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的壓強》評課稿

《液體的壓強》評課稿

  《液體的壓強》一課重點是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難點是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楊老師對教材理解透徹,認真分析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並結合我校學生的學情及我校生命課堂的理念,把課本知識滲透到生活當中去,把課堂交給了學生,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獨立學習、合作交流、創新展示的平臺。

  聽了楊老師執教的《液體的`壓強》的這一課,我深有感觸,收穫頗多,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感受。

  一、這堂課遵循了自學、交流、實踐評價四部學習流程。

  楊老師用潛水器引入新課,接著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出示閱讀要求,學生自學;然後小組交流:液體內部壓強有何特點?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緊接著小組派代表進行試驗操作,對液體內部壓強特點中的其中一點進行探究驗證;最後,在描述結論的時候,未發言的小組對發言組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整節課下來,流程完善,過渡自然。

  二、這堂課營造了一個安全、受鼓勵的學習環境。

  在回答液體內部壓強有什麼特點這個問題的時候,同學們都進行了猜想,並且楊老師叫了很多同學來發表自己的見解。很多同學都回答了:液體內部壓強跟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這樣的回答不太完善,楊老師就鼓勵他們說:液體內部壓強跟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有怎樣的關係呢?這樣一來保護了學生的回答,同時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三、這堂課發展了學生理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鼓勵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個性表達。

  在教學設計中,楊老師為學生創設了批判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表達空間。在小組代表上臺展示的環節中,讓學生自己選擇講臺上老師準備的器材或者選擇身邊的器材進行探究,發展了學生的理性思維,沒有展示的小組對展示的小組探究的過程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鍛鍊了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建議:如能準備兩種不同的液體供學生探究,那麼這堂課將會更加完美。

最近訪問