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嵇康的思想是什麼

  嵇康作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當時可以說非常有代表性,也許正是因為地位的原因,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嵇康的思想是什麼,希望對你有幫助!

  嵇康的思想

  作為“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嵇康喜歡研究老子莊子的道家學說,他用道家思想對現實的黑暗做出了闡述,他認為,我們在做人生的選擇時候,要做到超脫,不能被現世的諸多因素束縛。

  嵇康的一些闡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洋溢著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對社會現狀的強烈批判。這與同一時期的玄學家的思想是不同的,嵇康的“養生論”和對世俗生活的反對都是對當時甚至是後世都有深刻影響的。

  玄學是在曹魏年間開始興起的新學派,嵇康的玄學思想是建立在對自然的崇敬的基礎上的,這也是當時最能被接受的主張,嵇康的玄言詩體現的都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風格,他認為自然的本性是氣規定的。嵇康很多的文學作品不會用浮華的辭藻過度修飾,以自然的真情流露為準。

  玄學強調的是對超越自然的道德精神的追求,玄學的興起和漢朝末期統治者的腐敗無能有關,人們漸漸將情思寄託在宇宙自然中。在玄學的影響下,人們開始不再將為官從政當作最高的理想,而是將自己精神的灑脫放在最高位。

  在嵇康的思想中,養生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繼承了道家的養生之道,《養身論》是中國養身史上第一篇系統全面介紹養生思想的著作。

  嵇康幽憤詩

  嵇康幽憤詩,是三國時期嵇康的作品,這首詩是嵇康因為呂安被誣陷的時候抒發自己憤憤不平所作的,道出了自己生平的憂鬱,道出了這個世道的黑白顛倒。全詩鮮明的表明了嵇康自己的立場,他堅決反對司馬氏的政治態度,要與這不公的社會鬥爭到底。

  《幽憤詩》是嵇康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嵇康個性和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我們在看這首詩的時候不得不先了解它的寫作背景,從史料記載可以發現,這時候嵇康的好朋友呂安因為被兄長誣陷入獄。

  所以嵇康為了證明自己的兄弟是清白的,就說呂安的兄長才是罪魁禍首,但是當時的朝廷已經不是嵇康想的那樣了,結果沒想到把自己也賠進去了,但是嵇康沒有因為這個怪罪呂安。

  這首詩就是在呂安被捕入獄後所做的,其實這首詩的產生背後還有一個更為深刻的時代原因,與詩人獨特的個性有著極其相關的聯絡,我們知道魏國末期政治相當黑暗,在朝中正直的知識分子隨時都有可能讓小人拿去了性命。

  竹林七賢這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黑暗,才對為官生涯避而不提,而作為七人當中最有成就的嵇康他他要做一名鬥士奮戰在反對司馬氏家族的第一線上。

  《幽憤詩》的寫作雖然直接原因是呂安倍抓蒙受冤屈,但更深層的意思是作者處於被囚禁的特定環境,表達出的對這個世界的是非不分的憤怒之情,在這首詩中嵇康再一次表明了他拒不與司馬氏合作的倔強態度。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內容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是一部對音樂頗有研究的著作,書中不僅對音樂有無哀樂,音樂能否做到移風易俗有介紹,還涉及音樂美學這一個大學問,他討論音樂的本質和本體問題。提出音樂是客觀存在的影響,哀樂是人們的情感被觸動之後的表達。

  音樂本身的動不動聽,和人情感上對哀樂的認識是沒有關係的,嵇康認為,之所以有人會認為音樂中有悲哀的,是因為聽的人自己心情不好,心情很悲哀,聽到的音樂聲自然也就很悲哀。

  音樂有著誘導和傳播的作用,嵇康反對,兩漢以來的統治者把音樂當作政治社交的工具,他反對只有君王才能聽音樂,一般人聽音樂是違反法律的。他反對那些無視音樂藝術性的行為,對於將音樂作為占卜的道具更是嵇康不能接受的。

  嵇康看到的是音樂所表現出的形式美,關於探討音樂的表達內容和欣賞這之間的矛盾,也是嵇康第一個提出來的。嵇康看到了人們對音樂的誤讀,正確認識到音樂本質要表達的是,作曲者想要向所有聽者表現的美。

  《聲無哀樂論》反映出的主張音樂脫離封建政治,主張推行“禮樂刑政”的音樂思想,是開中國封建社會關於音樂的理解的先河,也是中國音樂美學思想兩大潮流的源頭。

  嵇康對於音樂的研究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古代音樂的走勢,讓人們對音樂有更加深刻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