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療法

[拼音]:ganraosu

[英文]:interferon

一類細胞因子,機體某些細胞受病毒感染或其他誘導劑作用後分泌的一類低分子蛋白質,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生物活性。

20世紀30年代發現,動物被一種病毒感染以後有免受第二種病毒感染的病毒干擾現象。1957年又發現細胞接觸病毒後釋放一類蛋白質,它作用於其他細胞的表面,可使之具有抵抗病毒的能力,於是稱這類干擾病毒繁殖的蛋白質為干擾素。後來發現除病毒外,細菌、立克次氏體、原蟲、衣原體等微生物及其他人工合成的多核苷酸等物質也可誘導細胞產生干擾素。干擾素具有種屬特異性,即應用人類細胞生產的干擾素能保護人類細胞免受病毒的感染,動物生產的干擾素對人類細胞則無保護作用。人類干擾素按其抗原性分類分為 α、β、γ等三個型別。在正常條件下,人類細胞含有的干擾素基因處於非活化狀態。當病毒誘導各類白細胞時產生的干擾素稱α 干擾素;病毒或人工合成的多核酸誘導成纖維母細胞時產生的干擾素稱為β干擾素;由抗原誘導淋巴細胞產生的干擾素稱為γ干擾素。其中γ干擾素算作淋巴因子。三種類型干擾素的分子量約為 15000~22000道爾頓,α及β干擾素在pH2穩定、γ干擾素在pH2不穩定。干擾素是一類蛋白質,通過分子生物學研究已經闡明是由數個不同基因編碼的不同的多肽組成,基因結構大約為1000核苷酸左右,結構基因編碼是146~166個氨基酸序列,其餘的序列為非編碼序列。干擾素是生物活性較高的物質,通常每毫克蛋白可達106國際單位(表1)。

干擾素的作用機理

干擾素不直接作用於病毒,而是通過靶細胞發揮作用,干擾素先與細胞膜的受體作用,誘導細胞產生2,5寡核苷酸聚合酶,並在雙鏈RNA及ATP作用下使此酶活化,進一步促進細胞合成2,5寡核苷酸,此物質可活化mRNA的內切酶,從而降解了病毒的特異mRNA,抑制了病毒的合成。同時干擾素又可誘導細胞產生蛋白激酶,此酶在雙鏈RNA與ATP的作用下被活化,滅活蛋白轉譯起始因子 (eIF-2)從而抑制了病毒蛋白的生物合成。干擾素是通過上述機理來抑制許多病毒生長。此外,干擾素還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調節抗體分泌,抑制T細胞和B細胞增殖,增加天然殺傷細胞的活性,以及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等活性(表 2)。

臨床應用

干擾素具有許多優點:

(1)抗原性弱,可反覆使用;

(2)很少有毒性;

(3)具有較高的活性與效果。但由於應用人類細胞生產的干擾素其量極微,臨床試驗和治療均受到限制。目前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在大腸桿菌中生產干擾素已取得成功,給臨床應用試驗治療創造了條件。已試用於治療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子宮頸糜爛鉅細胞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對毛細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黑素瘤、腎癌、多發性骨髓瘤等腫瘤疾患,取得一定的療效。

參考文章

簡述干擾素(IFN)非注射給藥新劑型的應用。藥學用干擾素能治療嚴重犢牛腹瀉牛干擾素對雞腎型傳支的治療雞基因工程干擾素α-1b的藥理藥學基因工程干擾素-γ的不良反應藥學干擾素治療效果如何?內科使用干擾素治療嚴重犢牛腹瀉牛基因工程干擾素α-2a的使用注意事項藥學基因工程干擾素β-1a的用法與用量藥學基因工程干擾素-γ的用法與用量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