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皇帝總愛抄家
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動不動就抄家?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凡是擁有皇帝夢的人,不外乎都是因為皇帝的權力可以達成自己心理上或物質上的種種滿足感,而在這其中最令人嚮往的就是對他人生殺大權的掌控,而在生殺大權之外還有一件能夠極度滿足皇權至上的事情,那就是抄家!抄家正式的說法應該叫:籍沒家產。這種形式在明清之際經常被皇帝拿來當做威懾和懲戒勳貴臣工的利器。在《紅樓夢》中,一位義忠親王老千歲對賈府的抄家,就讓整個賈家手忙腳亂恐懼不已,而在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以及歷史文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抄家滅門的字眼,而事實就是抄家的後果等同於滅門。
那麼皇帝為什麼要抄家,抄家的過程是什麼呢?一般來說,級別不夠的官員直接會交由大理寺等專門掌管刑獄的部門處理,結果只需皇帝勾決即可,只有極少數位高權重或者十惡不赦的重犯,才會被皇帝親自處理。或抄家、或罰為奴隸、或流放、或滿門抄斬不留活口。當然處在古代,無論如何被抄家的人不一定都是被冤枉的好人,他們或多或少都是違背了當時的政治規矩或者是法律法規,所以才會招來殺身之禍,並且禍及妻子。而在古代抄家的流程一般就是皇帝下旨,在明代多為錦衣衛和東廠作為執行者,而在清代則多為皇帝寵信的大臣或者是宗室來進行,畢竟抄家也是一項富得流油的工作。
在明代的《留青日扎》中記載了許多明朝的奸佞大臣被抄家的事件。這其中包括劉瑾、錢寧、嚴嵩以及江彬等人,而他們最後的處理結果無一例外都有四個字“籍沒家產”。而他們被抄家的財產也是五花八門,除了金銀之外還有大量的胡椒、蘇木等香料,而在嚴嵩的家中甚至抄出了《清明上河圖》。當然他們的家產不僅僅只有這些財務,在皇帝的眼中,包括這些人的妻子和僕人都是要被查抄的家產。在《明史·胡惟庸傳》中,朱元璋誅殺宰相胡惟庸最直接的導火索就是,一位被“入官”的女子,被胡惟庸的同黨汪廣洋納為妾,朱元璋在知道後大怒道:“沒官婦女,止給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給?”並因此開始對胡惟庸一黨進行查辦。而胡惟庸絕對不會想到的是,在他死後,他的家人也會遭到“入官”的待遇。那麼這個“入官”到底是什麼呢?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機構,叫做“教坊司”。教坊司始於唐代,名義上來說教坊司原屬六部之首的禮部,專門在慶典或迎接貴賓時演奏樂曲的,但實際上確實具有官方背景的合法“妓院”。而由於朱元璋和他的兒子朱棣的霸權之下,在明初興起了大量的抄家事件,而在抄家過程中犯官的妻子和女兒往往就會被送到教坊司,充為官妓。按理說,官妓自然要挑選貌美的女子,但是在永樂年間往往有“鐵鉉妻楊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張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官方背景下的教坊司是不缺少年輕貌美的籍沒女子的,之所以將這些被抄家官員年長色衰的妻子送到教坊司,更多的是對官員的羞辱和對後來者的警示。正所謂,“淫人妻女者,其妻女必被人淫”而那些前來教坊司尋歡作樂的官員看到昔日同僚的妻子女兒如此這般,自然也會在心底敲響警鐘,對皇權更是心存恐懼。
在清初,官方出面廢止了官妓這種形式,並且在清代雍正年間將教坊司改為和聲署。可是這些被抄家的人悲慘命運並沒有隨著教坊司的終結而結束,因為清朝又使用了另外一種方法,即流放至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寧古塔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省,在清代之前都是苦寒之地,而披甲人,則是指其他民族或部落受降後披甲上陣為滿族的統治者征戰討伐的人,地位低於一般軍人,僅僅只高於奴隸,而那些被髮配給披甲人為奴的人,他們的境況可想而知了。
皇帝作為古代操弄權術的最高代表,抄家僅僅是他們對下屬的一種控制,是一支大棒,而胡蘿蔔也是他們一直都在使用的武器。例如明代萬曆皇帝對張居正進行抄家,按照萬曆對張居正的恨意,本來應當對已經去世的張居正開棺戮屍的,但是畢竟張居正做過皇帝的老師,這樣做未免太過狠毒,所以為了示人以慈,不但沒有鞭屍,還賜給張居正年邁的母親一所房子和十頃田地,用來做贍養費。同樣而到了清代,雍正皇帝在處理年羹堯的事件中也是用抄家作為大棒。由於在雍正即位之初,年羹堯居功自傲,為了鞏固皇權,年羹堯被雍正用極其嚴厲的手段拿下。但因為年羹堯之前的功勞不忍心殺他,所以讓他在獄中自裁。而年羹堯的兄弟則被奪去官職,並將年羹堯的長子斬首,其他年滿十五歲的孩子都被髮往最偏遠的地方戍邊,並且給披甲人為奴。而一直到雍正五年,政局穩定之後,又把年羹堯的孩子都召集回來,給予優待,表示皇帝的仁慈。
這種抄家的行為無論結果如何,都是皇帝對於下屬的一種控制,無論是抄家、入官還是被召回,都只是操弄權術的手段,至於那些被抄家的當事人,在官員們人人自保的情況下,誰又敢去關心他們,而他們即使是被皇帝的仁慈改變命運,回到了主流社會中,除了歌功頌德他們還會再多說一句話嗎?
胡雪巖為什麼被抄家:
他是官商,財權都要的紅頂商人之代表,也是清朝末期商人的一個體現,馬雲指說財權不可都要,只可選其一,說的就是他。也是一句俗話裡面的主角“做官要讀《曾國藩》,為商要讀《胡雪巖》!”大清末年,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帝年間,外國侵略,清朝內憂外患,國庫空虛,正是需要商人扶持的時候。
胡雪巖,名光墉,1823年生於安徽績溪湖裡村,家貧,起初為錢莊小夥計,憑藉過人的眼光和聰明,短短十幾年,政商兩界如魚得水,開設阜康錢莊、絲行、慶餘堂……,總資達2000萬兩白銀以上,是當時的“大清首富”。在浙江時,見捐了八品官的王有德不凡與之相交,坦誠相見,為巡府幕,伴隨這王有德政治上官位不斷的拔高,開設阜康錢莊,做絲生意,統籌杭州財政,成為杭州一富。
王有德戰敗自縊而死,資助左宗棠,並捐助錢糧,曾做出讓人不可置信的收集糧食十萬擔,來證明才能,得到左宗棠賞識。八國聯軍進北京,咸豐十年***庚申之變***,抓住機遇發展洋務,購買外資槍械,又聘請法國專家來做福州船政,並在同治八年,第一輛輪船“萬年清”號正式下海,同治十年“鎮海”號下海,舉國歡慶。
左宗棠奉命收復新疆之時,分別六次向洋人借債,總共有一千八百七十餘萬兩白銀,利息占上一半,又在1866年創辦上海採運局。經左宗棠舉薦,得慈禧太后御賜黃馬褂,二品官位,到達人生的巔峰時刻!宦海沉浮,他一生看人用人眼光絕佳,機警善變,早在開設阜康錢莊之時看重清河坊大源錢莊的夥計劉慶生為擋手,並在發行官票時,知道要跌價一文不值,也大量兌換,俗話說“求財先求名”得到了詮釋,讓阜康得以展露手腳。
在大軍開動,這個戰亂的年代,背靠官府後臺,懂得局勢,知道天下人只有“平”才可以經商,做慈善,開粥廠。開設胡慶餘堂,推出了十四大類成藥,並免費贈送闢瘟丹、痧藥等民家必備的太平藥,《申報》中做宣傳,藉助這個戰亂時局,得以有胡大善人等美名,又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的名號。
藉助左宗棠辦洋務,阜康錢莊,開設23家分行,遍佈天下,成為穩定的資金鍊條。話說這胡雪巖也是十分的風流,共有十二位妻妾,個個如花似玉,長相不錯,並且十分的恩愛,他產業之下的胡慶餘堂、絲廠,都與妻妾有關係,就說這胡慶餘堂,開設的版本有二,
其一,是為了給自己的生病妻妾有更好的治療;其二,是說他的一位妻妾原本是一家大藥房的千金,好吃懶做的叔叔劉不才掌握幾張不傳的祕方,於是胡雪巖買來,開設胡慶餘堂。胡雪巖也是十分的疼愛妻室,建造“嬌樓”,花費數萬兩白銀,摺合成RMB相當於是近千萬元做的一個豪宅。
這一位商業奇才跟隨左宗棠成為了最佳的搭配組合,卻招來了對手李鴻章和商人盛宣懷,兩個洋務運動的名臣,開始了互相的戰鬥博弈,主戰派和求和派。1883年,中法戰爭期間,李鴻章發動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政策,使胡雪巖絲廠生意賠一千多萬兩白銀,遭到商幫的排擠,只得四處拼湊款項,以還外債,阜康錢莊也因此倒閉。
1885年,左宗棠在西南邊陲“鎮南關大捷”後,清“不敗而敗”,法“不勝而勝”,簽下有利於法國的條約。1885年9月,左宗棠病逝在福州北門黃華館行車轅。李鴻章控告胡雪巖在借外債之時吃回扣,慈禧下令抄沒起家!胡雪巖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裡,他由一個錢莊的夥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
他說過:生意越來越難做,越難做越是機會,關鍵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一個省,你做一個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國,你做的是全中國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機會做全世界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十年以後,你做十年以後的生意。
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嘆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