上游流入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回溯,流通效率相當高。以合約、訂單為主的協約交易方式實行產銷直接見面,流通渠道短、環節少、流通效率高。

  【點評】國內農業現在的主要趨勢也趨同於美國,大規模的土地流轉和2015年前要完成的土地確權,也是在支援大農莊的發展,今年一號文的“家庭農場”就是改革訊號。

  巴西:強調農業合作社的組織作用

  巴西政府非常重視合作社組織的作用,通過形式多樣的合作社組織推動農業生產,促進產供銷一體化。合作社在供應生產資料、加工銷售農產品、提供技術服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巴西全國合作社聯盟統計,2010年,巴西農業合作社達1543個,合作社成員有近100萬人,農業合作社2011年營業收入以及直接出口農產品總額都比十年前增長近三成。巴西農業合作社主要分佈在南部的聖保羅州等地。這些地區大多是地少人多的家庭農戶,加入農業合作社使這些小農戶能夠聯合起來,共同組織農產品的貿易和加工,從而增強小農戶的競爭力。

  【點評】巴西的農業合作社通國內的極為相似,眾多的合作社現在也開始以聯社的形式出現,增強小農戶的綜合競爭力,除了要進行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包裝之外,逐漸走向聯合才是農產品營銷的一條大路。

  德國:以農產品農民直銷為主體

  德國大約1/3的水果實行農民直銷,將近50%的蔬菜採取農戶市場直銷方式。農戶直銷形式多樣,如在農場設立直銷店,到專業市場承租櫃檯進行直銷,根據訂單直銷送貨上門,在一些發達地區還實行網上訂購和郵購。

  直銷方式能在營銷上儘量減少中間環節,實行產銷無縫對接,防控了資本插手炒作,避免了生鮮農產品的大起大落。

  在鮮活農產品的零售服務上,農產品物流資訊化程度普遍較高。大規模零售店都安裝了EOS系統***自動定貨系統***,與交易對方聯機,並有VAN***附加值通訊網***將食品工業和批發業聯結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在歐盟,已經建立較完善的電子虛擬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供應鏈。如荷蘭,安裝有世界最先進的拍賣系統、新式電子交換式資訊和訂貨系統。

  【點評】農產品流通是制約農產品市場快速發展的緊箍咒,現代物流的建立需要破除地方割據的現象,從市場的角度去發掘和扶持全國性企業實力提升。政府的參與角色要適當減少,放開市場,讓企業自有競爭,逐漸走向“區域聯合、全國聯通”的良好發展局面。

  【專家綜評】

  農產品營銷專家張旭東認為:國外農產品營銷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三點:減少流通環節、鼓勵多渠道創新,放開市場活力。對於國內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而言,一方面要積極進行產業大聯合,同時相關市場的聯動尤其關鍵,不能依賴政府的干預和調節,真正由市場的經濟之手來調動資源的合理配置。在產品追溯和生鮮物流方面做到更多的技術轉化,這些基礎齊備了,結合當前的電子商務手段,直接實現農產品的網路營銷和網路渠道服務的全面提升,對國內的農業企業來說都是值得借鑑和實踐的。

  國外農產品雲營銷案例

  一、傳統農產品的概念特性及銷售市場的定位

  ***1*** 傳統農產品的概念特性

  傳統農產品主要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農業產品,它的生長環境不受地域的太大限制,只要是適合相關農作物的生長,都能得到大範圍的推廣使用。這些農產品的生長環境普遍決定了它們在食物安全方面無法得到太多的保證,其中的營養價值經過長時間的改良,也有了相當程度的下降。傳統農產品主要是經過農藥的殺菌、工業化肥的輔助生長以及一些化學原料的特效功能,使得農產品的自身成本費用較低,產量快、收入回報率的快,受到普通居民的熱烈追捧,有著一定的市場前景。這些農產品一直是人們日常的必備事物,它自身的質量問題也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身體疾病的發生。隨著這些年人們對於農產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傳統農產品慢慢暴露出了它的侷限性,原先的市場也有了一定的縮小。

  二、綠色農產品的概念特性及銷售市場的定位

  ***1***綠色農產品的基本概念特性

  綠色農產品主要是指在農產品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氣候環境要求普遍較高,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原料完全與傳統農產品背離。它的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工業化肥,也不需要危害性較大的農藥等化學物品,相對傳統的農產品生長週期漫長你,回報率較慢。但在實際的過程中,它對人體的危害基本沒有,自身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一般的綠色農產品都是經過國家食品質量安全委員會認證的,說明了它的各方面都有著較好的質量。綠色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基本做到了天然無汙染,它在營養價值方面也遠遠地超過了傳統的農產品。由於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可靠,受到了許多人的好評,這也為它未來開啟市場奠定了一定優勢。由於綠色農產品的生長環境特殊,也就客觀決定了它在市場中的價格地位。綠色農產品帶給人們更多的營養,為人們帶來了各種各樣豐富的人體必備元素。在未來的市場方面,綠色農產品也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 綠色農產品營銷與"雲營銷"理念的綜述

  ***1*** 綠色農產品營銷成本高的原因分析

  綠色農產品的品質都是上乘的,口感也較好,相對市場中同類產品,綠色農產品對於水源、土壤、溫度、溼度以及其他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這也使得它的市場成本非常高。在其它國家,普通的農產品與綠色農產品之間價格差距一般維持在10%-50%。不同國家的環境不同、地理位置差異性,決定了綠色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的價格有著一定的差異。氣候寒冷的地方,綠色水平培育過程相對複雜,價格也比普通農產品高出好多倍,比如芬蘭。倫敦的氣候相對潮溼,但人口密集,它的綠色農產品比普通農產品高出30%-50%。相對國外綠色農產品價格的偏高,我國在這方面的價格差異更加明顯。這主要因為我國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研發的企業,在技術的應用上,必須將生產過程中的所需的環境成本考慮進去,還需要支付生產所需改善已經遭到破壞的環境成本費用,即企業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購買所需要清潔的原材料,並配備相應的清潔裝置。同時,企業也需要通過所在國家的綠色農產品認證以及防止他人假冒偽劣綠色商標、盜用企業的專利標誌,這些費用都給企業帶來了成本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