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黑板報高中
我國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歷來已久,早在漢朝時就以律令的方式規定了食品安全,杜絕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場。尤其到了飲食市場空前繁榮的宋代,率先提出食品安全的第三方監管問題,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食品安全黑板報高中,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食品安全治理
如果說問題食品是對人身體健康的威脅,那麼違規與違法的食品經營者則是危害社會肌體的毒瘤。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就餐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這種多元就餐方式下卻伴隨著一股隱祕的暗流——食品安全隱患。
食品經營的方式有四種,方式一:盒,飯最便捷的方式,口味自己選擇還可以上門送餐,極受城市寫字樓打工族歡迎。但盒飯多為小作坊烹製,在外人看不見的封閉空間裡大量製作,衛生狀況可想而知。方式二:街邊小攤和小飯館,以各類麵食、米飯為典型,最快的時間就餐,最快的時間離開。較之盒飯固然放心,但恐怕更多是一種心理安慰。方式三:燒烤小攤和大排檔,以各類肉食燒烤、油炸為典型。燒烤小攤幾塊錢就可享用美味,但別忘了:便宜沒好貨!方式四:中高檔餐飲酒樓最正規的場所,環境優雅,檔次也“更上一層樓”。但正規不代表不違規:大廚在烹製時往往將雞精、味精大量使用於高溫油鍋,菜的味道是美了,但雞精和味精高溫融化後所產生的化學物呢?違規與踩法律“紅線”表面看來這四種方式只是細節上存在違規,算不上違法,但並不代表其不會違法。實際上,往往在人們看不到的背後,經營這違規與“踩紅線”行為時有發生。
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
人們一直呼籲對不法分子動用“重典”,重典固然能產生足夠威懾力,但重典再重也是事後懲罰,如果監管不到位存在漏洞,食品安全依舊難以保障。食品安全保障不僅要懲罰和監管,還應該上升到責任制度層面,形成長效機制。全方位的監管和懲罰尚且無法保證食品安全,何況離“全方位”還差得很遠。法律的懲罰是一方面,相關部門的監管又是一方面。只有先挖其根,再去其皮,方可使食品安全的治理取得實質性效果。
:查處違禁農藥如何問責
一菜農在種植大蔥過程中,為滅害蟲,擅自在大蔥上噴灑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經檢測,農藥殘留超標190倍。近日,南陽市鎮平縣法院審結該案,被告人姜某犯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處罰金5000元。
各種農藥超標、違規使用,正在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之禍。儘管濫用農藥行為早成輿論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但卻很少看到有誰因此而獲罪領刑。從這種角度來看,這起因濫用農藥而獲刑的案件頗具標本意義,由此釋放出的訊號是,違規濫用農藥行為本身已經涉嫌犯罪。在濫用農藥現象屢禁不止的社會背景下,嚴厲追究法律責任無疑是正本清源的第一步。
不過,倘若從實際效果來看,嚴厲判罰一個老農,恐怕未必足以杜絕濫用農藥現象。其實,此次嚴厲判罰不過是始於農業局工作人員的一次偶然發現,在這種掛一漏萬式的責任追究機制中,嚴厲判罰旨在發揮震懾作用,但卻未必奏效。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多數農民因受知識水平的限制,未必知道自己使用的是什麼農藥;另一方面,即使一些農民知道農藥有毒,卻難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替代品。對於農民來說,能有效滅蟲的農藥才是他們需要的,至於農藥的學名和成分,多數人並不關心。正因為如此,多數人購買農藥時只說要殺什麼蟲,農藥經銷商的推薦往往就是他們最終的選擇。很顯然,如果只問責違規用藥的農民,而放過違規銷售的經銷商,濫用農藥現象很難因此而絕跡。
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消費者每年因食物殘留農藥和化學新增劑中毒的人數超過10萬人。實際上,在違禁藥品氾濫的過程中,深受其害的不只是消費者,作為最初的接觸者,農民本身也是受害者。如果說農民青睞劇毒農藥是出於對效果的追捧,經銷商違規銷售此類農藥,則單純出於對利益的追逐。儘管農民可能會對農藥成分不甚瞭解,但經銷商不可能對違禁農藥一無所知,更為重要的是,相比起普通農民遊兵散勇式的違規用藥,手握大量貨源的經銷商才是最大的“毒源”。劇毒農藥有禁不止的背後,是一條完整的違規生產銷售鏈,如果能從源頭堵住劇毒農藥的生產和銷售,即使農民有心購買恐怕也無從購得,如此一來,違禁農藥何至於氾濫成災?
事關公共安全,嚴格執法本身無可厚非,不過,責任追究顯然不能止於違規用藥的農民。一個違規用藥的農民,其所汙染的不過是數畝蔬菜,但是違規銷售農藥的經銷商,其手中的違禁農藥又將造成多大的影響?更進一步說,那些無視禁令一心追逐利益的生產廠家,又該對公共安全構成多麼巨大的威脅?
從某種程度上說,違禁農藥的泛濫正是因為背後存在完整的生產銷售鏈,農民雖然是直接使用者,但卻顯然處在利益鏈的最末端。以此而論,嚴懲違規用藥者當為制度究責的起點,而不是終點——這個農民是從哪裡購買的農藥,這些農藥又是在哪裡生產的?如果每次類似案件發生,都能順藤摸瓜倒查利益鏈條,並依據社會危害的輕重量刑判罰,則有助於剷除違禁農藥,從而真正維護公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