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學生自主的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並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高效課堂的如何構建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新的課程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那麼,我們的“自主高效課堂”正是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體現。構建自主高效課堂,我們教師就要做到: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善於傾聽。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不但自己要耐心地聽學生的發言,而且還應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因為聽與說是緊密相關的,學會集中精力、靜靜地聽別人講話,與人,是尊重別人、也是向他人學習的表現;與己,是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的過程,是在他人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和提高的需要。由此,師生實際上正在共同營造一種互相尊重的支援型氛圍。

  2、敢於發言。有的學生上課不愛發言,會也不舉手。這種現象在高年級特別突出。只有培養學生敢於發言的習慣和能力,才能創造自主高效的學習氛圍。

  第二、樹立信心

  學生學習語文各有所長,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各自的長處,儘可能的給與表現的機會,使他們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時候,增強學好語文的信心。

  第三、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作為一種動機成分對自主學習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學習興趣越濃厚,其學習的主動性、自動性就越強。

  第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基礎。教師可將所有學習語文的活動都看成是能開展學法指導的資源。

  第五、建立適當的評價機制

  適當的評價機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要有激勵性評價。

  第六、給學生提供充分地獨立思考、自主參與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展示學習體會時,教師要耐心聽學生說完,不隨便插言,但可以用眼神、提示語進行指導和鼓勵學生之後,等學生沒有要說的了才能評價學生。這樣看似用了較多時間,卻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必要措施,而自主學習不僅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得更牢固,而且培養了學生敢於思考、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增強了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這都是使學生終生受益的,是最大的效率。

  第七、持之以恆

  一旦形成了方法就要堅持,不斷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提升。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成功的真正祕訣是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而採用能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心境中學習語文的方法是保證成功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努力讓學習語文成為學生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讓語文知識成為學生體驗生命快樂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