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導語: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並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於高效教學。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備課中的問題
1.教師不是每節課都“備”的,一週只備一節;2.不是人人都備課的,有的人可以連一節都不備;3.備課實行輪流制,新教師、老教師,水平高的、水平低的,工作負責的、不一定負責的都要輪流;4.重在打造“導學案”,一個好的“導學案”就等於教學的高質量;所有“導學案”迴圈使用。
有的學校的備課是由個別教師以“教學案”的形式來完成,因而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由個別教師輪流編寫的“導學案”不一定能夠保證質量。因為教師的水平有差異,缺少教學經驗的教師有時竭盡全力拿出來的“導學案”也許目標、重點定位不當,內容深淺把握不準,問題設計缺少邏輯性、層次感……有的教師教學水平高,經驗也豐富,但是由於責任心、事業心不強,會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師水平高,責任心也強,但是由於“忙”,也有可能應付了事。一旦用這樣的“導學案”實施教學,師生會集體“受害”。當然兗州一中也有“集體備課”,通過匯聚集體智慧來提高“導學案”的質量,彌補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全組備課的教師只有1-2個,其他人都沒有備課。在“集體備課”時,沒有備課的老師對教材不熟悉,對目標、重點、內容、方法都沒有內化、思考,他們能夠提得出意見嗎?也許有經驗的老教師憑老經驗可以說幾句,但也不過是空話、套話、“普通話”,說了等於沒說。多數教師因為他們沒有備課,所有沒有發言權,只能悶聲不響,全盤接受。因為沒備課的教師基礎是“0”,所以別人備的課哪怕水平再低,再低效,他們也只能說一個字:“好”。也許有人說,教師為了上課,肯定會自覺鑽研的。恐怕不一定。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備課已經“合法化”的前提下,會有多少人自覺備課?教師自己沒有備課,沒有思考,連一道習題都沒有做,就拿著別人編寫的“導學案”上課,怎麼能履行自己的教學責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教師恐怕只能實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學,於是乾脆把自己降格為“學習者”,把教師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統統盲目隨意地交給學生,並美其名曰“在教中學”。學生是受教育者,他們對教學任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過程欠思考,教學方法未掌握,怎麼能取代老師發揮引導路程、把握方向、激發興趣、正確評判的作用呢?再說,再好的“教學案”也要適合自己班級的學情,也要根據任課老師個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到教學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個好的“教學案”就等於教學是高質量的話,那麼教學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國的教師只要共同打造出一個好的“教學案”,甚至彙編出一個“教學案”集,優質課就批量產生了,天下有這樣的美事嗎?
我認為,高質量的“一次備課”是“二次備課”、“集體備課”編寫“導學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有效的“一次備課”,後面的所有環節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二***作業中的問題
1.批改目的不明。假如有人問:教師為什麼要批改作業?可能有這樣幾種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的回答:A.批改是教師的職責;B.批改是上面的要求;C.批改可以防止學生作業不認真;其實“批改”的本質是“學情調查”。批改與學情調查的區別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A是站在教師本身的角度回答的,因而顯得抽象性和表面化。B是站在領導要求角度回答的,言下更有著一些被逼和無奈。其回答共同性都是撇開了批改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不明白教師批改與學生成長的關係,教師在批改面前的態度是被動、消極、機械的,僅僅把它理解為一種職責、任務,因而會使批改缺少目標和動力,成為一個機械性的勞動任務。C雖然表面上是站在批改對學生的作用角度回答的,但是帶有嚴重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其片面性表現在弱化了批改的作用,把批改的作用認定為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以作業的完成的數量掩蓋了作業本身的質量、數量、完成時間等因素對學生作業的影響,更無視學生通過作業所得到的提高。
2.重學輕練。學的時間過長,而用於訓練的作業主要在課內,量很少,時間很短,導致重學輕練。重學輕練能否保證較高的教學質量?值得懷疑。學生“學”果然比較紮實,但是,從哲學上看“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兗州一中只有一個“反覆”,即“認識到實踐”,學生的“正確認識”能夠完成嗎?即使上課時完成了,也只是表面的、暫時的完成,因為“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例不十,法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