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教養

  我們在與孩子在生活過程中,應該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培養孩子良好的素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規範化教育

  幼兒園要建立一日常規,進行系列化教育。3~6 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 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覆,所以教育內容應該做到系列化。根據幼兒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制定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常規規定了孩子們在一日生活、學習中應做到的,應遵守的一些規則,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素養的標準,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 飯後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時間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園時的愛集體教育;“三八”婦女節的愛媽媽教育;“六一”兒童節的好兒童教育;“七一”的愛黨 教育等。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淨”:碗裡乾淨、桌上乾淨、地上乾淨,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午睡時要求幼兒自己穿脫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我們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 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佔他人物品的幼兒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對待逆反個性較強的幼兒,採取綜合訓練方式,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為主等等。由於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瞭解幼兒的不同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之讓孩子充分地參與

  在兒童的素養養成過程當中,有一個危險存在,那就是素養養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大家千萬千萬注意這一條。什麼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素養,大人在定規範,強迫孩子去做、去執行,這就很可怕。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是主人,我們就是要發揮他們的主人作用。養成一個好素養,應該是要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素養,這對我的幫助很大,對我的發展很有用,好素養多了,我才是一個好孩子學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這才是積極的,而不是強迫。

  兒童參與有一個階梯,階梯有五層:第一層是操縱,成年人操縱兒童;第二層是裝飾,找幾個孩子來表演一下,來裝飾;第三層是象徵性的參與;第四層是成人指派;第五層是與兒童商量;我們的素養培養,起點就是第五層,與兒童商量,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素養,要和孩子商量:你們需不需要培養這個素養?你願不願意培養這素養?因為孩子有選擇權:我願意養成什麼素養,比如愛運動的素養,有禮貌的素養„„內向的孩子你不能培養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養成急性的,素養養成要講究規則,要尊重差異。

  之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兒童當作天津鴨兒填入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由的去開啟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我們引導幼兒學會學習,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培養友愛、勇敢、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品德行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為,卻忽視了能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 ——自信心。自信心是兒童個性心理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條件。自信心的培養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所謂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傾向。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評價。自信心強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能積極地與他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能勇敢地面對困難,大膽嘗試。在幼兒園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幼兒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別的幼兒,往往表現在活動中不敢主動地要求參加集體遊戲活動,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敢在眾人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面對新事物、新活動常常害怕、退縮等。 所以老師要重視幼兒自信心的培養,從而保證幼兒良好素養的形成。

  如很多孩子在動手能力、素養等方面離集體生活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來到幼兒園,這些孩子無論在行動,還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實現願望和理想的動力。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往往離不開成人對幼兒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滋補品”。信任既來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又取決於教師對孩子行為的認可。對幼兒來說, 只有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才能獲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滿信心,他們才會信心百倍地面對人生中的機遇與挑戰。良好的素養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 一點一滴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進步,為幼兒今後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