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微信營銷產品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90後回鄉創業 微信賣土雞月入2萬
1990年出生的他,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愛掛QQ、泡論壇、刷微博、玩微信。他原本在一家國企上班,每天朝九晚五,一成不變卻安穩的工作,讓他心生厭倦。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了這份安穩的工作,回到寧德開始創業。一次偶然機會,他瞄到經營土雞、土雞蛋的商機,便下定決心以此創業。90後的他沒有采用傳統的營銷方式,而是在父親的反對聲中,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時興網路平臺進行推廣。如今,他全職經營土雞生意僅4個多月,月營業額近2萬元。近日,記者採訪了這位有著與眾不同創業故事的“90後”小夥子。
放棄國企工作回家創業
“我現在剛開始打寧德市場,一個月賣一萬多,這個月估計能突破兩萬。”詹思傳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詹思傳生於1990年,蕉城區漳灣鎮嶺後村人,2012年畢業於廈門華天涉外學院物流專業。如今的他,是一個經營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土老闆”。
每天晚上,詹思傳開始整理一天接到的訂單。第二天早起床,根據訂單殺好雞,9時左右打包好要送的土雞土雞蛋等“土貨”,騎上摩托,他從位於漳灣鎮嶺後村的家中出發,開往寧德市區,約20分鐘後到達。學過物流專業的他,按照提前設計好的路線,一一派送到客戶家中,送完貨剛好繞了一圈。“這樣比較省油。”詹思傳笑著透露。
而在一年多前,他還是一名國有企業職工。“畢業後,我在泉州安溪一家國企幹了8個月。”詹思傳講起他的第一份工作:這是一家位於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的一家國企子公司,詹思傳從事的是LED晶片生產,每個月可領到兩千多元工資。
但是這份每天朝九晚五,不時要上夜班的工作,詹思傳並不喜歡。趁工作之餘,詹思傳不少營銷類及創業類的書籍,正是這些書籍,讓一個“創業夢”在他的心中漸漸萌芽。“趁年輕就要拼一把。”2013年春節過後,詹思傳便辭去了穩定的國企工作,回到家鄉寧德,決定自己創業。
“好好的工作幹嘛不幹呢?”對大學生兒子辭去穩定國企工作回到寧德,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十分不理解。他勸兒子:“你就安分地找份工作吧。”但一門心思要創業的詹思傳哪裡聽得進去。2013年3月,詹思傳在寧德市區開了一家電信代理店,經營賣手機、繳話費、辦理寬頻等業務。見兒子乾的事情還算靠譜,詹仁山便不再反對。
發現商機:三成寧德人愛吃“土貨”
可好景不長,剛開始,手頭的各種人脈資源比較多,詹思傳的手機生意還算不錯。可時間一長,手裡的資源漸漸用完,他又想不出好的推廣辦法,手機店生意一日不如一日。2013年9月,詹思傳被迫關了店門,重新找工作。他很快在一家團購網站謀得一職,只可惜這家網站經營狀況不好,上了一個半月班後,公司倒閉,詹思傳再次沒了工作,甚至連這一個半月的工資都沒拿到。
不過,詹思傳並沒有一蹶不振。在休息一個多月以後,2014年初的一天,他向父親詹仁山提出要全職賣土雞和土雞蛋的想法。
詹思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緣於他一個偶然間發現的商機。從國企辭職回到寧德後,應一朋友邀請,他加入一名為“閩東寧德同城交易”的QQ群。群友都是寧德本地人,不少人在群裡進行商品交易。一天一位某網路公司老總在群裡問起:“哪裡可以買到正宗土雞?”詹思傳便順口答道:“我家就有正宗的土雞啊。”
原來,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從事農業養殖多年,還是“科技示範戶”,家裡養了許多頭豬,還養了20多隻土雞。不過,他養的土雞以及產下的雞蛋,大部分都是自家食用或送人。
詹思傳在QQ群裡與對方詳聊,併成功將一隻土雞賣出去。通過這件事,詹思傳開始留意身邊需要土雞或者土雞蛋的人群,他在QQ群裡作了一次小調查,他發現,在寧德愛吃土雞、土雞蛋的人佔到30%,但其中80%的人都不知道該去哪買正宗的土雞蛋。
“這是一個商機。”詹思傳動了賣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心思。於是他在自己開的手機店門口貼上宣傳單,當有客戶來店裡充值繳費時,他便順便告訴對方自己也經營土雞及土雞蛋這樣的“土生意”,並因此發展了一部分客戶。不過由於沒有認真宣傳,剛開始他的生意並不好。
“我想通過網路賣土雞和土雞蛋。”詹思傳向父親詹仁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詹仁山認為這事不靠譜不同意。手機店關門、團購網工作沒了之後,詹思傳再次向父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時,詹思傳的姐姐和姐夫對詹思傳的想法表示支援,他們從事養殖業多年,覺得這條路子行得通。詹思傳趁熱打鐵,在父親面前立下“軍令狀”:“先讓我做三個月,要是賣不動,我就聽你的找個工作去上班。”這樣,詹仁山才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借網路平臺賣土雞創業
作為一名90後,詹思傳和同齡人一樣,喜歡掛QQ、泡論壇、刷微博,隨著微信營銷時興,他又瘋狂地迷戀上玩微信。而下定決心通過賣土雞創業的他,便想通過他最熟悉的方式進行推廣。
詹思傳告訴記者,他的第一單“土生意”是通過QQ群達成的。此外,他的推廣手段還有論壇發帖、微博營銷以及後來的微信營銷。
“我是一個微博達人,那段日子刷微博非常頻繁,以至於我的朋友一開啟微博,看到的訊息全是我發的。”詹思傳告訴記者,他的營銷方式是“直接發農場裡土雞們的圖片”,讓潛在客戶們與其互動,並沒有特別刻意去推廣。
後來,詹思傳發現微信比微博推廣成效更好,便逐漸“轉戰”微信。“微信可以一對一營銷,方便客戶與我交流下單。此外微信還有個特別好的功能就是‘找附近的人’,我的很多客戶都是通過這個功能找到的。”詹思傳透露,如今他的微信裡有400多個好友,其中300多名都是他的客戶或潛在客戶。
2014年1月7日,詹思傳為自己的土雞生意申請了微信公共號。
2014年1月中旬,詹思傳在微信上收穫第一單生意。“那個客戶說要下農場看,過了一兩天,他和他老婆真的開車下來了。”詹思傳說,“我那時候特別激動地接待了他們。”這次客戶來訪,買走了一隻小母雞和兩斤土雞蛋。回家後,客戶將自己在農場拍攝的圖片傳到自己微信上,並寫上“原生態土雞”的評語。詹思傳興奮地給他點了一個贊,還特別把這個客戶評價截了圖,存在自己手機裡。
詹思傳的土雞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可當我做得還可以時,‘禽流感’來了。”詹思傳說起創業中遭遇的第一次危機。那是2014年1月底,“快過年了,30日那天晚上,一市區的客戶在微信上下了單,要買2只土雞,叫我2月9日送過去。”詹思傳說,當時他還高興地向父親吹噓網路上招來的單子。可沒過幾天,這個客戶就取消了訂單,說因為“禽流感”不買了。
所幸客戶沒有全部流失。漳灣附近農村的一些客戶,以前跟詹思傳的父母打交道,後來交給了詹思傳負責。這些農村客戶由於沒聽到“禽流感”的傳聞,他們的訂單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退單的都是城裡的。”詹思傳說。
春節後,詹思傳的土雞雖然賣不動,但土雞蛋的銷售不受影響。生意雖然淡了許多,但詹思傳並不著急,而是趁機休息,偶爾看看書、爬爬山,“我知道這段時間終究會過去的。
他的遠景:把農場連到城市
通過網路營銷和客戶間口口相傳,詹思傳的土雞生意越做越大。如今,詹思傳的土雞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1000多隻。
“1月份的時候,平均一天只能賣兩三隻,現在每天至少賣五六隻,最多的一天賣了14只土雞。”詹思傳告訴記者,有一次因訂單太多,他的摩托車超載被交警攔住。“經歷這次之後,我再也不敢超載了,而是分時間段送貨。”此外,他表示,隨著今後生意的擴大,他有僱人送貨的打算。
其父親詹仁山是他的幕後“技術支援”。“他有專業經驗,知道雞食慾好不好,有沒有生病。我負責送貨和推廣,白天有空的時候就幫忙喂喂雞。”詹思傳說起了父子倆的默契分工。
“我這種模式是把農場連到城市,客戶可自行開車下來購買,也可以送貨上門。”說到未來,詹思傳還準備賣一些有機蔬菜,“待農場規模再擴大一些,我打算把農場打造成親子農場,“讓客戶來買自己撿的雞蛋,體驗撿雞蛋的樂趣”,將“土生意”做到極致。
二
善用產品,微信“殭屍關係”就不會再令你焦慮
“殭屍關係”或許真的觸碰了我們的痛點,也給我們整日面對微信朋友圈的焦慮感、力不從心等情緒提供了某種解釋。也許許多人會由此開始清點自己的朋友圈,讓那些不會再有交集的“殭屍關係”永遠長眠。
然而,隨著微信不斷成為工作、職業社交、營銷、推廣等大雜燴平臺時,我們基於利益需求而建立的臨時社交關係會越來越多,這也意味著潛在的“殭屍關係”也會越來越多,而我們也會因此感到更多的倦怠感和孤獨感。
不過,我對“殭屍關係”的思考並沒有停留於此,反而越來越好奇,什麼樣的關係會以及如何轉化成“殭屍關係”?在什麼樣的環節會發生?“殭屍關係”對微信平臺資訊流內容、使用者本身會帶來什麼?
一、?“殭屍關係”如何產生?臨時社交關係轉化;資訊分享過程中“同臺不同境”
上篇文章中已經詳細分析了,因為工作、職業社交、營銷推廣等原因而建立起來的臨時社交關係最容易成為“殭屍關係”,最主要原因就是雙方的交流缺乏動力。
但是,這種“殭屍關係”並不是絕對的,只要有條件轉化,仍可能成為有情感的緊密社交關係。臨時社交關係轉化成互動性更強的情感關係大概有三個條件:真實的面對面互動交流;不間斷地在微信平臺上溝通交流增進了解;尋找與他人的共鳴區。如果很難做到這三點,那麼這種臨時關係就很容易成為“殭屍關係”。可以說,臨時社交關係在微信上的直接交流和溝通方面存在很多難以突破的問題,加之彼此的不熟知,雙方進一步在朋友圈產生互動的頻率更少,於是臨時社交關係更容易成為殭屍關係。所以,臨時社交關係在轉化成殭屍關係方面佔很大比重。
除此之外,另一種能讓微信上的社交關係變成“殭屍關係”的情況則會發生在朋友圈資訊分享階段。在資訊分享階段,我們的大腦對朋友圈其他人分享的資訊有一個處理過程,這個過程是:“接觸資訊—過濾/篩選資訊——感知到資訊並留存/未感知資訊到並拋棄”。
如果我們經過資訊篩選和過濾,感知到了某些朋友的釋出的資訊並留存在大腦中,這時我們便對這個資訊有了理解甚至認可,緊接著可能會有意願跟這個人進行朋友圈互動和交流,此時“共鳴區”就產生了。如果這種“共鳴”時常發生,那麼雙方關係便會因為資訊的分享而變得更加熟悉或緊密。
相反,如果我們在看到某些朋友釋出的資訊後不感冒***感知不到***,那麼這些資訊很難進入我們的大腦,我們便不會有動力去更多瞭解,所以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忽視那些未達到“共鳴區”的資訊和“朋友”***因為人會下意識地迴避自己不需要的資訊***,因此跟這些人在朋友圈資訊分享階段的互動會越來越少。一旦處於這種狀況,“舞臺中央孤獨的表演者”便會頻頻出現,朋友圈“自說自話”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雙方的社交關係便可能向殭屍關係發展。
無論這種關係是由不熟悉的人臨時建立的社交關係,還是原來真實的社交關係,都很有可能轉向殭屍關係。也就是說,“朋友”雖然在同一平臺展示資訊,但因為所處境況/環境的不同,所以感知到對方資訊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慢慢會在微信上“分道揚鑣”。***所謂的話不投機半句多***。
二、朋友圈資訊分享階段發生了什麼?
這樣看來,決定著朋友圈裡誰是“長久溝通的朋友”“誰是無資訊互動和交流的朋友”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你對朋友圈分享資訊的過濾和感知,以及你篩選後留下的資訊和自己的匹配程度。然而,這個過程可能是我們意識不到的,但卻對我們最終的行為產生影響。那麼我們是如何過濾朋友圈資訊?
我來舉個形象的例子,A在朋友圈發了一條賣面膜的微信資訊,B先是看到了這條資訊***視覺上***,緊接著這條面膜資訊開始進入B的心理層面進行過濾,此時便有幾種情況發生:***1***B不感興趣***興趣***,所以自動忽略面膜資訊,B與A不想有交流。***2***B很討厭推銷資訊***態度***,認為推銷資訊都是騙人的,所以忽略資訊或刪除A。***3***B很愛美***本能***,對面膜資訊有需求,所以B點選開啟檢視詳細資訊,B和A交流互動。
當然這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卻說明,B對A發的面膜資訊有不同的過濾和感知方式,不同的過濾和感知又決定了B對這條資訊最終的處理方式,以及B和A的關係和互動情況。
不光是B,其實每個人在心理層面過濾資訊的依據都是跟自己的個性、自我感覺、興趣、態度、習慣等因素有很大關係***這個過程如下圖所示***。也就是說,這些方面的因素決定了你對朋友圈資訊的篩選,決定了你對哪些資訊理解或不理解,對哪些資訊認可或不認可,需要或不需要,決定了什麼樣的資訊能跟你匹配上,最終也決定了你會將什麼樣的人劃入“殭屍關係”名單。比如,某個人發的資訊總是在你的關心之外或興趣之外***匹配不了***,那麼長久來說,這個人最可能在微信上跟你不相往來了。
從本質上講,人們心理上或本能上是希望跟他人產生共鳴的,也是希望得到認可的。所以,如果要讓更多人感知到你的資訊並跟他們產生共鳴,就意味著你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定位自己在微信上的角色和所屬圈子,並不斷髮布跟朋友圈裡的朋友產生儘可能多交集的資訊,以此來引發跟其他人更多的互動和交流,最終維繫朋友圈的諸多關係。當然,我們也會因此感到筋疲力盡和力不從心。
但是,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的確是有限的,我們能夠駕馭的形象角色也就一兩個,所以,你在朋友圈分享的資訊在大部分情況下是不能被你角色定位之外的圈子感知到,比如你在微信上是工作形象,你分享的資訊多與你工作關聯,那麼你其他圈子的朋友就很難最終感知並理解到你釋出的資訊,你和他們的共鳴會越來越少,交集少,互動和交流也會變少,很可能成為長久沉默的殭屍關係。***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解釋,即便以前是同學和朋友關係,但在微信上似乎也感覺越來越不瞭解和疏遠,互動和交流越來越少的原因。***
因此,我們更進一步確定跟哪些人的關係會成為“殭屍關係”是在朋友圈資訊分享傳播階段發生的。
三、如何緩解殭屍關係帶來的心理失衡感?除了逃避,謹慎地、有選擇地、積極地分享資訊
面對殭屍關係以及由此造成的資訊處理壓力,我們會產生強烈的焦慮和不舒服,這種焦慮其實是心理的一種失衡狀態。為了緩解這種失衡感和消極狀態,可能很多人會選擇一種處理方法就是逃避朋友圈,開啟的次數減少,正如上篇文章中分析的那樣。因為,從心理學上講,逃避可以減少失調心理。比如我們買了一個產品,好多評價都說不好,但我們會有意識的迴避這些不良評價,讓心理產生平衡,從而確定我們購買的決策是正確的。
而另一種緩解殭屍關係帶來失衡感的方法則是彌補這種失衡,只要你更理性***微信產品本身已經具備了這些功能***:
***1***更在意和注重自己分享的內容,控制發帖數量,謹慎地撰寫評論,以迎合自己所屬的圈子;
***2***有篩選性地分享內容,多數人希望自己分享的內容能贏得某些圈子成員的互動;
***3***不斷與他人在朋友圈建立互動***點贊、評論、甚至轉發他人釋出的內容等***,以此提高雙方關係的黏度,最終減少殭屍關係帶來的不良感覺。
***4***更注重使用微信分組功能,提高自己分享的資訊在不同群組裡的活躍度。不過這樣的時間成本還是很高的,會不會覺得自己很分裂?
其實這些彌補失衡的方式就好比,我們買了一個產品,特別希望看到很多正面評價、家人朋友的認可,甚至還會專門去搜集對這個產品積極的評價,以證明自己的決策正確,從而達到一種心理平衡。所以,相比於逃離朋友圈,這是一種比較積極對待殭屍關係狀態的方式,但長期來說,更易引起身心俱疲和患得患失心理,比如,如果不時常刷朋友圈就會感覺不安。
所以某種程度上講,在朋友圈資訊分享也是積極轉化“殭屍關係”為更緊密關係的一種手段。通過分享資訊,我們獲得更多在圈子中曝光的機會,獲得並尋求更多的肯定,從而希望產生更多互動,失衡感得到緩解,最終也維護了這種關係。
四、“我們”在訓練自己成為優秀的“資訊推銷員”
正如上面所說,為了緩解殭屍關係狀態造成的心理失調或者為了更積極地轉化殭屍關係為緊密關係,我們會對自己分享的資訊越來越重視,選擇哪些內容分享也變得嚴格和慎重,對分享的內容會仔細考量。因為,一方面自己不希望製造太多資訊冗餘引起他人不滿,所以要精簡;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篩選後而分享的資訊能跟某些社交關係產生共鳴區,從而把雙方關係的不活躍變成活躍狀態。
所以,這種情況越來越考驗個人對分享資訊或轉發內容***文章、視訊、音訊、甚至廣告***的“推銷能力”。比如,我們會給篩選後決定分享的資訊新增轉發評論,希望這條資訊通過自己的轉發評論或者說“推介”而被他人關注和檢視,從而希望他人能與自己在這條內容上產生共鳴;希望通過分享的內容來獲得認同感;希望分享的內容會樹立自己在圈子中的形象、角色、風格、品味,甚至是地位。
因此,在資訊分享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練習自己提煉資訊內容的技能,每次轉發分享資訊都在訓練自己的評論能力,也是在提升自己的“推銷策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微信上其實是潛意識地“練習”自己成為出色的資訊推銷員。
五、對微信平臺資訊流內容的質量要求越來高,但好內容也怕巷子深
當面對微信上不活躍的殭屍關係以及由此造成的大量資訊內容和刷屏壓力時,我們會疲於檢視和閱讀他人分享的繁雜或無關資訊,所以朋友圈分享的內容被開啟的頻率會降低。這反過來也說明,我們越來越希望跳出冗餘資訊,渴望看到更多高質量的內容,也會協調“刷朋友圈浪費時間”的失衡感。
但是,好內容被發現並傳播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大了。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對朋友圈雜亂資訊的疲憊;另一方面則是微信上資訊流內容的海量和龐雜,並且資訊內容只能顯示“標題”,我們在時間非常碎片和精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往往會單根據標題來確定是否檢視。如果內容好,但標題不好,好內容仍會瞬間被淹沒。
所以,微信上資訊流內容的“標題黨”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而好內容也會更加依賴好標題,這考驗著微信運營或編輯人員的能力。另外,如上分析,個人對資訊流內容的轉發評論或推薦評價***資訊推銷能力***將變得十分重要,會成為好內容被發現並得到廣泛傳播的一個重要方式。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 電商微信營銷產品案例分析
- 個人養老保險明細怎麼查和繳納方法
- 大學畢業離別的簡單句子
- 在大學生村官座談會上的講話
- 甘肅省書法作品
- 健身必須要掌握的五個常識是什麼
- 有創意的健康諮詢公司名字
- 吃什麼東西能淡化色斑
- 播音主持練氣發聲_前兩個階段
- 星座天秤座的貴人是什麼星座
- 導師的推薦信怎麼寫參考模板
- 非主流男生頹廢網名
- 歌頌中秋節的詩歌朗誦
- 參加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 蘋果窗花剪紙手工教程
- 挽回男朋友去感動他的話
- 人流後吃減肥藥的危害
-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論文
- 寶媽微商創業
- 北京冬季旅遊人氣最高的景點推薦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