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風景抒情散文欣賞

  故鄉的風景永遠那麼令人難以忘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故鄉的原風景

  作者:霧吟風嘯

  常常問自己,我還能回到你身邊麼?

  常常去懷想,大青山背後的村莊,誰在夜深人靜時嘆息,誰又在夢裡喃喃囈語。

  故鄉,每一次夢迴,淚溼了青衫,每一次懷想,情傷了肝腸。有一種深情,每當我提筆,便有一種刻骨的思念,於指尖纏繞,落墨處,故鄉如一曲短笛,縈繞歸去的呼喚,如一縷炊煙,舉起回家的口號,如一幅水墨,潤透我淺笑清淚,如一彎眉月,照過我清淺的流年。

  在遠方的我,今夜月下的瘦影,挽著思念,以青鳥的姿式,穿越清涼的夜空,百輾千轉,回到大青山背後的村莊,那是我靈魂的故鄉。只有在你的懷抱裡,今夜的我如此安詳,沒有忐忑不安。夢落你的懷裡,熟悉的風景,那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還有那交替輪迴的四季徐徐鋪展開來。

  還在二月的時候,故鄉的風是薄寒的,陽光是淺暖的,誰舉起了詩人那把剪刀,輕巧地裁剪出一朵朵嫣紅,一片片嫩綠,一縷縷鵝黃,一壟壟金黃。沉寂了一冬的田壟阡陌,春湧如潮,崖邊藤蘿茸茸,洲前蒹葭蒼蒼,岸柳鵝黃堆絮,堤草萋萋如茵,故鄉宛若一首詩、一幅畫,春風四處遊蕩,春雨千山溼遍,小溪由涓涓細流到汨汨蕩蕩,閃亮而去,山色也潤朗起來。

  一腔短笛信口吹,騎在牛背的牧童,儘管是那樣的生澀。但透過笛聲,我看到了一幅雋永的水墨畫,動靜相宜,疏煙淡淡的青山,竹影掩映的村舍,在一片煙雨濛濛中,如一首小令或一闕慢詞,足夠輕啟江南的薄脣,在流年裡淺唱低吟。還有牛背倒影在一汪流水,荷鋤的蓑衣彎成田野的風景,不淺不深,暈染煙雨。故鄉的韻味,以致多年後,我仍醉在其中,不願醒來。

  故鄉,如我深愛的女子般靈秀,這種美與生俱來,一旦讀上眼,你會千遍萬遍也不厭倦。昨夜,蛙聲新起,從田野冒出,向我的夢裡走來。夢的邊緣是忠實的小徑,佈滿我的腳印。行走夢裡,我彷彿回到了你的身邊,身披晨霧,衣沾朝露,青草肆無忌憚地搖曳,野花無憂無慮地開放,鳥兒自由自在地歌唱,新秧無窮無盡地鋪展,綠色成了唯一的主題。池邊的蓮又長高了,害一汪綠綠的羞,在亭亭地望,我停下匆匆的腳步,要不要摘一朵佩戴而去?

  曾經的我,只想離開你,展翅飛翔,浪跡天涯,四海飄零,不管山高路險,天長海闊,背起行囊,走在異鄉的路上,一路星月,一路風霜。以為很堅強,卻在坎坷的路上變得脆弱無助,以為很獨立,卻在荊棘叢中變得孤獨莫名。久居喧鬧的都市,常常懷想有一朵白雲能將我捎回你的身邊。

  夢迴故鄉,秋天如此遼闊,風吹草低,雲樹煙籠,有暗綠的、淺黃的、橙紅的,色彩繽紛。一年好景君須記,遠看村如星落棋佈,果香滿園,數樹深紅出淺黃,橙黃桔綠。近看,溪水潺潺低流,清澈透底。收割後的田野,只有茬茬稻草沉默不語,在日漸寒涼的秋風中打發著寂寥的時光。山更高了,天更藍了,雲分外的潔淨。

  黃昏的籬落還有誰記掛遠方的我。一縷久違的炊煙,在藍天的信箋上,抒寫縈繞於心的一縷鄉愁,訴說著不盡的懷戀……於白雲的一角,蓋上一枚鮮紅的郵戳。輕嗅這縷炊煙的味道,暮光中,母親灶膛的火苗,映著她的臉龐,新月一樣恬靜,風風火火的母親,開始溫柔起來。

  歲月是條河,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離開了這麼久,今生只能眺望,故鄉是再已回不去的青春年少。故鄉的炊煙,雖然,淡出了我的視野,然而,那一泓鄉情與懷念卻在炊煙裊裊中湧動,融入我的血脈,帶著最後一絲暖意,開始侵入黃昏。

  篇二:故鄉美,風景舊曾諳

  無論過去多少年,有一幕景色總會不時滑進我夢裡,它宛如帶露的粉荷、貌似水洗的珍珠、彷彿輕霧中的弱柳,總在我最脆弱的時候,給我疲憊的心靈以慰藉,讓我有一個時時掛念的念想和一個勾人心絃的盼望,每每想到,總讓我精神為之一振,頓時渾身充滿無限的力量,重新投入繁雜的工作中。

  如太陽般給我無限力量的源泉,不是虛無縹緲的名人名言,不是激情澎湃的勵志小說,而是我生活了十年的故鄉。

  我的故鄉很美,美得如一幅畫,但現實中的故鄉,遠不及童年回憶中的美,那隔著一段時間的故鄉,彷彿籠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讓人如痴如醉。

  我的故鄉不大,是一座依河而建的小鎮,河水清澈嫵媚,盛夏時總能見到一群光著屁股的孩子,如海豚般在水裡嬉戲,兩岸種著清麗悠然的翠竹,在陽光的照耀下,翡翠綠的葉子彷彿閃著金光,河上有一座石橋,石橋上蹲著一隻威武的石獅子,是鎮守小河的瑞獸,通過石橋就能進入小鎮,小鎮不大,只有兩條主幹道,呈十字形鋪在不大的街市裡,主幹道的兩側,矗立著琳琅滿目的小商店,賣著各種生活必需品,每當日期為雙數時,住在鄉下的村民,就會匯聚到小鎮,前來趕集,村民們會帶來各式各樣新採摘的農家菜、喂得肥美的雞鴨鵝、以及在山上採來的野蘑菇等等來叫賣,同時一些可口的小吃,也會擠在擁擠的人群裡,比如麻辣串、醜豆腐、攪攪糖等等,人們各買所需,各賣所有,好不熱鬧,所以給童年的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除此之外,故鄉最美的時候,莫過於無雲的夜晚和夏雨驟降的時刻。無雲的夜晚,天空中佈滿密密麻麻的繁星,彷彿一襲繡滿奢華洛世奇水晶的袍子,美不勝收。夏天,在炎熱了幾個日夜後,總會突然烏雲密佈,接著電閃雷鳴,然後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地從蒼穹漏下來,驚得街上的人流抱頭鼠竄,下雨的時刻,我最喜歡趴在窗臺上,看街上的雨水匯聚成河,帶著一片片枯葉流向遠方。

  如今回憶起,關於故鄉的點點滴滴還是那般溫暖,彷彿故鄉從未走遠,對於故鄉的眷戀,我想直到我死去的時候,才會徹底消失吧,這段記憶也將隨我的身體化作塵土,每個人都有一段回憶,每一個人所珍視的都不同,彷彿這些記憶對當事人是意義非凡,而對於旁人卻是無足輕重,想到這裡,我對故鄉有些不平,覺得那麼美麗的地方,應該所有人都喜歡,所有人都該知道,但是世界上的每一個地方,都可能成為某個人的故鄉,所以只要對某個人意義非凡就夠了,對於故鄉的眷念,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外人懂也罷,不懂也罷,都不會降低它在我們心中的分量,這就是故鄉之於我們的獨特意義。

  故鄉美,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故鄉?

  篇三:記憶裡的風景

  時光越老,心味越淡。但記憶中的那些行吟著的春花秋月,如入睡的陳年乾貨,塵封漸遠,行將悠長,一夢千年。

  兒時,赤足於鄉下的湖光山色裡;遠黛的霞光,醺擁著波湧的無邊的蘆葦,悠來蕩去;起伏跌宕間,故鄉的水韻,滌盪著群鳥遮日,蟲鳴通曉,魚翔蝦遊的清澈透明的景觀。

  少年了,撐一篙輕舟,滿載了頑童的頑劣、戲水、逃學、出工、上場、打秋烊、燒秋肥,就像涼透的茶水,聚凝著沉靜的茶色,琥珀樣的在半夢半醒的心田裡流淌。頂一片肥厚碩大的碧荷,握一截白脆的嫩藕,抓一把晶白的砂糖,包纏好了,一拳下去,就是一捧清脆香甜的糖拌藕。立在船頭,大口的吃著家鄉的甜脆,少年的夢,如雲如煙,在水面的清風裡變幻。

  離家求學,縣城的中學,離家四十里的學府;那城,那校,那班,那舍,常伴著蟬響,聲浪般的傳唱,圍了書本,不絕於耳。操場邊的雙槓,被磨得水亮光滑,;足球場上的門網,也被洞穿的滿目瘡痍;點球點上,也早已不見了草皮;四百米的跑道,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黃沙和煤粒。

  一人抱粗的列兵似的老白楊,從校門口———趙大爺的門房,一直站到食堂。打完飯,蹲站在濃綠的樹蔭涼下,喧鬧著一群群閃爍青春才俊的大男孩大女孩們,神采飛揚的把理想在熱烈的花香裡綻放。每當晨鐘敲起,校園裡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就扯動起那洋溢在日影裡的風景,錦繡斑斕。

  如今,一路北上,有幸來到塞北的地界。眼前的風物,就連那穿室而去的清風,亦能騷動我腦海裡的心聲。夜空下,迅疾的趕回家,案上幾下,櫃中盒裡,幾頁厚含著繁複的人和事的照片,和酒杯一同,在心頭晃動。一杯下去,昨日的情,以往的景,就熱熱的往心裡鑽,遊走在全身的血脈間。

  往昔如煙,一夢千年;素履泛舟,燈火闌珊;輕吟淺啜,縈繞不散;那些年,那些天,那些在生命裡,與生命同在的遙遠呼喚,風行百載,景動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