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人勵志故事為什麼美國人愛米歇爾甚過奧巴馬

  我們今天外國名人勵志故事的主角是米歇爾。米歇爾·拉沃恩·奧巴馬***Michelle LaVaughn Obama,1964年1月17日-***,是美國總統 - 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二世的妻子。她本身也是一名律師,出生及成長於芝加哥南部,曾就讀普林斯頓大學及哈佛大學法學院。

  外國名人勵志故事 為什麼美國人愛米歇爾甚過奧巴馬

  早在4年前,就有媒體總結認為,米歇爾是一個將智慧、家庭和時尚結合得堪稱完美的女人:論事業成功,米歇爾堪比希拉里;在相夫教女的成功方面,她絲毫不輸勞拉·布什;而在時尚品位方面,她可媲美傑奎琳·肯尼迪。經歷過3年多白宮生涯的歷練,如今米歇爾的政治技巧愈發純熟,以致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媒體頻繁地出現有關她是否“大材小用”的討論以及是否會競選總統的猜測。多項民調顯示,米歇爾的支援率高達70%左右。在奧巴馬人氣不振之際,米歇爾適時注入了一股活水。許多分析家認為,以此高人氣,若競選總統無人可敵。

  夠格的“祕密武器”

  對爭取連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和他的競選對手羅姆尼來說,米歇爾***MichelleObama***和安***AnnRomney***不只是他們“背後的女人”,也是提高他們當選概率的祕密武器。

  雖說她們對選戰的直接影響不大,可是她們的魅力卻有助於籌集競選捐款,兩黨競選團隊都不約而同將她們稱為競選活動的“巨大資產”。

  在民主黨和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兩位夫人都在演講中以“愛”貫穿始終,為丈夫塑造更親民的形象,要讓選民相信她們的丈夫才是領導美國擺脫經濟低迷、帶領人民邁向更美好未來的最佳人選。很難說她們能為丈夫拉來多少選票,畢竟如坎貝爾教授所言:“最重要的還是政策及其結果。”

  在這場“誰夠格當第一夫人”的演講比賽中,毫無疑問,米歇爾·奧巴馬贏得很漂亮。在她結束演說的同時,Twitter使用者的刷屏速度也達到了頂峰——一分鐘內新增2.8萬條相關評論,而且充斥著關於她將來是否會競選總統的猜測。第三方線上視訊分析公司VisibleMeasures***視覺化對策***提供的資料顯示,3天之內,她的演說視訊被觀260萬次。而在相同時長的週期內,受歡迎程度排名前十的共和黨人演說加在一起只吸引了210萬人次的關注量。

  “米歇爾·奧巴馬露出她的手臂,舉起美國之手,時不時亮出胳膊肘。”《時代》週刊網站的報道開篇就是這麼一句。在上屆大選中,關於米歇爾是否應該停止在正式場合穿著無袖連衣裙,奧巴馬團隊有過一次激烈的討論。有些人認為,米歇爾的肌肉,加上她強勢的個性,讓她“令人畏懼”。事過境遷,就像女人們跟風購買她青睞的品牌服飾,“擁有一對像第一夫人那樣的手臂”也逐漸成為美國健身業的最佳廣告詞。米歇爾自言,她至今仍保持著每天4點30分起床,然後去健身房運動的習慣。“結實飽滿的手臂”被她賦予了“自律與成就”的內涵。《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莫琳·道稱讚她“雕塑般的肱二頭肌”是“現在唯一一個能令人振奮的‘美國力量’的象徵符號”。

  當然,最精彩的是演說本身。米歇爾又一次展現了她將演講變成閒話家常、令人感同身受的能力,將奧巴馬總統對公平的政策訴求佐之以夫婦倆乃至其父輩、祖父輩的奮鬥經歷。“所以歸根結底,這些並非政治問題——而是個人問題。而且他認為,當你努力工作,獲得成功,並且跨越了那扇機遇的大門之後,你不應‘砰’的一聲關上身後的大門,你應伸出援助之手,將成功的機會同樣給予後來之人……”話音未落,“再來4年”的歡呼聲已響徹會場。相比之下,一直養尊處優的羅姆尼夫人“作為一個妻子、母親和祖母”的故事儘管不失溫情,卻欠奉力度。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政治學教授詹姆斯·坎貝爾***JamesE.Campbell***認為米歇爾“既能幹又令人愉快”。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法學教授安·麥金利***AnnC.McGinley***更直言:“當我聽到她的演說時,我的念頭是:‘哇,她將來可以成為極好的總統候選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米歇爾·奧巴馬錶現得如此具有說服力。雖然只是在談論她丈夫的特點,但米歇爾看起來非常強大、有頭腦。”在以《“新奧巴馬”:米歇爾讓希望之樹常青》為題的文章中,《紐約客》專欄作家約翰·卡西迪寫道:“她扔掉了過去三年半里一直披在身上的家庭主婦的外衣,憑自身之力成為一個大人物。”著名新聞網站TheDailyBeast***每日野獸***還用“鐵拳與天鵝絨手套”作比,形容奧巴馬伕人的演說外柔內剛,連對手的名字都沒提到,就已將其打得無還手之力。

  今年整個夏天,米歇爾忙碌奔波於美國各州為奧巴馬助選,以她熱情的擁抱攻勢征服了許多選民的心。她張開雙臂抱住對方,像是擁抱久違的朋友而不是素未謀面的選民。這個招牌式的“米歇爾擁抱”往往引來大批民眾排隊等著和她擁抱。她1.8米的身高所予人高不可攀的感覺,以及她第一夫人的身份予人遙不可及的距離,在她一擁一抱之間霎時化為烏有。和四年前比較,第一夫人米歇爾如今不再是共和黨人口中那個“滿腹牢騷的女士”***MrsGrievance***,而是深受民眾歡迎的“擁抱隊長”***hugger-in-chief***。

  從4月至9月,米歇爾共出席了70多場募款活動,忙得她自嘲有時候會忘了今夕是何夕,但她的努力取得了回報。

  今年8月,奧巴馬陣營的籌款額達到1億1400萬美元,首次反超羅姆尼。

  她曾是“米歇爾·羅賓遜”

  米歇爾說自己的丈夫“懂得什麼是美國夢”,而比奧巴馬總統更懂得什麼是美國夢的人,就是她自己。

  奧巴馬是不折不扣的“奧利奧”,黑皮白心:父親是從肯亞來美國求學的留學生,曾在哈佛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從小由白人母親及外祖父母撫養長大。米歇爾身上有更多美國黑人的典型烙印:她的先輩從非洲被販賣到美國為奴;父母都沒上過大學,父親一輩子是個市政工人,母親是家庭婦女;她從小在黑人社群中長大。在《米歇爾傳》中,《華盛頓郵報》撰稿人莉莎·芒迪指出:“當人們質疑美國是否準備接受一位黑人總統時,這個問題更多的是指人們對米歇爾的態度。巴拉克·奧巴馬有可能成為一位後種族主義的總統,但是米歇爾則不屬於後種族主義的範疇。有人認為,她入住白宮這件事情比巴拉克成為總統更有意義。”

  “在我生命歷程中沒有什麼曾預示我會站在這裡,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我不是用財富和資源養大的,也談不上有什麼社會地位。我是在芝加哥的南邊長大的。那兒有著芝加哥真實的一面。”這段話出自2009年4月3日米歇爾在英國伊麗莎白·安德森女校的演講,當時她第一次以美國第一夫人的身份進行外事訪問,這場演講正是她的個人首秀。這所女校只有約1000名11至17歲的學生。她們當中,有2/3的人母語並非英語,90%的人屬於非白人族裔。當米歇爾稱讚她們“與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和無知做鬥爭,追求她們熱衷的事業以充實自己的靈魂”時,她一定也想起了自己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