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黃庭堅生平

  引言: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不僅創造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書法,更重要的是能對後代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高,起引導推動作用。黃庭堅在這兩方而的貢獻,都很突出。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黃庭堅,江西詩派開山之祖。生於慶曆五年六月十二日***1045年7月28日***,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詞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

  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

  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於宜州貶所。

  人物評價

  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不僅創造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書法,更重要的是能對後代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高,起引導推動作用。黃庭堅在這兩方而的貢獻,都很突出。

  “唐中葉以後,書道下衰”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廢除了席地作書習慣所帶來的缺點。黃庭堅就針對這個實際,在執筆方法上,正確地提出了“高執筆,令腕隨己左右”來補救。隨著米芾繼之。經過後來書家在共同的實踐巾,證明並公認了懸腕作書,是學好書法的必要途徑。

  除此之外,對具體作書方而,他又提供了重要心得。說“古人作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他用筆的心得是,充分掌握各種毛筆的不同效能,極力操縱,因勢利導。使“鋒在筆中,意在筆前”,“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指出用筆“要知擒縱,要字中有筆。”深得捉筆迴腕,法度甚嚴”、“於左右之體、點畫之間,既能精神不病,要且遒勁兩全”。所以他妙能不擇筆。他在被貶謫期間,物質條件很壞,用三錢買雞毛筆,還是寫字。說“雞毛筆亦堪作字”“蓋能書者,有時亦乘興不擇佳筆墨也。”黃庭堅用雞毛筆寫的字,我們雖然無法辨出。但流傳著名的《松風閣詩》後有南宋向立跋雲.“此松風閣詩,乃晚年所作。筆墨雖不相副……然書法具存.章章乎羲獻父子之問。”我們在這件墨跡中,可以看出他高懸肘腕,用提按和筆管向八而起倒,隨勢操縱的方法。制服了倔強難馴的劣筆,寫出了不朽的名跡。

  黃庭堅在書法藝術上的更大貢獻是:預示未來,啟發後人使用羊毫筆的門法。在古代,包括黃庭堅時代,作書普遍用兔毫。直至清乾隆時,樑同書等才提倡使用純羊毫。但兔毫屬硬毫,羊毫屬軟毫,筆性不同。若不掌握羊毫特性及它的使用方法,學古人書,根本無從學入,莫論超越古人。清張廷濟在《清儀閣題跋》中,跋《漢曹全碑》下有一則雲“***此碑***陳香泉***弈禧***有臨本,……。頗得筆意。然以弱毫摹其形,以雋逸則有之。遒勁則未也。”足見羊毫學古人書之難,關鍵在於比兔毫柔軟,手腕提按揮運,筆鋒不如硬毫之感觸敏捷。而雞毫筆之軟弱,更甚於羊毫。黃庭堅既善用雞毫,以其法施之於羊毫,則如手有千鈞之力,舉折枝之勞,無可疑矣。因此黃氏的用筆方法,實為後人使用羊毫,打開了門法。他有詩云:“化我霜毫作鵬翼”正說出了他能使弱毫化成鐵翼的實際情況。我們使用羊毫,學古人書,因筆毫剛柔效能不同,不可能盡似。譬如生產工具不同,所出產品亦異。要在能充分發揮羊毫之功能,在書法風格上,接受古人傳統,自能產生新貌。所以黃氏的貢獻,對後代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在技法上,打開了廣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