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之回車駕言邁

  

  《古詩十九首》是在漢代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五言詩,內容多寫離愁別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極,情調低沉。但它的藝術成就卻很高,長於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回車駕言邁

  朝代:兩漢

  作者:佚名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譯文

  轉回車子駕駛向遠方,遙遠的路途跋涉難以到達。

  一路上四野廣大而無邊際,春風吹生了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無故物,像草之榮生,人又何嘗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百草和人生的短長雖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處生立業就必須即時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堅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長壽也有盡期,豈能長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應立刻進取保得聲名與榮祿。

  註釋

  回車駕言邁:“回”,轉也。“言”,語助詞。“邁”,遠行也。

  悠悠:遠而未至之貌。

  涉:本義是徒步過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則不限於涉水。這裡是“涉長道”,猶言“歷長道”。

  茫茫:廣大而無邊際的樣子。這裡用以形容“東風搖百草”的客觀景象,並承上“悠悠涉長道”而抒寫空虛無著落的遠客心情。

  所遇無故物二句:“故”,舊也。“無故物”承“東風搖百草”而言。“東風”,指春風,“百草”是新生的草。節序推移,新陳代謝,去年的枯草,已成“故物”,當然是看不到了。“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草很容易由榮而枯,人又何嘗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盛衰各有時二句:“各有時”,猶言“各有其時”,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說的。“時”的短長雖各有不同,但在這一定時間內,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既然如此,“立身”就必須早了。“早”,指盛時。“立身”,猶言樹立一生的事業基礎。

  人生非金石二句:“金”,言其堅,“石”,言其固。上句言生命的脆弱。“考”,老也。“壽考”,猶言老壽。下句是說,即使老壽,也有盡期,不能長久下去。

  奄忽隨物化:“奄忽”,急遽也。“隨物化”,猶言“隨物而化”,指死亡。

  榮名:指榮祿和聲名。

  說明:這首詩從客觀景物的更新,聯想到人生壽命的短暫,因而發出”立身不早”,沉淪失意的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