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之一嵇康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縣人,三國曹魏時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與音樂家,竹林七賢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嵇康生於公元224年,祖先本姓為奚,後改為嵇,其父名為嵇昭,曾官至督軍糧治書侍御史,有一兄長名為嵇喜,志在用仕。嵇康幼年喪父,所以是由母親與兄長撫養長大的,他自幼聰慧,博覽群書,長大後喜歡研讀道家的著作,為人容止出眾,身長七尺八寸,但不太注重打扮,後因娶沛王曹林的女兒長樂亭主而被拜為郎中。嵇康非常崇尚老莊,講求養生之道,常在山澤採藥,曾遇隱士孫登與王烈。

  後呂巽、呂安兄弟出現矛盾,鬧進了官府,嵇康出面作證,但觸怒了大司馬昭,鍾會與嵇康素有恩怨,趁機陷害,是呂安、嵇康均被處死。嵇康赴死前神色不變,奏一曲《廣陵散》,最後從容就戮。後司馬昭意識到錯誤,後悔莫及。

  相貌風度

  嵇康風度非凡,為一世之標,史載: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世說新語中寫到: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答曰:“君未見其父耳。”

  好友山濤稱其“站時就如孤鬆獨立;醉時就似玉山將崩”。 哥哥嵇喜在《嵇康別傳》裡,誇耀他是“正爾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然而,嵇康卻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飾”的個性傾向,據同時代的顏之推在《顏氏家訓》裡記載,當時上層男士,崇尚陰柔之美,非常重視個人修飾,出門前不但要敷粉施朱,薰衣修面,還要帶齊羽扇、麈尾、玉環、香囊等各種器物掛件,於此方能“從容出入,飄飄若仙”。與那些脂粉撲面, 輕移蓮步的矯柔做作者相比,嵇康的“不自藻飾”是非常獨立特行的。

  養生之道

  嵇康繼承了老莊的養生思想,進行實踐頗有心得,他的《養生論》是中國養生學史上第一篇較全面、較系統的養生專論。後世養生大家如陶弘景、孫思邈等對他的養生思想都有借鑑。[3]

  《嵇康集》十卷書中,篇篇含養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養生看法。

  魏晉之時,養生之學大興,但當時有兩種相對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認為修道可成仙,長生不老;二是認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針對這種現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論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養生論》中,他以導養得理可壽的總論點,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形神兼養,重在養神。他舉例說明精神對人體的強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而中醫學也認為人以神為根本,神滅則形滅。嵇康在此抓住了養生的根本。

  二、養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過之害,全面進行。嵇康認為萬物稟天地而生,後天給予的養護不同,壽命也不盡相同,勿以益小而不為,勿以過小而為之,防微杜漸,提早預防,積極爭取長壽。

  三、指出若不注重養生,耽聲色,溺滋味,七情太過,則易夭折。“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內外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還告誡養生者要有信心,堅持不懈,否則就不易有效。還要以善養生者為榜樣,積極吸取好的養生方法,清心寡慾,守一抱真,並“蒸以靈芝,潤以醴泉,唏以朝陽,緩以五絃”,就可以“與羨門比壽,與王喬爭年”。

  嵇康自己也身體力行,其友人言:“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論,幾乎條條做到,但卻犯了“營內而忘外”一忌,最終受人誣陷而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