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寫景抒情散文作品

  寫景抒情散文作為整個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頭戲,對於培養學生對文字對生活的審美以及美好情操的塑造,起著重要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篇一:落英的辛酸

  如果上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依然會選擇活的渺小,卻擁有自由。

  ——題記

  “純潔、陽光、悠然、幸運”都是我的色彩,也詮釋了我不堪的人生和璀璨的篇章。當一次風雨的突襲之後我便更加地強大,更加的渴望生存,渴望美麗。

  我是陽光沐浴下含苞待放的花蕊,我是星光燦爛下絕望而孤獨的小草;我是寒風蕭瑟中搖搖欲墜的落葉。

  我的命運是坎坷的,是悲愴的。

  許多年前,我是一株蒲公英,風婆婆攜著我一路飄揚旅行,旅途中,我被一處景物吸引了,因為它太美了,太幽深了。不知不覺我已從風兒的背上滾了下來,跌在了谷底。尋到了那處美景,我停留了,它有著天一樣的廣闊明朗,有著大地的生機勃勃,百草豐茂,花香四溢;大地般的湛藍清涼。我止步了,為這我在這裡生了根,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我的孩子依偎在我的懷裡健康成長,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漸漸,它們經受了我曾走過的路,離開了我,而我,孤獨在了這片土地上。若干年後,我興許死亡,興許被人類儲存。更有可能……

  可有誰深知我內心的酸澀苦楚,每當夜幕降臨,晚風輕拂,楊柳垂淚時我總倍思故鄉,儘管這裡如何好,可始終不是我本家。“落葉歸根”我該歸到哪去呢?

  常常深思,我這一生到底是怎樣活,為何蒲公英的一生要這麼飄零,無目的?於是,有一次我有幸見到了它蘊含著的意境。

  那天,黑漆漆地與往常甚不一般,天似乎要發怒了,“轟隆隆,轟隆隆……”暴雨傾渾而下,夾雜著風和草的香,順勢湧入。這大軍的攻擊銳不可當,花魅,草魂都已被降服,孤零零地低下了頭,幸運的我,卻沒有屈弱,反而因這次的逆境偷生了下來。這場風暴中,我看到了植物中的生離死別,慘不忍睹。同時我識到滿天的種子藉著大自然的力量在空中揮灑,在雨中蛇舞;用生命證實了自己的能力,意志堅不可屈,不被打倒,越挫越勇的信念。

  它很唯美,難以令人不拜倒在,臣服在它的足下。如果你看到那群山遍佈中一抹天然的微笑,那便是我了。雖不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妖嬈芬芳,也沒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絢爛多彩;但它活得自由,唱得精彩。羨慕它們,倒不如完美自己;創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神采。

  有人曾問你,喜歡什麼樣的境界。

  有人回答,我想讓浩瀚星空重現眼前,將月亮捧在手中,再一顆顆星星裝帶你樹木,草的青加上閃的星那該多有詩意啊!

  這時的我想說:“泰安口的清涼,白雲的軟綿稍加修飾的村託小界的喧囂,看著漫天紛舞的蒲公英,種子一顆顆地灑落,我把它慢慢拾起,湊近鼻子,嗅嗅它的自然,將它放飛於天際,尋到天際之中最亮最彩的光,乘著它,駕著五彩祥雲,恍如仙境地漫遊,如此這般可好!”

  我站立在這土地上,我自豪。

  我哺育新的生命,我驕傲。

  若干年後大大小小的我將隨風而來,至山山水水。草長鶯飛的季節春閒雲野鶴,悠然自得來宣洩情感,怒放青春!

  篇二:江南煙雨中

  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江南這細膩柔美的水鄉,特定的氣質在雨霧氤氳中更顯清新.

  揚撒的細雨一落數日,纏纏綿綿的把春的慵散發揮到了極致,雨中的江南就像籠著一層薄薄的輕紗,

  清脆欲滴的嫩綠成了江南永不變更的主調.水巷石橋,深井落花,枕河人家,青瓦白牆上,潮綠的的苔蘚連片生長,班駁的青板路紋理可見.這一切,在江南飄飛的細雨中都襲上了蕭然的意境.

  是楊柳風吹綠了江南岸,還是紛飛的細雨喚醒了春天?彷彿就在一夜之間,江南已是茵茵一片了.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對其進行了淋漓的描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雨水和江南有著未了的情愫,因而將其抹得紅綠分明,賦予江南靈動的美.

  在濛濛微雨中,躞蹀在幽靜的小路上,聆聽雨打梧桐嫩葉的響聲,如同欣賞幻妙的鳴奏曲,路旁的樹木葳蕤非凡,透過葉的罅隙,似乎看到江南的秀美隨雨滴旋轉.

  江南遠離了喧闐,細雨的加入更顯靜謐,可卻不蕭涼.它澌滅了俗塵的埃土,使一切都變的清爽.瞧那被雨水輕撫的新樹,挺直了展示輕健的活力,綠油油的葉子泛著光澤,什麼叫春雨貴如油,也許這正是體現.

  江南雨中的風景和豐韻給人以享受,自然也成了文人騷客筆下如夢的仙境.

  雨中的江南,勾起無盡的思念.記憶中悠長的雨巷,總能逢上一個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彳亍在如煙的江南雨霧中.她那幽幽的眼光,淡淡的惆悵,消散在朦朧詩意中.我們踏著滑潤的青石板,帶著心中的絲絲感懷,品味著江南的氣度,詩作,體會了這紛華塵世中江南的典雅,才會覺得正在閱讀一本蘊藏無限玄機的自然之書。

  篇三:黃山

  曾經,認識了一位清純的女孩。

  在一次閒談中,我問她:“此生最大的願望是什麼?”“能夠到黃山旅遊一趟。她的回答讓我耳目一新,在這物慾橫流的當今,竟然有人把黃山放在這麼高的位置。從此,黃山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去年夏天,學校組織部分教師到黃山旅遊,我有幸忝列其中。我們坐完火車再坐汽車,經過漫長的旅途,終於來到了黃山腳下。

  在山腳下看黃山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踏著人工開鑿的臺階而上,到半山腰黃山開始顯露出她的丰姿來,山澗中的溪流清澈歡快地淌過;兩旁的山石姿態萬千,百看不厭;峭壁上的松樹傲然挺立,耐人尋味。置身南部中國特有的山水間不由令人神清氣爽,朝氣蓬勃。

  來到黃山最有名的迎客鬆前,仰望光滑石壁上眾多的名家石刻,其中“大塊文章”四個字初看不甚理解,仔細思索後才豁然開朗,原來有人把黃山比作一篇文章。好的文章就是首尾呼應,引人入勝,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激情勃發,身臨黃山之巔,俯瞰群峰,感覺不也如此麼。

  黃山的確是篇四海聞名,千名流傳的美文。

  黃山歸來,“大塊文章”四字在我心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愈久彌新。是啊!世上能夠傳播久遠的不止是優美的文章,完美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用筆寫出來的,萬里長城、敦煌莫窟、秦始皇兵馬、當代的紅旗渠等……

  那些心裡裝著老成姓,並沒有刻意寫文章的人,照樣被傳頌,唐太宗、魏徵、包公、海瑞、孫中山、周恩來、焦裕祿、孔繁森……

  那些追求首尾呼應,為了完美自己的人生文章,不惜以死做結尾的人,照樣光彩照人,文天祥、譚嗣同、瞿秋白、方誌敏、劉胡蘭、江姐、張志新……

  更有那各行名業,千千萬萬,與我父親一樣用粗糙的雙手完美手中的文章,而辛苦勞作的人們……

  哦!我心中的黃山不再是一座山,而是行為的善始善終,人格的不斷完善,信念的執著追求,是中華民族綿延了五千年始終挺直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