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寫景抒情散文
在七月的抒情中,你像極了一本過去的詩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黃山小記
黃山在影片和山水畫中是靜靜的,彷彿天上仙境,好象總在什麼遼遠而懸空的地方;可是身歷其境,你可以看到這裡其實是生氣蓬勃的,萬物在這兒生長髮展,是最現實而活躍的童話誕生的地方。
從每一條小徑走進去,陽光僅在樹葉的空隙中投射過來星星點點的光彩,兩旁的小花小草卻都擠到路邊來了;每一棵嫩芽和幼苗都在生長,無處不在使你注意:生命!生命!生命!就在這些小路上,我相信許多人都觀看過香榧的萌芽,它伸展翡翠色的扇形,摸觸得到它是“活”的。新竹是幼輩中的強者,靜立一時,看著它往外鑽,撐開根上的筍衣,周身藍云云的,還罩著一層白絨,出落在人間,多麼清新!這裡的奇花都開在高高的樹上,望春花、木蓮花,都能與罕見的玉蘭媲美,只是她們的壽命要長得多;最近發現的仙女花,生長在高峰流水的地方,她涓潔、清雅,穿著白紗似的晨裝,正象噴泉的姐妹。她早晨醒來,晚上睡著,如果你一天窺視著她,她是仙輩中最嬌弱的幼年了。還有嫩黃的“蘭香燈籠”——這是我們替她起的名字,先在低處看見她眼瞳似的小花,登高卻看到她放苞了,成了一串串的燈籠,在一片霧氣中,她亮晶晶的,在山谷裡散發著一陣陣的蘭香味,彷彿真是在喜慶之中;杜鵑花和高山玫瑰個兒矮些,但她們五光十色,異香撲鼻,人們也不難發現她們的存在。紫藍色的青春花,暗紅的燈籠花,也能攀山越嶺,四處叢生,她們是行人登高熱烈的鼓舞者。在這些植物的大家庭裡,我認為還是葉子耐看而富有生氣,它們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的纖巧,有的壯麗,有的是花是葉巧不能辨;葉子兼有紅黃紫綠各種不同顏色,就是通稱的綠葉,顏色也有深淺,萬綠叢中一層層地深或一層層地淺,深的蔥蔥郁郁,油綠欲滴、淺的彷彿玻璃似的透明,深淺相同,正構成林中幻麗的世界。這裡的草也是有特色的,懸巖上掛著長鬚***龍鬚草***,沸水燙過三遍的幼草還能復活***還魂草***,有一種草,一百斤中可以煉出三斤銅來,還有仙雅的靈芝草,既然也長在這兒,不知可肯屈居為它們的同類?黃山樹木中最有特色的要算松樹了,奇美挺秀,蔚然可觀,日沒中的萬松林,映在紙上是世上少有的奇妙的剪影。松樹大都長在石頭縫裡,只要有一層塵土就能立腳,往往在斷崖絕壁的地方伸展著它們的枝翼,塑造了堅強不屈的形象。“迎客鬆”、“異蘿鬆”、“麒麟鬆”、“鳳凰鬆”、“黑虎鬆”,都是鬆中之奇,蓮花峰前的“蒲團鬆”頂上,可圍坐七人對飲,這是多麼有趣的事。
鳥兒是這個山林的主人,無論我登多少高***據估計有兩萬石級***,總聽見它們在頭頂的樹林中歌唱,我不覺把它們當作我的引路人了。在這三四十里的山途中,我常常想起不知誰先在這奇峰峻嶺中種的樹,有一次偶爾得到了答覆,原來就是這些小島的祖先,它們銜了種子飛來了,又靠風兒作媒,就造成了林,這個傳說不會完全沒有道理吧。玉屏樓和散花精舍的招待員都是聽“神鴉”的報信為客人備茶的,相距頭十里,聰明的鴉兒卻能在一小時之內在這邊傳送了客來的訊息,又飛到另一個地方去。夏天的黎明,我發現有一種鳥兒是能歌善舞的,它象銀燕似地自由飛翔,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我難以捉摸它靈活的舞姿,它的歌聲清脆嘹亮委婉動聽,是一支最親切的晨歌,從古人的黃山遊記中我猜出它準是八音鳥或山樂鳥。在這裡居住的動物最聰明的還是猴子,它們在細心觀察人們的生活,據說新四軍游擊隊在這山區活動的時候,看見它們抬過擔架,它們當中也有“醫生”。一個猴了躺下,就去找一個猴醫來,由它找些藥草給病猴吃。在深壑綠林之中,也有人看見過老虎、蟒蛇、野牛、羚羊出沒,有人明明看見過美麗的鹿群,至今還能描敘它們機警的眼睛。我們還在從始信峰迴溫泉的途上小溪中捉到過十三條娃娃魚,它們古裝打扮,有些象《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書僮,頭上一面一個圓髻,一定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動物,古來號稱五百里的黃山,實在還有許多我們不能到達的地方,最好有個黃山勘深隊,去找一找猴子的王國和鹿群的家鄉以及各種動物的老窠。
從黃山發出最高音的是瀑布流泉。有名的“人字瀑”、“九龍瀑”、“百丈瀑”並非常常可以看到,但是急雨過後,水自天上來,白龍驟下,風聲瀑聲,響徹天地之間,“帶得風聲入浙川”,正是它一路豪爽之氣。平時從密林裡觀流泉,如絲如帶,繚繞林間,往往和飄泊的煙雲結伴同行。路邊的溪流淙淙作響,有人隨口唸道:“人在泉上過,水在腳邊流”,悠閒自得可以想見。可是它絕非靜物,有時如一斛珍珠迸發,有時如兩丈白緞飄舞,聲貌動人,樂於與行人對歌。溫泉出自硃砂,有時可以從水中捧出它的本色,但它匯聚成潭,特別在游泳池裡,卻好象是翠玉色的,藍得發亮,象晴明的天空。
在獅子林清涼臺兩次看東方日出,第一次去遲了些,我只能為一片雄渾瑰麗的景色歡呼,內心漾溢著燃燒般的感情,第二次我才虔誠地默察它的出現。先是看到烏雲鑲邊的衣裙,姍姍移動,然後太陽突然上升了,半圓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它的光輝立即四射開來,隨著它的上升,它的顏色倏忽千變,硃紅、橙黃、淡紫……,它是如此燦爛、透明,在它的照耀下萬物為之增色,大地的一切也都甦醒了,可是它自己卻在統體的光亮中逐漸隱著身子,和宇宙溶成一體。如果我不認識太陽,此時此景也會用這個稱號去稱讚它。雲彩在這山區也是天然的景色,住在山上,清晨,白雲常來作客,它在窗外徘徊,伸手可取,出外散步,就踏著雲朵走來走去。有時它們迷漫一片使整個山區形成茫茫的海面,只留最高的峰尖,象大海中的點點島嶼,這就是黃山著名的雲海奇景。我愛在傍晚看五彩的遊雲,它們扮成俠士仕女,騎友跨鳳,有盛裝的車輿,隨行的樂隊,當他們列隊緩緩行進時,隔山望去,有時象海面行舟一般。在我腦了裡許多美麗的童話,都是由這些遊雲想起來的。黃山號稱七十二峰,各有自己的名稱,什麼蓮花峰、始信峰、天都峰、石筍峰……或象形或寓意各有其肖似之處。峰上由怪石奇樹形成的“採蓮船”、“五女牧羊”、“猴子觀桃”、“喜鵲登梅”、“夢筆生花”等等,勝過匠人巧手的安排。對那連綿不絕的峰部,我願意遠遠地從低處看去,它們與松樹相接,映在天際,黑白分明,真有錦繡的感覺。
漫遊黃山,隨處可以歇腳,解放以後不僅“雲谷寺”、“半山寺”面目一新,同時保留了古剎的風貌,但是比起前後山嶄新的建築如“觀瀑樓”、“黃山賓館”、“黃山療養院”、“巖音小築”、“玉屏樓”、“北海賓館”管理處大樓和游泳池等,又都是小巫見大巫了,上山的路,休息的亭子,跨溪的小橋,更今非昔比,過去使人視為畏途和冷落荒蕪的地方,現在卻象你的朋友似地在前面頻頻招手。這些建築都有自己的光采,它新穎雄偉,使黃山的每一個角落都顯得生動起來。這裡原是避暑聖地,酷暑時外面熱得難受,這裡還是春天氣候。但也不妨春秋冬去,那裡四季都是最清新而豐美的公園。
古今多少詩人畫家描寫過黃山的異峰奇景,我是不敢媲美的,旅行家徐霞客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閱歷不深,只略能領會他豪邁的總評,登在這裡的照片,我也只能證明它的真實而無法形容它的詩情畫意,看來我的小記僅是為了補充我所見聞而畫中看不到的東西。
:海濱仲夏夜
夜,來臨了。是一個非常幽美的海濱的夏夜。
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壯觀。因為它是活動的,每當一排排波浪湧起的時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滾動著,消失了。而後面的一排,則又閃爍著,滾動著湧了過來。……
隨著夕陽的逐漸西沉,天空的霞光漸漸淡下去了,淡下去了。深紅色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為淺紅,最後,當這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的時候,那突然顯得高而遠了的天空,則呈現出一片肅穆的神色。最早出現的啟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只有它一個在那裡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輝,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
夜色加濃,蒼空中的“明燈”越來越多了。而城市各處的真的燈火也次第亮了起來,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它們從半空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的珍珠,和那一片密佈在蒼海里的星斗互相輝耀,煞是好看。
在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沿著海邊,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出溫柔的刷刷聲。晚來的海風,清新而又涼爽。我的心裡,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我到過不少的海濱城市,那些地方,都令人喜愛,然而,我最喜愛的卻還是這兒——威海。
這是一座非常幽美、安靜的城市。不,與其說它是城市,還不如說它是漁村更為合適。它那獨特的美也就在這一點上。它沒有一般城市那樣的喧囂吵雜,也沒有一般城市那樣灰塵瀰漫。它有的只是安靜和清潔,幽美與和諧。瞧,它的空氣是多麼清新,簡直像用什麼過濾過似的,一星灰塵都沒有,不信,你用鼻子嗅一嗅,香噴噴地甜絲絲地,既清新而又涼爽。還有,那明淨的天空,碧藍碧藍的,像用水抹洗過似的,一塵不染。即使在下雨的時候,也詩人感到清爽舒暢,而不像江南的黃梅天那樣使人煩躁、沉悶。
:鏡泊湖風采
奇湖七面作龍蟠,
雲彩波光送小船,
太古融巖曾噴火,
山巒迤邐一湖銀,
妙趣天然未奪真,
淡染胭脂臻國色,
畫師何日灑丹青?
上面兩首小詩是我在黑龍江鏡泊湖畔寫成的。
黑龍江多巨湖、奇湖,在這中間,鏡泊湖是很著名的一個。你在黑龍江旅行。常聽到人們這樣詢問“到興凱湖去過麼?”“到鏡泊湖去過麼?”
興凱湖是幾千平方公里的國界湖,孩子們在地理教科書裡也會讀到的。然而,這面鏡泊湖,在東北相當有名,在外地,知道的人好像並不很多。
其實,這個古樸瑰奇的湖泊,是很值得全國注意的。用不著多說,只要提一句關於它誕生的掌故就夠使人產生強烈興趣了。在多少萬年以前,這裡發生過十分猛烈的地震,熔岩滾滾,直衝雲霄,它的力量竟使山岩溪澗的出口處天然形成了一條火成岩的堤壩,於是出現了一個大自然創造的奇特的水庫,這就是鏡泊湖,它是全中國最大的火山堰塞湖。
這個湖在黑龍江的東南面,靠近吉林省北面的地方。它的湖水注入牡丹江,湖可以說是江的母親。從牡丹江市出發,用不上半天功夫,就可以從山上公路俯瞰那一湖漣漪的旖旎風光了。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這些名湖,都是人們所熟悉的。它們有的嫵媚,有的雄奇,有的濃妝,有的淡抹。唯獨鏡泊湖卻另具一番情調,它濃妝、淡抹都談不上,而是充滿了古樸的野趣。在鏡泊山莊,誠然有一些別墅式的房子,中式的,蘇式的,石頭建築的,或者木結構的,掩映在蓊翳的樹木之間。坐在那種有著尖頂、迴廊的木頭房子裡,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初到來時,遙望一眼,簡直不相信這樣的地方可以叫做風景區,老實說,許多地方的普通水庫都要比它漂亮多了。但是,當你乘著小船在鏡泊湖上航行的時候,印象就會逐漸改變。這個遙望不見一座塔,一道拱橋,一個亭臺樓閣的巨大湖泊,卻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奪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種粗獷的美,樸素的美。打個比方吧,她是在水鄉浣紗時代的西子,而不是宮禁裡“雲鬢花顏金步搖”的楊妃。
鏡泊湖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創造的一面巨鏡。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雲彩,下面也是山色雲彩,船頭衝破了畫圖,漣漪瀲灩,倒影碎裂之後,波光搖曳,船腹下的圖景又癒合起來。兩岸山巒綿亙,比較靠近山崖的時候,似乎有點三峽氣派。更奇特的,是這個湖曲折蜿蜒,實際上是由七面大湖連串而成。小船航行著,航行著,看來前頭是岸了,誰知轉一個彎,又是一面大湖。如果是在江河航行,碰到這種狀況,那就總可以處處見到航標的吧。湖上的老船伕憑藉的就全是肉眼和經驗了。湖中有一個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場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載浮載沉,這樣的景象,在其它人工修飾很多的名湖,也是難得一見的。鏡泊湖的風光,剝用一句宋詩,真可以說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抹角拐彎又一湖”了。
聽說舍舟登山,在高處鳥瞰一番,可以看到許多美景。有的地方,湖心有島,從上面望下來,好像一張樹葉,在水面上漂浮輕蕩。更高的地方,又可以看見湖和湖銜接處的葫蘆般的細口。這澄澈的湖水裡,還生產一種最大的重達七八斤的“湖鯽”。封建皇朝時代,它和黑龍江省的名產熊掌、?鼻子、飛龍鳥、鰉魚之類的東西,都是皇帝們***進貢的珍品。我雖然沒有上山去望一望這種風景,嘗一嘗這種大得出奇的鯽魚,但是聽當地朋友們的敘述,也禁不住感受到湖山的情趣。
盪舟在這面野趣橫生的湖水中,你會禁不住想到:在戰爭年代,人民和內外敵人進行生死搏鬥的日子裡,這麼一個山環水復的地方,該是人民英雄們秣馬厲兵,樹立戰功的地方吧?事實上一點兒也不錯,在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時候,這裡就曾經是個戰場。有一個獵戶被侵略軍抓住了,要他帶路,這個英雄獵戶把侵略軍帶進了東北抗日聯軍游擊隊的伏擊圈內,使那支侵略軍幾乎全軍覆沒,獵戶最後也在敵人的盛怒中壯烈犧牲了。人民英雄們的鬥爭史蹟,堪使湖山增色。
鏡泊湖之美,還不僅在於湖面的山光水色,她又是和一些遙遠奇特的太古、中古史蹟聯絡在一起,和一些神話逸談聯絡在一起的。這就是說,在她的笑靨上,還罩著一張珠光閃爍,雲霧迷離的面紗。
離鏡泊湖招待所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落差二十米的瀑布,穿過一條樹木異常繁盛的林中小徑,我們就到達那個美得古怪神奇的所在了。雖然那時正是枯水時節,二十米高的水珠簾子沒有垂掛下來,但這並不影響它的瑰麗景緻。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四壁黛色岩石筆立,凹下處是一面顏色深得像墨的小湖。石壁之外,圍著鐵鏈,免得人們一失足掉下去。附近地面,到處是灰黑色的小孔密集的岩石。這種景觀,在國內的各地名勝古蹟中,我從來沒有見過。它是詭異、奇特而又粗獷、美妙的。不用說,這就是當年火山的噴口。小湖裡面的“墨水”,據說深不可測,至今仍沒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深度。當地也有人說這面小小的湖,並不是火山的噴發口,而是瀑布千年萬代沖刷而成的。但是,看周圍那些十分堅硬的岩石屹立如壁,湖水又黑得像墨水,我寧可相信它是一個古老的火山口。
像這樣詭異幽奇的地方,千百年間,許多神話傳說附麗在它身上,是自然不過的事。歷代的神話傳說中,有一個“紅羅女”的故事,是頗饒情趣的。在瀑布高懸的日子裡,人們傳說在瀑布後面,有一個美麗的仙女,古代的靺鞨國王***靺鞨是滿族的古稱***,派人去尋美,在鏡泊湖畔遇到了她。國王發現美女的訊息傳遍了遐邇,許多人都想向她求愛。這個紅羅女也真奇怪,她提出的條件是:誰能回答她的問題她就和誰結親。問題只有一個,就是“什麼是世間最可寶貴的?”來追求她的有勇士、書生、商人、國王等等人物。勇士的答案是“勇武”,書生的答案是“書卷”,商人的答案是“金錢”,國王的答案是“權力”。流傳的神話故事說,所有的答案,紅羅女都認為不對,這些人就都灰溜溜地離開了。這個有趣的傳說蘊藏著一個謎語,即使不想去追求什麼紅羅女,作為現代人也是應該有一個較新的答案的吧。仿效前人筆記小說的口吻,也許可以添上這麼一句:“噫!斯亦可謂異矣。姑錄之以質諸高明也。”
如果說這樣的故事完全是惝恍迷離的神話,那自然是對的,但它也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人們對於鏡泊湖美麗的讚賞。和這個神話並存的,有一個真正的歷史故事,它倒是和鏡泊湖相得益彰了。離鏡泊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東京城,這是歷史上相當著名的地方。它是一千多年前一個古國的首都,八世紀的唐代時期,靺鞨族在東北廣闊的地面上建立了一個“震國”,它的國王后來受大唐帝國冊封成為“渤海郡王”,改國名做渤海國,版圖從東北內陸一直延伸到渤海之濱。全盛時期這個古國管轄著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它一直到十世紀的時候才滅亡。現在,當年建立的古廟的石燈塔,當年渤海國的宮殿殿門前甬道,經過一千多年了,還被儲存下來。它們所用的石料,和鏡泊湖旁那個火山噴口的火成岩一模一樣,也就是那種灰黑色的佈滿了微小孔洞的玄武岩。這面大湖的鏡子,閱盡了多少人間的滄桑!
火山噴發啦,故國興亡啦,神話傳說啦,蜿蜒盤旋的湖面啦,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使鏡泊湖洋溢著一種特殊的情調。我想,在月白風清的夏夜,要是在這裡泛舟,或者在嚴冬冰雪皚皚的季節,晨起漫步湖畔,想一想和這面湖相伴隨的許多故事,該是更能撩撥起人們許許多多聯想的吧。
不過,話說回來,鏡泊湖儘管有自然的美,粗獷的美,樸素的美,但也未免太缺少修飾了。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多修些房子,多建幾座亭臺,多闢些花圃草坪,多種幾行風景樹,讓這個全國最大的火山堰塞湖接待更多的遊人,讓更多遠方的遊客開一開眼界,恐怕還是必要的吧?因此,我在篇首錄下的小詩裡也就有這麼兩句話:
淡染胭脂臻國色,
畫師何日灑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